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各家各户都忙着吃腊八粥,庆祝节日。

我也熬了一锅腊八粥,但不不知道庆祝什么~~~

想起小时候家里过腊八节的情景:我们吃腊八粥是在中午,我们那里叫"大家饭",就是把

萝卜,白菜,青菜,粉条,土豆,面条,饺子,肉,黄豆,大米,和面并放盐熬成一锅大杂烩!当时感觉"真好吃"!

现在长时间漂流在异乡,虽然也能做出这样的"大杂烩",但是却再吃不出当时的感觉了,也没有小时候节日的气氛了。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传说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2)

传说一:出于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怀念。

当年,率部抗金于,正值数九严冬,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我小时候的"大杂烩"应该就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吧!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3)

传说二:和佛教有关,出自对佛祖的纪念

佛教的创始者,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4)

传说三:出于祛疫迎祥的风俗

传说上古之一的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5)

传说四:出于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6)

传说五: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兢兢业业,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父母走后,哥哥、弟弟看着这么殷实的家境,认为不用像父母那样辛苦劳作,就越来越懒。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7)

传说七: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多种多样,但是目的都是好的,都是劝人向善,教育后辈或是纪念前辈。

希望大家牢记先人树立的榜样,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生活越来越好,年年有余!

在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有什么由来(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起源和传说)(8)

愿大家生活无忧,快乐长久!

期望您的点赞和关注!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