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来山更佳全诗解释(锦江春色来天地)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云来山更佳全诗解释(锦江春色来天地)(1)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七律《登楼》。

一、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当时杜甫客居成都。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763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10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但是到年底,吐蕃侵入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攻陷剑南、西山诸州。但是天下战火频仍,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外有吐蕃入侵,内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呈现出唐王朝日益衰败的景象。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凶猛。

同年,杜甫的好友严武再一次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原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异常,马上回到成都草堂。暮春时节,诗人登楼望远,感慨万端,写作此诗。全诗有情有景,情景及交融,雄阔深远,委婉含讽。

二、名句欣赏

云来山更佳全诗解释(锦江春色来天地)(2)

诗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一句,成为千古名句。锦江和玉垒山,都在成都。这句是主要意思是,当我登上高楼,锦官城的烂漫春色和山河大地一齐扑入我的眼帘。我看到成都西北的玉垒山,山上风云,不断变幻。这变幻的风云,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律诗一般都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写情。

“锦江春色来天地”这句,和上句的“花近高楼”相呼应。诗人因为看到了花,就知道春天已经悄然来到锦官城。而且当诗人登上高楼,放眼四望时,无边春色尽收眼底。但是,怎样用诗意的话语表达出“尽收眼底”这四个字的意思呢?“锦江春色”,可能很多人能写出来,但是,“来天地”这三个字也只有杜甫能够写出来了。“来天地”,一下子就把高处视野的开阔,以及眼前景色的壮阔表现出来。而且,其中的“来”字是动词,很好地传达出,当作者刚刚登上高楼,放眼远瞩的那一刹那,所有景色一下子齐集眼底、扑入眼帘的那种感受,非常生动想象。

“玉垒浮云变古今”这句,和上句的“万方多难”相呼应。诗人因为看到玉垒山上浮云变化不定,于是联想到天下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同样,“玉垒浮云”这四个字,大家可能写得出,但是这四个字下面接哪三个字,就能真正辨别出谁是驾驭语言的天才。这个“变”字比“来”字,还要高明。一个“变”字,把诗人眼前风送云行的动态图,很形象地呈现给了读者。但是作者说这个风云不仅现在在变化,而且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变化。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如风云一般变幻不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一个人永远猜不到下一刻会发生。

“锦江春色来天地”这一句还是单纯写景,但是“玉垒浮云变古今”这句就把读者一下子从眼前景物拉回到现实。杜甫不愧是“诗王”、“诗圣”,在这一句中,诗人已经在不动声色之间,为转换场景悄悄拉开了帷幕,从眼前景,就要过渡到心底事了。

三、这句为什么成为名句

云来山更佳全诗解释(锦江春色来天地)(3)

这两句,如果单单是因为上面分析的遣词、炼句、转意非常高妙,而成为名句,那想得还是有些简单。大家想想,千年以来,这两句还是能够引发人们的共情,仅仅做到遣词、炼句、转意高妙还是不够的。

还因为诗人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不是单纯为引起下文而过渡一下。

1、诗人写景生动,这不是很多人能做得到;

2、诗人不仅写景生动,而且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在写景过程中自然引出下文,这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3、这句写景的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还因为暗藏了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诗人写“春色”却说“来天地”,写“浮云”却说“变古今”,不仅写足写透了“万方”二字,而且透露出虽然“玉垒浮云”风云变幻,但是春色不仅依然,而且来路光明正大,是“来天地”。这是一种暗喻,表达了作者叛军必败、李唐王朝必胜的信心。

因为我们来看这首诗主要想表达什么?诗人就是想告诫那些作乱的魑魅魍魉们,不要痴心妄想了,唐王朝虽经战乱,但是能战胜战乱,不仅能够战胜叛乱,而且国运绵远,天下共主的命运还暂时不能改变。

