郭守敬人物解读(郭守敬是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由生至死是每个人必行之路程,于此一途风景无数,亦留有痕迹,而所谓的痕迹便是一个人一生功过所奠定的历史价值,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郭守敬人物解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郭守敬人物解读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由生至死是每个人必行之路程,于此一途风景无数,亦留有痕迹,而所谓的痕迹便是一个人一生功过所奠定的历史价值。
财富、名利终归只是虚妄,亦随人死而作一捧黄土,唯有对于社会发展所留下的价值才能够真正的永垂不朽。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等地步,皆有其人于其中的一份功劳。细数古今能够“重于泰山”者不胜枚举,而郭守敬无疑便是其中之一。
一、郭守敬的诸多成就
郭守敬乃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著名科学家,科学家三字之中囊括着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等诸多身份。虽是涉及诸多领域但是郭守敬于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成就单独拎出,便足以令他名垂千古。
水利工程方面,他曾六条建议获得元世祖忽必烈的垂青与肯定,更是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唐来、汉延等古渠,更立闸堰,使得当地农田得到灌溉,受到西夏百姓的爱戴,为此当地百姓曾在渠头上为他建立生祠,以示崇高敬意。
忽必烈
此外,郭守敬曾领导开辟了大都的白浮堰,开凿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大运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
经由充分考察之后,他不仅根据大都的地形地貌解决了通惠河的水源问题,而且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
元成宗铁穆耳时期,在一条泄洪通道的开凿之中,郭守敬根据地势以及历年山洪资料,指出这条宣泄山洪的渠道要宽到五十步至七十步左右,然而负责之人只以为他夸大其词所以缩减了三分之一,以至于洪水泛滥成灾,令元成宗为之感叹“郭太史实乃神人!”
经由上述不难看出郭守敬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地位成就以及后世影响,但郭守敬除却是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之外更有着天文学家的身份,亦曾编撰了一部震古烁今的《授时历》沿用三百多年,那你知道他后来为什么转向研究历法了吗?
二、历法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的诞生必是围绕人之需求而来,而郭守敬投身转向历法研究最为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这是人们生活之中有着庞大需求的事物。
从我们当代每一个人都会不计其数的高频率注意时间,便注意证明计时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而对于古人而言,历法的作用尤有胜之。古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农业往往就是依附于历法来确定耕种丰收的,自不难看出历法的重要程度。
中国古代历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日、月及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既有此来作为计算时间的依据。今时今日通识之下的阳历与阴历便是由太阳与月亮的运作规律计算而来。建立历法便意味着掌控时间的相对概念以及规律,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裨益之处不言而喻。
而除却阳历与阴历之外,另有农历一称。普遍农历会被误认为是阴历,但实质上农历乃是阴历与阳历共同结合之后的结果。而农历便是中国传统历法,其通过“置闰法”将阴阳历相结合弥补其中的时差,并且建立了中国人熟知的二十四节气。
与此同时农业耕种耕作的规律便是建立在二十四节气上的,藉由历法的存在使得农业能够达到“趋避凶吉”的效果。对于整个古代社会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即便时至今日农民的耕种收获依旧是依据农历开展的。
中国古代的历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真正有明文记载的第一部历法乃是汉武帝时修的《太初历》但是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未能传承下来。而对于郭守敬等人所创的《授时历》可谓是历法历史的新一座高峰。
《太初历》
元朝时期的中国幅员辽阔又岂是虚言?同样不同地区之间的时差亦是大相径庭,在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之后,并且在忽必烈的支持下展开了震古烁今的“四海测验”。沿途横跨数千里在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天文观测。南海诸岛之一的黄岩岛便是其中之一,实属中国领土毋庸置疑。
此外,从“四海测验”的规模与理念亦不难看出其中的科学性,并且这一过程之中郭守敬更是制作出了不计其数的先进测量仪器,并且相关数学领域“以万分为日法”“发明弧矢割圆术”皆是由他而来。由此方才造就了《授时历》的诞生。
《授时历》之所以被称之为“新的高峰”便在于其精准程度,它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以彼时的科技发展程度亦令我们对于郭守敬的智慧惊骇莫名。此外与之进度相当的公历为西方所创,而《授时历》却是要早上300多年,朝鲜、越南等国家亦曾采用《授时历》。
由此综合来看,无论是历法的重要性抑或着《授时历》本身的价值皆是建立在社会需求这一基础之上的,否则绝不至于引起如这般庞大的影响地位。而致使郭守敬转投研究历法的最大原因便在于此。
一如前言,有志之士势必为了人民为了社会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也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三、郭守敬自身的能力
除却时代所需之外,致使郭守敬投身研究历法,创造《授时历》最为直接的原因莫过于负责修订事宜的同窗好友张文谦以及王恂的邀请,以及忽必烈的器重。而导致这些因素发生的根本原因无疑有他在于郭守敬自身的能力。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便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古代少不得办事而招致不利杀头之罪。郭守敬是由其祖父郭荣抚养成人的,而郭荣本身便是一如郭守敬一般精通于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而郭守敬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将此家学得到贯彻,并于后来发扬光大。
早在少年时期的郭守敬便拥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十五六岁之时便根据书中一幅画,将竹篾扎制出一架测天用的浑仪,并且由此进行天文观测。根据北宋燕肃一幅拓印的石刻莲花漏图,弄清楚这种可保持漏壶水面稳定、在当时颇为先进的计时仪器工作原理。
由此管中窥豹,郭守敬后来打造的诸多测量仪器方才奠定了观察天文的基础,使得《授时历》诞生。而这些便与上述之中所呈现的动手能力以及出神入化的理解、构建等能力不无关联。
此外郭守敬更是因其祖父所托师承于刘秉忠,与张文谦、王恂等人皆为同窗。而此两人便是后来与其共同成就《授时历》的同事,郭守敬涉足天文便是王恂举荐。而刘秉忠其人亦是精通经学与天文学,于他教导之下郭守敬亦是受益匪浅。
正是这一基础之上,参加《授时历》编撰工作之初,郭守敬率先对于彼时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对仪器进行修整与改进,奠定了此后观察的基础。
因此奠定郭守敬转投研究历法的原因亦包含着“学以致用”的因素,正因自身能力足够出众方才得到举荐与赏识,令其得以发挥所长投身历法。从某种角度上看,诸多因素实质上是环环相扣的。
因此,作为当代人想要真正的“一死重于泰山”创建不朽的历史、社会价值,唯一途径便是丰富自身所学,并且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到社会发展之中,在创建社会发展的同时不仅受益一时,更是受益万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