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离职大厂(去大厂工作才体面)
所谓的“大厂体面”,体现的仍是在就业时“唯学历论”的底层逻辑。
2022年5月17日,大学生在“招才引智进高校”专场招聘会现场咨询了解岗位信息。资料图。图/新华社
文 | 赵卓雅
日前,某大学光学系学院领导在年级会议上发言称:“学生都要去‘大厂’,争取为学院争光,所以去‘小厂’是不体面的”。有硕士毕业生则在会议上表示:“我今天好不容易拿到一个小厂offer,你告诉我是不体面的,它凭什么不体面,它是我挣来的。”
“985硕士毕业一定能进‘大厂’”“进‘大厂’就是为学院争光”,这样的话术不禁让人想起曾经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个认知——“上了名牌大学你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再仔细推敲,发现“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的惯性思维,仿佛成功人生的起点都是从高分开始,以好工作为阶段性的终点。
这场冲突看似是学院领导“何不食肉糜”与求职学生之间的矛盾,其实透露的是就业层面功利化的应试思维。
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大厂”对于工作人员技术、经验以及学习创新能力的要求,使他们更青睐于招收高学历人员。这一方面提升了“大厂”的准入门槛,将大厂捧上求职人心中的“神坛”;另一方面也导致人们认为只要有了高学历,就能进大厂。这种“只要……就……”的思维正是简单的应试思维的体现,它忽略了客观的实际,将自己囿于理想化的想象中。
在这样的思维链条下,人生好像被导入了一个单线条模式,这正是最大的误区所在。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分数够高,就能得到好的且唯一的结果”,找工作不是考试,人生更不是考试,所谓“好工作”的衡量标准应该是自身在工作中获得价值。
人生有千百种可供自由选择的道路,因此,老师更不应囿于几个世俗的标签,鼓励学生盲目地追名逐利。而某类企业,从来不是工作的唯一选择。
所谓的“大厂体面”,体现的仍是在就业时“唯学历论”的底层逻辑。一些人把“薪资高、福利好、知名度高”的“大厂”奉为职场中的“985”,好似进入了“大厂”就相当于在职业生涯中拿到了高分,就能“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可事实上,把表面的光鲜剖开后,每份工作其实都殊为不易。
况且,“体面”在字典中的含义是指“身份”或形容“光荣”,但“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如果进入某类企业就意味着体面,岂不是对其他工作另一种形式的轻视?
工作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厂”也并不高人一等。在职业生涯中,不用去追求职场“985”,只要是适合自己,能创造出价值的工作,就是自己的“985”。
所以,学校没必要给应届毕业生设定一个标准,学生也不必给自己设限,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大厂”输送“工具人”,而应当是在拥有充足的知识之后获得更多的人生选择。毕业生们也需要摒弃应试思维,剔除“大厂焦虑”,抛开世俗且单薄的标准,勇敢地去拥抱不设限的人生。
撰稿/赵卓雅(学生)
编辑/徐秋颖
校对/陈荻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