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复原奉献给朋友们。

在这里,你会看到别处看不到的年画作品。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1)

《开门办科研》,赵思温绘,1967年

聊几句:胜利大队的办公室里,科研小组的几位青年社员正在做农村沼气应用试验,经过对照图纸、科技攻关,他们立下军令状承接的农村沼气应用科研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基本 完成。一位姑娘胸有成竹地打开沼气阀门,小伙子点燃火柴,只听“噗”的一声,一束黄中泛蓝的火焰从燃烧口喷射出来,火力十足,燃烧充分,大家兴奋地齐声喊起来:“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旁边一直盯着年轻人做试验的老汉,也高兴得合不拢嘴,眯着眼睛一直嘿嘿地笑,嘴里的烟袋锅差点掉到地上,老爷子陪伴他们熬了不知多少个通宵了,这些日子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没想到这几个年轻人真争气、真不赖,还真让他们捣鼓成了!开展沼气应用,这可是村里天大的好事啊,不仅净化了农村卫生环境,而且不用再烧柴火了,累了一天放工回到家,拧开阀门就可以做饭,既方便又卫生,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乡亲们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不知要高兴成啥样啊!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2)

《学艺》,张素玉绘,1965年

聊几句:生产队里的西瓜丰收了,个大、沙瓤,咬一口甜掉大牙啊!瓜地里一片繁忙景象,绿皮花纹、 圆滚滚的大西瓜堆成了小山,社员们在忙着选瓜、摘瓜,装车外运。

穿粉色衣服的姑娘看着一个个隐藏在茂密叶蔓中的西瓜,不禁有点懵头,每个西瓜的模样长得都差不多,可哪个是熟的,哪个是生的呢?还真不好辨别。正在不知所措、差点要急出一头汗的时候,一位带着斗笠,笑呵呵模样的老农走过来,从地上托起一个瓜,靠近耳边,轻轻地用手拍着,仔细聆听西瓜发出的声音,感受着托在手中西瓜的震动,通过言传身教,把挑瓜选瓜的绝招、窍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姑娘。甭问了,这老爷子一看就是富有经验的老瓜农把式,按照他教的法子挑瓜,一准错不了!呵呵,聪明伶俐的姑娘马上就出徒了,凡是经她手采摘、挑选的西瓜,个个包熟、个个包甜!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3)

《田野新曲》,韩培生绘,1990年

聊几句: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蜿蜒绕过村落的小溪,悠悠地流淌着,水流不急不慢,清澈见底,水下经过不知多少年岁月打磨的鹅卵石,颗颗映射到水面上,有一种珠圆玉润的感觉。红衣姑娘脱了鞋子, 光着脚丫坐在小河边,用小提琴演奏出了一曲婉转悠扬的田野新曲,树上的鸟儿们顿时停止了聒噪,安静下来,用心聆听那纤柔指间流淌出来的美妙音符,那是与小河流水相应和的天籁之音。

极目远眺,牧牛的顽皮孩子不知躲到了哪个角落里,自由了的牛儿轻轻摇着尾巴,在绿草茵茵的旷野里,漫无目的来回徜徉。

鸭子们远离了鸭棚的束缚,也听不到女主人一向高声大嗓的呵斥,头挨着尾、尾挨着头地排着队伍,一摇一摆晃悠到了小河边。一见到水,队形立马散开了,一只只兴奋得一头扎进了水里,纵情地戏水玩闹。有的尽力把身子挺出了水面,不停忽扇着一对总也长不长,似乎有点羞于见人的小翅膀;有的玩起来了头朝下、拿大顶,把肥硕的屁股用力向上耸立着,好像在炫耀着什么,呵呵。看到这个画面,相信你会想起自己的老家,老家村边那条一年四季流水淙淙的小河,那片高高矮矮、郁郁葱葱的小树林,还有一边吃草、一边甩着尾巴抽赶蚊蝇的老牛,小河里游来游去的那一群群的鸭子……

我不由在想,是不是当一个土生土长的村里娃,有朝一日成为城里人后,远离了再也回不去,或者很少回去的那片故土,每个人魂牵梦绕、无时无刻不在眷恋的老家,老家的每一个人,老家的山山水水,老家的一草一木,能想起来一切的一切,大概都是这个样子吧?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4)

