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游经典句子(庄子的逍遥游于世界之内)

庄子将游于世界之外称为逍遥游,也就是绝对自由自在的游戏。他描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的行为,而借此突显逍遥游的自由特性。


世界对于庄子来说并非一个自由之地,人生在世是生存于各种枷锁之中。它们就是人们前天具有和后天设定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关系和君臣关系等。它们无时不在地束缚了人的天性。同时,现实世界还确定了各种形态的价值标准,区分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些价值标准规定并限制了人的存在方式。

庄子的逍遥游经典句子(庄子的逍遥游于世界之内)(1)

虽然庄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非自由的,但并不完全拒绝和反对它,而是承认并接受其给予性。“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在这点上就显示出真人和俗人的根本不同。一般的人也许对于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意识和觉悟过,根本不知现实的可奈何和无可奈何。人们也许知道了无可奈何,同时还要去反抗它和克服它。

但庄子认为一个真人就应该将不可奈何的现实看作命运的安排一般。不管人们同意与否,命运始终是人的限定。不过,真人并不被现实的命运所牵引,而是要与不可奈何的现实相区分,而保持人自身的自由。这在于真人是一个有德者,一个有道者。

与道同在给庄子游于世界之内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真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之内保持自身的自由,这在于他有道的守护。天地精神让真人能立于自身,而不依赖于他者。同时,真人既不让自身成为高于万物的主宰,也不让成为它们的奴仆,而是与它们建立了一种朋友般的关系。

庄子的逍遥游经典句子(庄子的逍遥游于世界之内)(2)

真人不仅对于道和物的关系如此,而且对于他人的关系也是如此。既然真人不以世俗而是以道来观世界,那么他就不仅会齐同物,而且会齐同物论,超出各种差别的观点。在这样的意义上,各种是非观念是没有意义的。从此出发,真人便能顺应世人,游戏人间。“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游戏人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从游戏人世间必然走向游戏人间外。

游戏于世间和游戏于世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游戏。庄子将前者比喻成为在有用和无用之间的模糊运作,将后者说成是超出有用和无用之外的绝对自由活动。“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庄子的逍遥游经典句子(庄子的逍遥游于世界之内)(3)

世间有其固定的尺度,即有用和无用。如果在世间游戏的话,那么人就是在有用和无用之间寻找其活动空间。但这仍然有其危险。超出世间就是超出了世间有用和无用的尺度。如果在世间外游戏的话,那么人就完全和道德合一,达到了绝对的自由。因此,对于庄子而言,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真人。一个是现实的,另一个是理想的。前者游戏于世界之内,后者游戏于世界之外。

庄子将游于世界之外称为逍遥游,也就是绝对自由自在的游戏。他描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的行为,而借此突显逍遥游的自由特性。“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一种人是被某一特定的生活世界限定的人,他们是不自由的。第二种人已将自身和世界相区分,而不为世俗的价值评判而所动。但他仍然是不自由的。这是因为他和世界是对立的,同时,他的内心还有内外和荣辱的差异。第三种人已经完全超出了现实世界,达到了自然世界,御风而行。但他还不是完全自由的。这在于它仍然依赖于物,为物所限。虽然这个物是不可见的,但却还是可以感觉到的。他还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的逍遥游经典句子(庄子的逍遥游于世界之内)(4)

毫无疑问,逍遥游不是在世界之内而是在世界之外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地方是一个自然的世界。在游戏中,真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里既没有人我的对立,也没有物我的对立。它甚至既没有了人与我,也没有了物与我。不如说,在逍遥游中,真人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在天地自然的世界里,真人的逍遥游一方面游无穷,他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就是无时间和无空间;另一方面是无穷游,他不断地否定自身游戏的有限性,达到无限性。正是在游无限和无限游的逍遥游中,真人表明自身是一个与道合一的人。

庄子的逍遥游经典句子(庄子的逍遥游于世界之内)(5)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