世上有呼麦这种唱法,是说歌唱者能够一张嘴,发出两种声音。杜甫先生掌握了诗歌中“呼麦”的写法,往往一句话作两种解释或多种解释,一句话能够表达多重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这句能构成为千古名句?因为诗句用明丽的语言表达了多重意思,和整体相呼应,和诗中的每一句相呼应,和作者的真切感情相呼应。

我们可以来看看诗人怎样深入描述“变古今”的。是在下半部分写道——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人说,唐王朝虽然处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几乎到了改朝换代的边缘;但是现在的朝廷,还是李家的朝廷,这一点,现在没改变,而且将来也不会改变。“寇盗”,在这里并不是专指吐蕃。唐玄宗从四川回銮之后,蜀中叛乱很多,如段子璋、徐知道等相继发动叛乱。所以诗人谆谆告诫那些叛军将领——“莫相侵”,不要再做和朝廷兵戎相见的傻事,因为诗人坚信“北极朝廷终不改”的事实。诗人说,大家看看蜀后主刘禅,刘禅不过是一个昏庸之主,仅仅因为他曾经当过一方君主,因此几百年都过去了,但是他的祠庙依然如故。但是唐王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刘禅这样的昏君,说明唐王朝的国运尚在,所有群小莫张狂。

告诫完那些叛军,诗人写道:“日暮聊为《梁甫吟》”。这“日暮”二字,不是随便用的。杜甫诗中的字词都是在仔细斟酌后写下的。“日暮”二字,表达了三重意思,一是表面意思,是说诗人自己登楼远眺,日暮方回;二是表达自己已到暮年;三是诗人感到唐王朝虽然国运尚在,但是盛世不再了,风云在变幻,不可能不变幻,唐王朝在逐步走向衰亡。“日暮”表达出了作者对国家、对朝廷极度的哀伤。

诗人饱读诗书,可以吟诵很多诗文,为什么偏偏吟诵《梁父吟》?

《梁父吟》是三国诸葛亮(存疑)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蜀国在四川,蜀主在四川,武侯祠在成都,杜甫在成都,玉垒山、锦江在成都,而且诸葛亮是杜甫先生极为敬重的历史人物,为此写过《蜀相》、《八阵图》,通过诗词高度赞扬诸葛武侯的功绩勋业和高尚情操。杜甫先生一生的愿望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他多么想象诸葛那样,辅佐圣君,开创太平盛世。

但是,诗人年已老朽,不知道在自己的暮年,能对四川的时局、能对天下的稳定,有什么帮助,能做的只是把诸葛武侯的《梁甫吟》反复吟诵,不知道朝廷是不是知道世上还有杜甫这个忧国忧民的老头呢?

诗的后半部分,处处写的是风云,写了过去的风云,写了现在的风云,而且也写了自己心头的风云,一句也没有离开风云二字,写足了“玉垒浮云变古今”。并且我们还能体会到“锦江春色来天地”,何止是锦江春色尽收诗人眼底,天下都被诗人放在心头。

因此,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成为千古名句,不亦宜乎?!

妙!

绝妙!!

附:全诗及译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当前时局动荡不安,叛贼又起,朝廷内外交困,面对这种情形我则心乱如麻,不禁登上高楼来消解心中块垒。看到楼边绽放的花朵,我知道成都的春天又一次来临了,站在高楼之上,放眼四望,锦官城的烂漫春色和山河大地一齐扑入我的眼帘。我看到成都西北的玉垒山上风云不断变幻,不禁古往今来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我们大唐王朝的李家天下是不会改变的,现在没变,将来也不会变。所以,叛贼和侵略者们,请你们不要枉费心机,你们所有的不轨图谋,必将徒劳无功。你们看,即使昏庸如刘禅,还有祠庙受到后人的祭拜,唐王朝还没有这样的昏君,唐王朝的国运尚在。

但是,蜀山蜀水笼罩在日色苍茫中,下楼前,让我对天朗读一首诸葛武侯的《梁甫吟》吧。

此文章属于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大家关注青紫Kiki,愿我们共同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