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是指以明朝皇室后裔为旗号,进行的一系列反清复明的反清事件。

由于“朱三太子案”时间跨度长、牵扯甚广、案情离奇,整整折磨了从康熙到乾隆整整三代清朝皇帝,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成为清朝的一个著名悬案。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此话意指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盛极而衰,最后直接从巅峰跌落到谷底。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

这段戏词对于崇祯十七年三月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来说,亦是如此。

他作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即将倾覆,虽然每日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处理国政,但终究难以改变大明王朝“墙倒楼塌”的命运。

就在三月十八日的晚上,眼见闯王李自成即将攻入北京紫禁城,崇祯帝唯恐嫡系皇室落入李自成率领的义军手中,有辱其祖上朱元璋的威名,于是,他发疯似的挥剑砍杀自己的子嗣及一干妃子。

朝夕相伴的亲人一个个被自己砍杀,崇祯帝也渐渐恢复了些理智,他看着身边仅剩下的三个嫡亲儿子,终是没有再下杀手。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2)

就这样,崇祯皇帝的嫡亲血脉留下了三个皇子,就是皇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焕,这也是后来一些人进行反清复明活动打的所谓“朱三太子”旗号的由来。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的清晨,明朝的这位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煤山寿皇亭旁边的歪脖树上自缢而死,年仅33岁。

大明王朝 276年的统治正式结束,其后建立的所谓南明小朝廷,也不过是一些明朝遗老遗少自欺欺人的割据政权而已。

但让崇祯帝想不到的是,他派遣心腹太监送出去的三个皇子一个也没逃脱,都被闯王李自成的义军一股脑地俘虏了,成了李自成劝降明朝旧臣的“金子招牌”。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3)

试想一下,若明朝最后的三个皇子都“投降”了,其他的明朝旧部继续抵抗还有什么意义呢?

彼时盘踞山海关的吴三桂手握明朝最后的重兵集团,哪怕是李自成号称百万的义军都难以攻破,李自成就干脆带着被俘的三位明皇子去招降吴三桂。

哪知吴三桂的义军投降了清军,随后,李自成的义军被清军和吴三桂的明军两面夹击,义军大败,三位皇子也自此不知所踪。

此时的清朝,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剿灭明朝其他皇室后裔,和移民建立的明朝割据政权上。

比如这些明朝后裔相继建立了弘光、隆武、绍武、永历等割据政权与根基维稳的清朝进行对峙,有这些“反清复明”的大旗在,清朝也没有精力对这三位明皇子进行大肆搜捕。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4)

就在李自成兵败的第二年,被满清控制的京师和南明小朝廷控制的南京,都发现了一位自称是太子朱慈烺的人,但不管是满清,还是南明小朝廷方面,都不愿意这个人出现,于是就不约而同扑杀了此人。

而这,也算是发生的第一次“朱三太子”案。

这次的“朱三太子”之“朱慈烺”事件,并没有引起清朝的特别重视,因为仅仅是个人事件而已,就连其所称的“朱慈烺”都未必是真的,最可能就是招摇撞骗之流,没有反抗满清、颠覆满清的本钱,一杀了之,无关大雅。

但令清政府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一个疏忽,竟然为清朝招来了上百年的“朱三太子”反清复明案。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5)

特别是在1662年,南明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永历帝被归附清朝的吴三桂剿灭后,康熙等清朝皇帝的噩梦便开始了。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有位叫做杨启隆的反清义士,对于满清的统治一直心怀不满,就与黄吉、陈益等人密谋反清复明,他们拉拢了北京的一些无业游民,以及一些不得志的八旗子弟组织了“中兴官兵”。

为了师出有名,让一些有志反清复明的明朝遗老遗少能投奔资助自己,杨启隆就自称是“朱三太子”之朱慈炯,并建立了年号,定为“广德”,甚至还分封了很多官位以及一干王爷

杨启隆自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就在“朱三太子”等三十余人在鼓楼开会密谋发动起义时,忽然被人给举报了,这让这位“朱三太子”十分被动和无奈。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

