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小坟墓在哪里(日本独特的形质)

一直到现在,还残存着不少这方面的遗物,现在就通过考古学的成果,从实物来考察一下统一时代的日‬本‬文化。

这个时代考古学的中心问题是高冢式古坟。考古学者据此把这个时代称为古坟文化时代,它是继绳文式文化、弥生式文化之后的一个文化阶段,其确切的年代是从3世纪后半叶到7世纪,其间一般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国家开始统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后走向衰亡这一过程是一致的。

日本最小坟墓在哪里(日本独特的形质)(1)

仁德天皇陵占地共48万多平方米,近秦皇陵的4倍大小,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古墓。

所谓高冢式古坟就是在地面上堆起很高的土丘,里面放着装有遗骸的棺与椁的坟墓。这种古坟,首先在畿内突然出现,后来就普遍地扩展到四方。

根据其堆土的形式,有圆坟、方坟、前方后圆坟、上圆下方坟等的区别。其中前方后圆坟的规模最雄伟,形状也十分优美,再加上它是国外没有的日本独特的形式,所以可称之为日本高冢式古坟的代表。

前方后圆坟,从外形上可分成几种类型,按照后藤守一博士的分类方法,首先可以大致上分成后圆部的高度约为前方部高度一倍的和后圆部高度基本上与前方部相等两种。前者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前方部的长度极短(帆立贝式),和前方部的长度长于后圆部的直径(柄镜冢式),以及前方部的长度与后圆部的直径基本相同,其外形也呈长方形(铫子冢式)三种。后者也可以进一步分成两种,一种是前方部的长度与后圆部的直径基本相同,前方部前端的宽度大于后圆部的直径(瓢冢式);另一种是从整体来看呈萎缩状,前方部前端很窄,两边的隅角坍塌,好像是两个圆坟并列(二子冢式)。

这五种类型,分别表示了时代的变迁。第一类古,第二类新,其中第二类的瓢冢式是最盛期的样式。二子冢式是衰微期的样式。换言之,本来后圆部是主体部分,低小的前方部是附加的;但后来,前方部逐渐发达,变高变宽,形状雄伟,不久,又整个萎缩下去。

了解了这个变迁过程,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前方后圆这种特殊的坟丘式样。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各种说法,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是祭坛说,认为前方部是一个附加的祭坛。起初是在前方部举行祭祀,但后来则失去了这个意义,前方部也同后圆部一样成为坟丘的主体部分。在坟丘周围挖有壕沟,这同外形的变化也有关系。

修建这种坟墓的具体场所,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前期的前方后圆坟,利用山冈和丘陵,修建在高处,把自然地形稍加改变做成坟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修建的位置也逐渐移到低平地上;中期的瓢冢式坟,建在高地和平原上,坟丘完全是靠人工堆土而成,取过土的地方就成了坟丘周围的壕沟。日本‬最大的前方后圆坟——可以说是中期瓢冢式古坟典型的仁德天皇陵,周围挖了三道壕沟。

后期的坟墓又回到丘陵上,但与前期不同,不是从远方可以仰视的,而是隐蔽在山坡后面。

(坂本太郎《日本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