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的原理(触发顿悟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的原理(触发顿悟元认知能力)(1)

《文心》中有一篇文章叫《触发》,看了很受启发。在枚叔写给乐华的一封信里,提到的触发。那么什么叫触发呢?

枚叔说,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有种举一反三的感觉,但是还不同。

“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

而举一反三意思是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感悟,一个是类推。感悟是什么呢?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一种心理上的妙觉。类推是类比推理。一个感性一个理性。

枚叔说到:“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我以前管这种“触发”叫“顿悟”,我每次“顿悟”都是在读书的时候发生的(当然这也许因为我太内向,不太跟人交流,所以没有在交流中产生“顿悟”)。我的“顿悟”一般是很多不解的问题存储在大脑中,在读书时,看到某一句时突然就理解了。

那什么叫顿悟呢?顿悟是指顿然领悟。下面是一个关于顿悟的小故事: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我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突然想起“醍醐灌顶”这个成语。醍醐灌顶,也跟“触发”、“顿悟”有着相似的意思,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有一次,公司组织出去旅游,在车上导游让每个人说一个四字成语,我就说了这四个字,然后导游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等大家都说完的时候,重磅戏来了:导游说让把这个成语放在“我在洞房花烛夜”之后。每一个人说完,大家就哈哈大笑,到了我,我说完“我在洞房花烛夜醍醐灌顶”后,真的醍醐灌顶了。

有个朋友说,她最喜欢“顿悟”的那一刻,似乎黑暗中突然灯火通明,又或者突然满天烟花无比美丽,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惊喜。所以她很喜欢思考,读书时,并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大多时候她都会思考作者是如何思考的、做的的思路是什么。

如果你看过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那就会知道,他管这种“触发”叫“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比如:“啊?原来是这样啊!”“啊?这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啊!之前我怎么竟然完全没想到?”等等。

李笑来说,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这是一个功利性的说法,因为我们总是要强,强过他人,强过周围的人。

我倒是觉得,不管强弱,它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灵感、体悟、反思。我们的思想因它而产生火花,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尘世中,并不是那么单调的活着。

当然,我们希望一切越来越好,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明确,所以我们可以去刻意练习这种“触发”、“顿悟”、“元认知能力”。

至于如何去练习,可以看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