清廷非常重视,迅速派遣了大批清兵包围了鼓楼,杨启隆不得不提前宣布起事。

但这点人马显然还不够当时兵强马壮的八旗清兵塞牙缝的,起义迅速遭到镇压,“齐肩王”焦三、护驾指挥、阁老等一大批被杨启隆分封的“大吏”被逮捕和处决。

而这位“朱三太子”一看形式大不妙,竟舍弃部众不顾,脚下抹油般逃到了陕西偏远地区,直到七年后被其他事件牵连才被捕。

最后清廷才查明,原来这位“朱三太子”连朱都不姓,就是一个打着“朱三太子”名号进行反清活动的商人,被愚弄的康熙失望之余,就给其一个“叛乱”的罪名处决。

康熙帝原以为处决一名假的“朱三太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岂知这才是“朱三太子”霍乱的开始。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7)

就在康熙十六年三月,又爆发了一起大规模的“朱三太子”骚乱事件,而且此人还组织 了相当实力的兵勇,并和台湾地区一些郑成功的子孙有些牵连。

此人就是漳州人蔡寅,他深感当地汉族百姓对满清的不待见,就打着“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的旗号,纠结了一群地痞流氓,头缠白布,蛊惑一些明朝故旧跟随。

等势力稍微做大后,还联系上了台湾的郑氏子孙参与起义,对外号称白头军。

三月二十日夜,数万白头军正式起义,打出反清复明旗号,攻城略地,抢劫县城,在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地区活动。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8)

康熙得知消息后,马上让海澄公黄芳世派兵剿灭,可怜蔡寅的“白头军”,区区流民哪里能给清廷正规官兵对抗,“白头军”很快被击败,蔡寅在验明身份后也被就地处决。

这边康熙刚在漳州地区剿灭了“朱三太子”白头军起义, 同年6月又有河南柘城人打出了明皇子“朱三太子”的旗号,大肆招拢人马起事。

可惜这次起事在整个清朝都十分警惕的背景下,被迅速扑灭,凡是参与起事的人无一不被康熙血腥镇压。

多次的“朱三太子”事件,搅得满清朝廷苦不堪言。

不打吧,这些“朱三太子”随时都能起事做大,威胁满清统治,打吧,这些“朱三太子”犹如草原野火,扑之不尽,打之不绝。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9)

清政府总不能每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吧?这让康熙皇帝极为头疼和无奈。

康熙皇帝一咬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明朝皇室后裔,哪怕只是有些牵连的,也被清廷找出来处决掉。

当时很多地方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对此事极为重视,甚至有些官员为了表现自己,还人为制造了“朱三太子”出来,找人来顶替,博取上司赏识,冤死之人成千上百。

康熙十八年八月,有人向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举报在湖南武冈州木岭地区,出现了一位疑似崇祯皇帝太子朱慈烺的人。

岳乐听闻此消息后,马上向康熙皇帝禀告此事,并认为此人极大可能就是明皇子朱慈烺,而后迅速派兵俘获了这位明太子,羁押在大牢中。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0)

深受“朱三太子”袭扰的康熙帝,怎么会容忍这位貌似是真明太子的“朱三太子”存活于世间呢?

为了稳固满清的统治,他给岳乐下了道圣旨,让其在十二月,把这位明太子押解到京师,斩立决。

但不管康熙用多么强硬和血腥的手段去镇压“朱三太子”们,各地的“朱三太子”起事还是层出不穷,每一次听到大臣们奏报“朱三太子”案,都让康熙皇帝胆战心惊。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为了考察自己治下的民生情况,决定南巡。

他在巡视完杭州后,返途中顺道去原明朝都城南京参谒了明孝陵,此举也是为了安抚一下老百姓的情绪。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1)

眼看铁血手段镇压“朱三太子”们无效,一连串的“朱三太子”起事搅得清廷惶惶不安,大肆的搜捕也抓不完明朝的皇室宗亲,他随即想到一个“毒计”,那就是“守株待兔,诱敌上钩”。

在参谒完明孝陵,姿态做足后,康熙帝对身边的大学士下口谕,他说:“访查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可以看出,康熙帝想让这些明朝后裔们自己走出来,用一个官职来诱惑他们自投罗网,同时也能彰显自己的仁德善意,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康熙帝这个看似“聪明”的“毒计”显然瞒不过天下人,虽然清朝各地方官员们大肆宣传,但真正的明朝皇室后裔也不是傻子,当然不愿意干这自投罗网的蠢事,主动承认自己是明朝后裔者寥寥无几。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2)

也因此,在康熙帝下口谕五个多月后,诸位大臣们眼看效果不佳,也只得据实相告,上奏康熙帝说:“明亡已久,子孙湮没无闻,今虽查访,亦难得实。”

