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非遗抖起来(国潮汉风共享非遗)

6月10日,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当日上午,由徐州市文广旅局、贾汪区政府主办,徐州文化馆、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贾汪区文体广旅局承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在贾汪吾悦广场举行。

今年的活动围绕“国潮汉风 共享非遗”主题,以“购彭城非遗好物 品徐州传统美味”为活动口号,通过非遗 农业、非遗 商业、非遗 美食、非遗进校园等20余项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强徐州文旅活动品牌。

潮起非遗抖起来(国潮汉风共享非遗)(1)

多彩非遗融入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气质代代相传的纽带。目前,徐州拥有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68个省级非遗项目、213个市级非遗项目,培育了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2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设了42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在一年一度的全市非遗保护成果大集结、大展示的日子,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牛刚介绍,近两年来,我市先后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10项徐州市非遗藏品被国家馆收藏,窑湾古镇、徐州市文博园文化街区分别被列为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单位和培育单位,“楚韵汉风 山水云龙”非遗游线路被评为省级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今年以来,徐州加大非遗与商场、景区、景点、美食的深度融合,让非遗走进商场、走进景区景点、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今年4月在徐州文博园成立了徐州非遗产品交易中心,开发运营了非遗产品追溯码,保护我市非遗产品数字化、正版化。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贾汪区非遗传承、品牌挖掘、产业培育成效显著,马庄村非遗灯会连续举办36届,“马庄灯俗”入选2023年度省级非遗保护重点扶持项目,马庄香包、汴塘煎饼等非遗产品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为强村富民提供了有力支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性是活态传承,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为鼓励和支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促进优秀非遗的继承和弘扬,江苏省每年向省级非遗传承人发放补助资金予以资助。启动仪式上,省级非遗传承人代表、徐州香包传承人王秀英等上台接受了补助资金。

潮起非遗抖起来(国潮汉风共享非遗)(2)

传承创新与时俱进

非遗“活”起来,传承“热”起来。在当天的非遗宣传展演活动主会场,多项动态非遗项目参加了演出,40余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进行了展示展销。

由徐州文化馆、贾汪区文体广旅局、铜山区特殊教育中心选送的唢呐演奏《欢天喜地庆丰收》,采用两支唢呐对奏,时而热烈欢快,时而委婉悠扬,生动展现了人们丰收后的喜悦。

由邳州市文体广旅局选送、徐州青年演员徐妮娜表演的徐州琴书《认娘》,讲述了英雄王杰舍己救人的事迹,生动表现了王杰母亲在得知儿子为救民兵牺牲后的悲痛心情以及为儿子的行为而自豪的家国情怀。

邳州跑竹马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历史悠久。79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屈绍金引导他的跑竹马团队,为现场观众表演了喝马起跑、催马小跑、放马轻跑等多种阵法。围观的韩女士感叹:“这个项目以前听说过,这次近距离观看,阵法多样,场面震撼。”

清水上纸,棕刷扫纸入凹,待纸干后上墨施拓……在金石传拓的展位前,区级非遗传承人韩震耐心地为小体验者讲解传拓技艺的要领,“这样制作的拓片,墨不透纸,黑白分明。”

将汉画像石上的吉祥图案、戏曲脸谱搬上邳州蓝印花布,省级传承人王如坤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内容创新:“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越来越重视,我们传承人也在与时俱进。”

新思维传承非遗,在汉服制作工艺展位前,精美的汉服文创吸引了年轻女士的目光。区级传承人杜梅介绍:“国潮汉风中,汉服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也激发了汉服设计的创新动力。”

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市县联动、线下线上齐发力,部分活动将持续到6月下旬。市文广旅局非遗处处长朱泓表示,下一步,徐州将围绕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重点在非遗产业化上下功夫。

记者 张瑾

记者 孙博宇 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