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的形成时间顺序 五岳是怎样形成的

远古时候有这样的神话,说的是在开天辟地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不但没有人类和其他动物,连光和声音也没有这时候,不知从哪里出来一位力大无穷的盘古氏,用一把大斧头把这一团混沌劈开来,混沌中轻的逐渐上升成为天,重的下沉成为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五岳的形成时间顺序 五岳是怎样形成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五岳的形成时间顺序 五岳是怎样形成的

五岳的形成时间顺序 五岳是怎样形成的

远古时候有这样的神话,说的是在开天辟地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不但没有人类和其他动物,连光和声音也没有。这时候,不知从哪里出来一位力大无穷的盘古氏,用一把大斧头把这一团混沌劈开来,混沌中轻的逐渐上升成为天,重的下沉成为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也每天长高一丈。就这样一直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很高,地也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其中,盘古氏的头变成了东岳,肚子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脚变成了西岳。

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一个美丽传说。

当然,五岳形成的真正原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太古代时期,整个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在内,是一个巨大的地壳沉降带,淹没在海底。距今24亿年左右,鲁西地区发生了一场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使这一带原先堆积的岩层隆起,耸立在海平面之上。经过约19亿年的风化剥蚀,地壳渐渐平缓。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沉,泰山一带也随着沉于海中。在距今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后期,受燕山运动影响,泰山一带地层发生断裂,一部分大幅度抬升,逐渐形成了今天泰山的雄姿。

华山是秦岭支脉中华山山脉的一部分,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在距今10亿年左右,这里的地壳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条东西狭长的隆起带。约在距今1.4亿年左右,这一地带又一次发生强烈的隆起,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褶皱。8000万年前,秦岭和渭河平原交接处地带断裂,秦岭断块迅速长高。位于秦岭北坡的华山由于南北地带两侧层带的错动,内部岩层受到强大的横压力,从而形成了山势陡峭如削的华山。

在300多万年前,衡山花岗岩地层受到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强烈影响,发生断层,那上升地带就成为今天的衡山。当然,它的形成不仅仅是一次断层的结果,而是经过两次间歇,又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蚀,才成就了今天衡山雄伟秀丽的容颜。

恒山位于黄土高原与太行山构造体系的过渡地带。吕梁山运动后,华北陆台开始下降,接受海侵。加里东运动使海水退出,陆地抬高,出现了长期的风化剥蚀期。中生代时期,燕山运动对这一地区影响更加强烈,在地台上升的同时,地层发生了断裂,并有火山岩喷发。后经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恒山雄奇壮美的姿态。

23亿年前,嵩山地区还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中。在以后的漫漫岁月里,地表经过两次缓慢上升,终于露出水面。大约在1亿年前,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延续时间很长的燕山运动,这是一场奠定我国许多山川地貌轮廓的运动。嵩山作为秦岭东端的一部分,受到南北方向地壳的挤压,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以上简单说了五岳的自然形成过程。那么,五岳这一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将它们确定为五岳呢?

在尧时,还没有五岳这一说法。尧命羲和氏的四个儿子分别管理四岳,那时的四岳只是四方的意思,并没有确定是哪几座山。羲仲为东岳长官,羲叔为南岳长官,和仲为西岳长官,和叔为北岳长官。

舜时,立下了巡狩四方的制度,以东南西北代表春夏秋冬,后来又在四个方位中加上了一个中心位置,代表江山社稷。实行五年一巡狩的制度,表示国泰民安。

就这样,初步有了五岳的概念。

确立五岳制度的是汉武帝,直到汉宣帝时,才专门发了圣旨,将五岳制度告知天下。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几座山作为五岳呢?

东岳泰山。泰山处于华夏最东方,在茫茫平原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与它抗衡。况且,泰山雄伟壮丽,拔地通天,它的威严绝不是一般山岳所能比得了的。另外,在很早时候就流传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故事,说她是玉皇大帝的干女儿,能主宰皇帝生死、朝代兴替,确定泰山为东岳便顺理成章了。

西岳华山。据传,黄帝当年经常来到华山与神仙相会,尧继位后曾三次巡狩华山,并在华山祭祀。另外,莲花峰上有三峰,人们说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见华山在很早以前,就被列入仙山的行列,并以奇险著称。古时,华山又处在中原政权的西方,在确定五岳时,华山自然就有很深的资历了。

南岳衡山。传说,衡山是神农氏追赶的一只神鸟化成的。这只神鸟口中叼着五穗禾,为人间带来了五谷杂粮。它被神农氏打了一鞭后,落地成为衡山。因此,衡山自古就以风景秀丽而著称于天下。又传,神鸟本来是天上的一颗吉星,衡山的命名就是以天空星宿为根据的,取平衡天下的意思。舜帝巡狩五岳时,就多次到过衡山。大禹因在衡山得到皇帝藏在这里的金简玉书,才治服了水患,衡山因此功德无量。古时,衡山处在中原政权的南疆,因此便被确定为南岳。

北岳恒山。舜继位后,定下了五年巡狩一次的制度。有一年冬天,舜在巡狩完东南西三方山川之后,不顾漫天风雪飞舞,迎着朔风开始北巡。行到恒山脚下时,舜抬头一望,只见衡山山势巍峨,傲然挺立,心中非常惊奇,问地方官这是什么山。地方官回答说,这山名叫恒山,是北方第一奇山。舜帝仰望很久,忽然对着恒山主峰行起九叩大礼。就在这时,忽听山上一声巨响,有一块巨石腾空飞起,最后落在舜帝身前。舜帝认定这座山不是平常的山。从此,恒山便被定为舜帝巡狩必到的地方,后来被尊为北岳。

中岳嵩山。黄帝生于嵩山附近,并在这里建都。那时人们便认为,嵩山一带是天下的中心,便有了中原的说法。到舜、禹时,这一带洪水泛滥,舜、禹治水便是从这里开始。周时,经周公多处测量,测出大地的中心就在现在的登封告成镇。嵩山既然处于大地的中心位置,并且山色秀美壮观,它被确定为中岳也就很正常了。

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岳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在五岳当中,唯有东岳泰山一直稳据五岳之首的宝座,而其他四岳,在不同的朝代中,身份都有一些变化。

西岳:西周时,建都丰、镐之后,因华山在京都以东,所以便把陇县境内的吴山称为西岳,改华山为中岳。秦朝建都咸阳,也不承认华山为西岳。到汉宣帝时华山才又被确定为西岳。

南岳:汉宣帝在确定五岳时,定天柱山(又称皖山、潜山)为南岳,而且五岳中没有衡山。直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才恢复了衡山为南岳的地位。

北岳:唐朝以后,匈奴频繁侵扰北方边境。从北宋到元、明年间,中国北方相继受到契丹与蒙古铁骑的长期占领。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中原政权在祭祀北岳时,将北岳改为河北曲阳县的恒山,山西浑源县境内的恒山则名存实亡。到了明代,浑源恒山又成为北岳,可皇室祭祀仍选在曲阳。直到清顺治年间,才正式确定北岳位于浑源,即现在的恒山。

中岳:西周时期,改华山为中岳的这段时间,嵩山一度被排除于五岳之外。至汉宣帝颁诏时,嵩山才又被正式列为五岳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