康熙帝对如此个结果,也无可奈何,虽然后来他又三次南巡,照旧去南京明孝陵拜谒,但却再也不提察访和授职这个事了。

虽然康熙或用强硬血腥手段镇压,或用怀柔手段安抚,或用高官厚利引诱,但“朱三太子案”却一直没有停歇,一直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

又一次康熙下江南时,当时江南有个金和尚,他也是明朝遗民,对满清十分不满,为了抓住这次康熙南巡的机会起事,他竟然找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充当“朱三太子”,而后率领部众在太湖聚集,约定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以炮为令。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3)

但任其千算万算,关键时刻那发令的炮竟然哑火了,这让清兵迅速反应过来,将金和尚和那位七十多岁的“朱三太子”一同逮捕并杀害。

这次“朱三太子”起事还没安稳几年,而后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江苏太仓和浙江四明山同时有自称“朱三太子”的人带头暴动,声势一时闹的很大。

康熙对此次暴动事件非常上心,一方面亲自部署抓捕计划,一方面让人乔装打扮,探访这些起事之人的老巢,想一网打尽。

在清廷的重视下,此次起事又被很快镇压,菜市口上多了大量的头颅。

这些案例还都是在康熙年间比较出名的“朱三太子”案,还有很多“朱三太子”们起事都还没做成,就被清兵捕获和杀害。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4)

但要说这些被清廷处决的“朱三太子”们里面,到底有没有真的朱三太子,那还真不好说,其中有一个叫王士元的人,据称就是“朱三太子”之定王朱慈焕。

康熙四十七年时,康熙收到了一封来自山东巡抚的八百里加急奏折,自称在山东抓到了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焕。

但此时的朱慈焕是一位自称王士元的教书先生,并没有造反行为。

康熙皇帝实在是被“朱三太子”折腾得够狠,一看信中的介绍,自觉这就是真正的“朱三太子”,顿时龙颜大悦。

那这位王士元老先生是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呢?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5)

根据王士元自己所述,他就是定王朱慈焕。

在甲申之变时,崇祯把十一岁的他交给贴身宦官藏匿民间,但这位太监却不愿受到牵连,把他转交给了一位姓李的流寇之手,随即他又被丢给了一个毛姓的将军看守。

后来随着清军入关,毛姓将军为了躲祸,带着他来到河南种地为生。

但在王士元十三岁时,这位毛将军一听清廷正在大肆搜捕明朝后裔,吓得舍他而去,不知去向。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6)

王士元不得已去了朱元璋故居凤阳,遇到一位王姓乡绅,这位王姓乡绅是明朝谏官,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名“王士元”。

随后王士元养父去世,家道中落,不得已削发为僧,但不久又还俗娶妻生子,为了生计,不得已去做了教书先生,直到现在。

王士元被逮捕后,官府问他:“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

王士元答道:“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本朝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恩不忘,何尝谋反?”

官府随即问哪其有三大恩,这位老先生就头头是道地答道:“本朝诛杀流寇,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朱家祖宗 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7)

官府又问王士元,既然这样你为何还要谋反?

王士元老爷子就说:“我今年七十五了,血气干枯,不在三藩之乱时谋反,在清平世道谋反?而且我没有兵甲,不囤积粮食,拿什么去谋反?”

被老爷子这么一问,官府也觉得有道理,也没给这位“朱三太子”上刑,就关押在牢房里等康熙安排处置。

康熙被“朱三太子”从年轻折腾到年老,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位貌似真的“朱三太子”存活,也顾不得自己以前承诺的赐予明朝后裔高官厚禄的话了,就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处置了。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8)

不仅如此,康熙还下令诛杀了王士元的全族,可见其狠辣,但这位王士元到底是不是真的“朱三太子”朱慈焕,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管康熙帝在位六十多年,怎么处置这些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子”事件却一直也没有真正停息。

在康熙执政的61年间,“朱三太子案”就爆发多达70多次,几乎变成了康熙的噩梦,使得其睡觉都担心清朝江山被“朱三太子”给颠覆了,“朱三太子”给清朝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甚至直到乾隆时期,仍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进行反清复明的暴动事件。

正统皇帝朱祁镇复位(清朝噩梦朱三太子)(19)

在清朝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朱三太子”把清朝的几代皇帝折腾得筋疲力尽,唯恐真的发生“反清复明”的大规模叛乱,动摇满清统治。

没落的“朱三太子”能折磨整整三代清朝皇帝,也算是清朝时期的一件奇闻异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