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

赵本山在春晚的二十一个小品里,有强有弱,有经典也有敷衍。其中有的小品赢得全国观众上下交口称赞,如奠定他小品王名号的《昨天今天明天》。有的小品则硬伤明显,口碑严重下滑,如《捐助》和《同桌的你》。

而在本山大叔这些春晚小品里,最有话题性也最具争议性的非2001年春晚上的《卖拐》莫属,相对来说2009年春晚的《不差钱》争议也很大,但其艺术性和争议性还是不能和《卖拐》相比。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1)

一、《卖拐》的创作背景

卖拐的作者有三位,分别是何庆魁、宫凯波和张庆东,这三位堪称天作之合。何庆魁来自于民间,张庆东出身于二人转,宫凯波则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科班。

在艺术特点上,何庆魁语言特色强,宫凯波的戏剧结构好,张庆东则熟悉二人转拉场戏,之前的《拜年》也是他和何庆魁一起创作的。这么一个创作班底堪称赵本山在历届春晚上少有的金牌班底。再加上赵本山个人的表演经验和提升作品能力,以及范伟高秀敏“铁三角”的默契配合,这个小品不火都难。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卖拐》最早的创意来自于宫凯波和范伟的一次聊天,然后开始从这个创意出发创作剧本,从创意到形成最终作品并上春晚表演,时间跨度长达八个月,对比之后《火炬手》的不到一个月,《不差钱》的十二天,八个月磨出来的《卖拐》无疑更为精细也更经得起考验。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2)

有意思的是,《卖拐》在通过春晚审查时也遇到过难题,有人提出质疑,说北京人听不懂“忽悠”是什么意思,赵本山毫不犹豫打保票:“你放心,指定听得懂,就算一开始不懂,看了这个小品之后就懂了。”

事实证明,赵本山没吹牛,“忽悠”确实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不光是“忽悠”,在小品中还有“没病,走两步”和“要啥自行车”等台词也都成了固定句式,在赵本山的诸多小品中,为社会做出最多新名词贡献的无疑是《卖拐》。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3)

二、小有争议的著作权

2006年,吉林一位农民于景胜曾状告何庆魁剽窃他的作品,《卖拐》的故事其实是他从长春大街上采集而来并创作成小品的,他在1998年写成剧本投稿给赵本山团队和中央电视台,之后了无音信。直到2004年他发现春晚小品《卖拐》和他当初的剧本一致,因此提出指控。

这件事多少有些狗血,一方面《卖拐》的作者署名是三位,并非何庆魁一人,怎么能单单指责何庆魁。另一方面,于景胜说他2004年才发现《卖拐》和他的剧本一致,这有些不合常理。

最终,于景胜未能在开庭前拿出证据,随即以经济原因为由申请撤回起诉。可见,这是一起比较低端的恶意炒作事件。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4)

三、大有争议的《卖拐》

《卖拐》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当然不是版权问题,而是这个小品带来的社会大讨论,针对这个小品的方方面面观点颇多,笔者简单列举一下:

1、《卖拐》三观不正,骗子得手好人倒霉的结局容易误导青少年。

2、《卖拐》片面追求搞笑,艺术上显得颇为浅薄。

3、《卖拐》的娱乐性首屈一指,是最搞笑的赵本山小品,讨论别的没有意义。(这可能是最普遍的观点)

4、《卖拐》讽刺了骗子,揭示了一些骗局特征,提醒人民防止上当受骗。

以上四种观点都很有市场,尤其是第三点,是大多数观众共同的心声。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5)

但赵本山自己的观点并不在以上四种之列,他在接受杨澜采访时坦言,《卖拐》其实是一个主题很高深、讽刺很辛辣的小品。

杨澜进一步询问,赵本山给出答案:我们太偏听偏信了,没有自我了。随后两人意味深长对视一笑,并没有进一步展开这个话题。

赵本山的观点很明确,《卖拐》讽刺的其实不是大忽悠,而是范厨师。

笔者认为,赵本山的观点无疑是最准确的,也许宫凯波在聊这个故事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那么深,但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我们能感觉到这个小品的内涵是什么。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6)

四、现实中的《卖拐》

如果《卖拐》晚诞生十几年,无疑其主题更容易被人看懂,而且也更为接地气。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大忽悠”和“范厨师”比比皆是,某一个热点事件一出,有人带节奏就有人跟风,反而很少有人去追究事实的真相。因此,近几年的网络事件中,各种翻转和打脸的案例不胜枚举。

笔者就举一个和《卖拐》有关的事情: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7)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8)

这是笔者截取的两个自媒体文章的片段,均是2020年新发布的。他们都在说同一件事,那就是2001年春晚上,由于黄宏林永健的小品《家有老爸》拖了时间导致潘长江闫学晶的小品《三号楼长》要砍掉,赵本山站出来缩短自己《卖拐》的演出时长,保住了潘长江的小品。

这件事在网络上几乎属于板上钉钉的事情,很多自媒体都在写,甚至于添油加醋乱写一通,比如笔者节选的这两个自媒体文章也是说法不一,有说黄宏记错台词的,有说黄宏拖慢节奏的,时间也有五分钟和三四分钟两个版本。

对于赵本山的《卖拐》,有说加快节奏删掉包袱抢出来四分钟的,也有说抢出来两分钟的。对于潘长江的《三号楼长》,也有说是零点敲钟前的最后一个节目的。

但是,事实上呢?笔者认为这又是一起“卖拐”事件。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9)

首先,黄宏的《家有老爸》是春晚第11个节目,表演时间在晚9点半左右。赵本山的《卖拐》是第24个节目,和黄宏中间隔了一个多小时。潘长江的《三号楼长》是第31个节目,和赵本山隔了半个小时,而潘长江的小品也不是零点前最后一个节目,中间还隔着五个节目,半个多小时的时长。

很难想象,一个9点半的小品会直接影响到11点半的小品,毕竟中间跨了20个节目还有主持人串场,怎么就把拖时间的板子全打在黄宏身上呢?难道其他节目都是分毫不差完成的?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10)

其次,黄宏的《家有老爸》时长是10分钟左右,如果说他擅自在台上加了五分钟台词,那就意味着黄宏的小品原版只有五分钟时长?!这明显不符合常理。再说了,五分钟台词意味着什么?奇志大兵的一段相声《白吃》也就四分半,黄宏在台上多说五分钟台词,那这小品干脆就叫演讲得了。

春晚上,一个小品拖一两分钟本身就不可思议,拖五分钟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这个小品总时长也就十分钟左右。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11)

还有,潘长江的《三号楼长》在春晚直播前的彩排时已经被淘汰了,央视发布的春晚节目单里就没有这个小品,只是最后直播时才加上的。也就是说,这个小品有可能被拿掉的事情大概率发生在直播前,和黄宏的小品很可能没有一毛钱关系。

所以,所谓“黄宏多说五分钟台词险些导致潘长江小品被拿掉”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卖拐”事件。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12)

那么,这件事是谁先说出来的呢?应该是老梁在《老梁故事汇》里先说出来的,然后被各路自媒体加工,在网络上不断提起,很多读者不经调查就对此深信不疑。

也就是说,老梁就是“大忽悠”,众多相信的读者就是“范厨师”,而那些不调查就写的自媒体是“大忽悠”同时也是“范厨师”。

赵本山最具讽刺的小品(赵本山最具争议性的春晚小品)(13)

相对而言,到底是“大忽悠”更可恨,还是“范厨师”更可悲呢?

陈佩斯说,高级的喜剧小品,其内核一定是个悲剧。

没错,《卖拐》就是这样一个高级的小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