《山村新户》,陈有吉绘,1970年

聊几句:快到生产队放工时间了,负责今天在家值班做饭的女知青,早早做好了可口的饭菜,打好了洗脸水,一次次站在门口翘首以盼,着急的搓着手,等待着知青战友们放工回来吃饭。从画面上看,这是一个那个年代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知青点,到处充盈着时代的元素和标志。看看,女知青穿的小翻领军服,胸前佩戴的像章,脚上穿的绿色解放鞋,身后的黑板报上写着的语录,门两边的对联上写着:扎根农村干革命,远处是一层层的梯田和绿油油的庄稼,几只燕子在叽叽喳喳的飞来飞去,一片山村田园景象。

这幅美术作品,形象描绘了知识青年离开大城市优越环境,立志在山村插队落户,扎根农村建立新家,反映了广大知识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改造世界观,坚决走与工农兵相结合道路的革命气概。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5)

《十五的月亮》,邬华民绘,1987年

聊几句:又是一个中秋之夜,风儿轻,月儿明,树叶遮窗棂,可爱的宝宝睡着了,梦中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可能是梦到了远在边疆的军人爸爸了吧?圆圆的月饼,圆圆的苹果,圆圆的月亮,宝宝圆圆的小脸蛋,本来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但是军人丈夫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让全国亿万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牺牲了自己的小家团圆,军嫂苦吗?累吗?怨吗?不,嫁给了一名军人,就担起了那份责任,就愿意无怨无悔的奉献和牺牲。

看到这个画面,不禁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的军嫂,这就是我们的亲人!我父亲也是一名军人,年轻的时候在甘肃当兵,跟我母亲多年两地分居,母亲遭受和经历了军人家属的种种不易,为了撑起这个家, 为了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那真是无怨无悔的奉献啊!此刻,我的耳畔响起了一首感动了无数人的歌曲:十五的 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6)

《如果敌人从那边来》,单应桂绘,1973年

聊几句:一位富有战斗经验的老民兵,正在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埋地雷,分析判断敌情,做好战斗准备,用“铁西瓜”来痛击来犯之敌。

抗战时期,地雷战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那时候,村里经常放这部电影,也纳闷了,翻来覆去看了N遍,一些经典台词都背的滚瓜乱熟了,小伙伴们在互相打闹嬉戏时,嘴里会冒出几句蹩脚的日本话,甚至搞恶作剧,逼着长得矮小、单薄一点的孩子扮演汉奸,头上包着一条毛巾去偷地雷。这样一部耳熟能详的电影,一次次放映,可还是像第一次看那样一见倾心、无限投入,每次都不由自主跟着剧情的起伏发展,开心着、惋惜着、兴奋着、伤心着……

记得有一次,跟比我大两岁的邻家二姐一起看这个电影,那是在农村的晒粮场院上放映,当银幕上出现地雷炸出“天女散花”的镜头时,身前身后的小伙伴们都高兴得鼓掌、欢呼起来,可奇怪的是,坐在旁边的邻家二姐悄没声息的,一点反应也没有,我扭过头,偷偷端详她的脸,只见邻家二姐半张着嘴,一脸傻傻呆呆的瞅着银幕,一缕白亮亮的哈喇子从嘴角流了下来,顾不上用手擦,似乎是一点也没感觉到,一直那么在嘴角挂着,长长的……

大家还记得电影《地雷战》的插曲吗?对,就是这样唱:埋好地雷端起枪,满山遍野摆战场,坚决消灭侵略者,武装起来保卫家乡,小河边大路旁,用地雷筑起万里屏障,山沟里山顶上,用地雷筑起钢壁铁墙,嘿!炸得敌人寸步难行,炸得敌人无法躲藏,炸得敌人寸步难行,无法躲藏;埋好地雷端起枪,满山遍野摆战场,坚决消灭侵略者,保卫祖国保家乡。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7)

《春耕图》,唐云绘,1960年

聊几句:初春时节,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山坡上一簇簇的杜鹃花绚烂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田边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中开始苏醒,细细的枝条上,抽出了一串串嫩绿的叶子。生产队的水稻田里,老汉在手把手地教女社员们使用插秧机。经过一次次的指导,一次次的练习,她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使用方法,能够独立操作机器了。看,插的秧苗多整齐、多标准啊!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最常用三张年画大全看这里(10万幅修复版高清年画)(8)

《要学蜜蜂爱劳动》,王福增绘,1984年

聊几句:看到这幅画,想起了这么一首外国童谣: 小蜜蜂,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天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能过冬?快做工,快做工,别学懒惰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