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3)

文图||老理行

有人将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称作“博物馆城市”,对此,我要说“yes”。

这个建于古罗马时代,目前人口超过百万,位于克罗地亚西北部,坐落在萨瓦河西岸,梅德韦德尼察山脚下的古老城市,其市内不仅有包括失恋博物馆在内的众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其平均面积比世界任何一个城市都多,而且由教堂、市政厅等古建筑组成的老城,也称上城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活的”露天博物馆。那里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堵墙壁、每一块石头,都有一段历史,都隐藏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萨格勒布是中欧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整个城市由三部分组成:从古罗马时期延续至今的老城区,由市政厅、商业区、歌剧院组成的新城区,又称下城区,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都市区。我们游览的重点自然是集中了众多历史遗迹的老城区。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4)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5)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6)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7)

走进萨格勒布老城区,就像是走进了欧洲的中世纪:古老的城门,沧桑的城墙,高耸的教堂,斑驳的街道,无不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同时也使人的内心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讲,眼前的任何一座建筑其最小的辈分都是我们爷爷的爷爷。看着这些久远历史的承载者,我们在对他们的身世充满好奇的同时,更多地是对它们以及与其朝夕相处的当地市民投以敬佩的目光:从中世纪一路走来,挺到现在,上千年的沧海桑田,至今仍然是光彩照人,熠熠生辉,真是奇迹!

它们有幸,我们有福,感谢万能的上帝,又一次让今人与古人通话、现代和历史对接。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8)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9)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0)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1)

与其它许多欧洲古老的城市一样,萨格勒布也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这就是位于老城区的圣·史蒂芬大教堂,也称圣母升天大教堂。据说,它最初是罗马式,后来在重建中才变成了现在的新哥特式建筑风格,和其它地方的许多教堂很相似。

目前它是克罗地亚国内最高的古典建筑,其尖塔可以从市内多个地方看到,它的雄伟与壮观足让人感叹中世纪克罗地亚建筑那高超的技术水平。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2)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3)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4)

圣·史蒂芬大教堂始建于1093年,1242年曾遭到鞑靼人的破坏。而且祸不单行。1880年又在地震中损毁严重:教堂的中殿垮塌,塔楼基本被毁。现在的大教堂,是1889年重建后的模样,特别是新添的两座高108米的尖塔,使之更加耀眼夺目,辉煌壮丽。

教堂内有13世纪的壁画,以及数个悬在空中、比真人还大的塑像,令人震撼。

我们进去的时候刚巧遇上牧师在做弥散,众多信徒虔诚地坐在那里祷告,十分安静肃穆。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5)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6)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7)

在我的感觉中,尽管圣·马可教堂没有圣·史蒂芬教堂那样宏伟壮观,但它似乎在克罗地亚人的心中分量更重,也更加神圣。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8)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19)

这座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的教堂,是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的安息之处,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的经典之作,其所在的位置是克罗地亚的政治中心,因为总统府就在教堂的西侧。

几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对教堂进行增修扩建,以致现在成为一座融拜占庭、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等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屋顶由马赛克瓷砖铺成的两个图案,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左边的徽章是克罗地亚旧王国的标志,右边则是萨格勒布的城徽。这种具有浓郁的斯拉夫风格的图案,既是克罗地亚国旗的图案,也是国家足球队服的图案。

圣·马可教堂里里外外金碧辉煌,非常耀眼,因此又被称作“金色大教堂”。据说教堂内陈列着克罗地亚著名雕塑家梅什特罗维奇的作品。可惜,我们未能进去欣赏。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0)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1)

对于我来讲,萨格勒布老城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距离圣·马可教堂不远的古城门,也叫石门。这是老城仅存的建于罗马时期的一座城门,至今保存完好。它是萨格勒布最古老的历史遗存,是这座城市的“魂”---尽管它“其貌不扬”,但却有神奇之处。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2)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3)

石门曾在1731年遭遇一场大火,所有的木制建筑毁于一旦,惟有一幅有关圣母玛利亚和儿童的绘画作品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人们把此归结为“圣母像显灵”。

1931年在石门画上加封了金冕,并打造了当地最独特的金属工艺门仔细地将其保护供奉起来,现在每天都有许多信徒来此祈祷,祈求护佑和福祉。圣母玛利亚画像前放满了鲜花,并有修女照管。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4)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5)

萨格勒布还有另外一个标志性建筑,就是洛特什察克塔,它是老城墙的一部分,其二层和三层是一个小型博物馆,登上塔顶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老城的风景。非常有意思的是,塔顶至今还架着一门大炮,但它早已失去了防御的功能,只是一个报时的工具。每到中午12点,大炮就会鸣响,这已经是这座城市多年的一个传统。

用大炮的鸣响声为一个城市报时,这恐怕在世界其它城市绝无仅有。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尚武的城市,也是一个产生英雄的城市。看看市中心广场矗立的耶拉契奇总督跃马扬剑的塑像,你就会相信这一点。

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具有钢铁般性格的前南联盟缔造者铁托的故乡,就在萨格勒布市西北66公里的库姆罗韦村,而且,铁托早期进行的革命活动主要就在这座城市。铁托可是一位世界认可的民族大英雄,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对此了如指掌。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6)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7)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8)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29)

坐落在上城区和下城区交汇处的是大名鼎鼎的耶拉契奇总督广场,这里是整个城市的中心,许多政府机关分布于此。广场四周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这里处处有着历史的痕迹,述说着过往的传奇。同时,这里还集中了许多商店和大型超市,是萨格勒布主要的商业街,一天到晚热闹非凡。

耶拉契奇总督广场始建于17世纪,1850年始称现名,1866年广场中央矗立起耶拉契奇总督骑马像,以纪念这位率领克罗地亚人民反对奥匈帝国,争取国家独立的民族英雄。

二战以后,广场更名为共和国广场,耶拉契奇总督塑像也由游击队员塑像取代。1991年克罗地亚脱离南联盟后,广场恢复旧貌,耶拉契奇总督塑像又重新回到属于他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凡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彪炳史册的牺牲和贡献的人,人民终究不会忘记他,无论其时间多长、历史如何发展。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30)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31)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32)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33)

不能老在教堂、城门、广场等历史古迹中转悠,这样显得过于沉重,是否也应该穿插点轻松的话题?这毕竟是游记,又不是编写历史教科书,对吧!

都说克罗地亚人比较懒散,特别是男人,我看也不尽然。瞧瞧做烧烤的几个卖家那种敬业和尽力,就足以说明,这里的人还是十分勤劳的。这里的美食也是挺诱人的。

广场周围的露天咖啡店随处可见,而且也是宾客盈门,让人感到这座大都市的闲适和浪漫。看来,这里的人不仅“热爱劳动”,同时也会享受生活。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我在想,博物馆之都是否也应该有一座浪漫生活博物馆?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34)

巴尔干半岛旅游(走进巴尔干6)(35)

(整理于2017年6月,修改于2022年7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