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

清明和端午假期,安徽旅游市场以周边游、休闲游、自驾游为主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热门。

乡村旅游已成为安徽农民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2015年以来累计带动40万人脱贫。而城市居民也乐意为乡村旅游买单,一位蚌埠医生说:“到乡村旅游好,把新鲜空气吸进身体,把天然景色尽收眼底,还可以把带着泥土芳香的土特产装进汽车后备箱带回家。”

黄泥墩上蓝莓香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1)

怀宁蓝莓飘香枝头

“嫁女不嫁黄泥巴墩,不是看牛就是挖草根。”怀宁县黄墩镇的这句顺口溜代代相传。而近年来,该镇在黄泥里种蓝莓,富了百姓,美了乡村。小小蓝莓果从黄墩镇“开枝散叶”,引领着全县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本世纪初,安徽省农科院在全省挑选试点推广蓝莓种植,黄墩镇幸运入选。这里不起眼的黄土偏酸性,加之当地的“小气候”,正适宜蓝莓生长。

蓝莓是水果中贵族,价格不菲,就拿5月中下旬起采摘的早熟蓝莓来说,亩产600到1000斤,价格最高时每斤能卖上80至100元。那么,农民怎样把娇贵的蓝莓卖出去?吸引游客上门采摘是良策之一。

初夏,怀宁县独秀谷蓝莓采摘园门口,开来不少私家车。园中农民热情招呼游客:“自己动手采摘,不用洗,随便吃,保证不拉肚子!”合肥游客黎女士和闺蜜们结伴而来,採得尽兴,吃得颊齿留香,又买了大包小包,往轿车后备箱里装。她笑着说:“门票50元,进园随便吃,临了还能采摘鲜果,以优惠的价格带回家。你看,这蓝莓多新鲜!”园中的农民介绍,小塑料盒装的蓝莓最受青睐,便于游客带回去给亲友分享品尝。

“5月中下旬,蓝莓进入采摘季,60亩的采摘园周末游客至少有500人,蓝莓节期间,能突破1000人。”独秀谷销售负责人陈胜明说,除了采摘,园子围绕蓝莓推出科普、文创、餐饮等一系列服务和产品,满足当下游客深度体验的旅游特性和需求。

据怀宁县蓝莓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20个乡镇中,已经有19个发展起了蓝莓种植,集聚了170余家蓝莓产业化企业,种植面积达5.5万亩,稳居长三角各县区之首。去年8月,“怀宁蓝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由此,当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蓝莓之乡”。

当地生态廊道两旁,采摘园、游乐园等一家挨着一家。当地还开发了蓝莓酒、蓝莓醋等深加工产品,便于游客购买携带。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2)

采摘蓝莓 图片来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新安江边枇杷甜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3)

三潭新鲜枇杷汁多味甜 吴建平 摄 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歙县“三潭枇杷”因其主产于新安江库区的“漳潭、绵潭、瀹潭”三地而得名,是安徽省传统的名特优农产品,有大红袍、光荣、扁合、朝宝等20多个栽培品种,其中大红袍、光荣为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品质最佳。其栽培历史悠久,为全国著名的“五大枇杷产区”之一。

5月19日,歙县在深渡镇绵潭村举办第十三届三潭枇杷节暨“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吸引电商企业代表、摄影爱好者及市民、游客400多人参加,主会场为贫困户设立了“消费扶贫展销区”。游客从果农手里直接购买最新鲜的枇杷,或者当场品尝,或者放入汽车后备箱带回家。活动中,通过吃枇杷竞赛、枇杷园采摘观光、游览新安江山水风光、电商销售枇杷、观看及体验枇杷膏的制作流程等环节,向外界展示歙县旅游资源。活动举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全程通过各大媒体及网络主播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与广大观众分享,借助线上电商平台、网络直播、旅游产品促销等方式,线上线下共同销售,带动与枇杷相关的特色产业发展。

深渡镇绵潭村的枇杷喜获丰收,整个5月下旬,家家门前摆放着刚刚采摘下来黄澄澄的枇杷,吸引游客停车驻足购买。一位浙江老人挑选着枇杷说:“从农民篮子里买的枇杷,最是新鲜,最是正宗,不贴标签的天然水果啊。”他旁边的一位姑娘补充说:“买农民的就是扶贫。”“该村是全国五大枇杷产区之一,每年枇杷成熟季节,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既可以体验采摘枇杷的乐趣,又可以游览美丽的新安江山水画廊。”深渡镇工作人员张艳红告诉记者,今年该镇着重打造省级旅游特色小镇,做大做强“三潭枇杷”特色产业,并发展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服务业区。

近年来,歙县整合文旅资源,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打造成为风景各异的“大花园”“大果园”。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4)

农民篮子里的枇杷好新鲜 吴建平 摄 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白云深处山货俏

山路十八弯,峰尖接云端。休宁县白际乡,曾是安徽省最为偏远的贫困山区之一。该乡党委书记黄俊军说,“白际乡曾是全省最后通水通电通公路的乡镇之一。过去,群众出门难,山越岭走古道,到县城就要走五六个小时,一切生产生活物资全靠村民肩挑背驮运进来。到200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还不足700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

但是,事有正反,“白际乡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原生态’。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如海的竹林、清澈的溪水,这些原汁原味的天然景观,古朴的山村成了外地游客休闲度假、养生避暑的胜地。”黄俊军补充说。

2004年,公路通车,从此皖浙沪地区的游客一波接一波进山旅游,白际乡成为皖南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近年来,白际乡开发自驾探险、摄影观光、户外拓展等旅游项目,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60余家,床位近1500张,成为休宁县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最强的乡村。

严池村是白际乡海拔最高的村民组,2016年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这个村有500多年历史了,村里的古树红豆杉、南方铁杉等都有1500年以上的树龄,很多房子都是木头做的。有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到这里看古树、古宅。”村民童仙意正在茶园里除草,他家也住过游客,这些年靠着卖茶叶和提供食宿,已在2017年实现脱贫。合肥驾车来的游客老朱一边收拾汽车后备箱中的土特产,一边说:“深山有宝,当地产的茶叶、葛粉、红薯干,味道就是地道。到山里买最放心。”

“白际乡耕地仅450亩,我们只有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把红薯干、野葛粉、香笋干、高山茶等加工包装,打响‘白际四宝’品牌,才能通过绿色名特优农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乡党委书记黄俊军说。目前,该乡贫困发生率已从2000年的85%下降到现在1%以下,人均年收入达11500元左右。

近年来,休宁县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办农家乐、鼓励他们吸收贫困户就近就业、销售、代售土特产品等。休宁县出台《产业扶贫到户项目暂行办法》,重点对“二茶一花一鱼”等种养殖业和农家乐、电商等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产业实施精准帮扶。同时,贫困户还可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两免一贴”贷款,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扶持。

江淮大地乡村旅游的火热,提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遇。今年6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因势利导,提出提升乡村旅游的四大工程,其中就包括“后备箱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民借发展乡村旅游之机会,将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就地就近销售,装进游客汽车的后备箱,以此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进而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文化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在邻近的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推动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

记者:郜磊

责编:勾晓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