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

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1)

在微信聊天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对方给你发“在吗”?

你回复:“在”。

你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等待对方的下文。

可你等啊等,发现对方就像消失了一般,没有任何消息。

过了一段时间,对方又给你发“在吗”。

你回应:“在”。

如此,又重复了一次同样的经历。

没过多久,对方就质问你:“你为什么不回我消息呢?我问你在不在,你为什么不理我?”

你很懵啊,明明回复你了,你却不说你有什么事情,还要我怎么做?

我们之所以不回对方消息,就是因为厌倦了这种“无意义的沟通”方式。

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2)

-01

“自我信息封闭”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信息封闭”。

可以理解为:

在聊天中,其中一方不断地设定“防备机制”,导致对方也跟着有了防卫的心理。

比如:

在吗?

在。

最近过得怎么样?

一般吧。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没事。

很久没有见面了,周末有空的话,一起吃个饭吗?

没时间,再说吧。

你给对方发消息,却遭到了对方的抗拒。

言语和态度上,对方表现得如此冷漠,就打消了你的聊天积极性。

下一次,如果对方给你发消息,我们往往会想到自己被对方敷衍冷漠的经历。

一方以“查户口的聊天形式”跟对方聊天,导致对方内心出现防卫机制;

而对方的防卫机制,语气冰冷,态度敷衍,又容易引起我们内心的反感。

所以,想要改变发微信不回的社交状态,不妨试着换一种聊天的方式。

比如:试着引导对方表达,而不是你一次次追问。

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3)

-02

在聊天中,感受到社交压力(社交疲惫)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

可以理解为:

当一个人经历了过多的外部刺激,就容易引起这个人的逆反心理。

举个例子:

父母不断教育孩子,不断讲道理,不断说说说,就像唐僧一般每天念经;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起到“相反”效果。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迎接叛逆期的阶段,他们更无法容忍每天被说教。

这种“超限效应”,不仅体现在父母与子女身上,也体现在亲密关系里,更表现在社交之中。

你经历过被对方“狂轰滥炸式”的微信消息吗?

对方连着给你发几十条上百条消息,手机不断震动,让你的情绪逐渐焦虑、暴躁。

如果你打开聊天对话框,发现对方给你发的是“长语音”,恐怕那一刻,你都想要把对方拉黑删除。

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4)

而这也是一种社交压力。

在当下,我们每天都要在互联网中接收太多信息。

过度的碎片化信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社交压力。

而过多的微信消息,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交压力。

即使是热恋期的情侣,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空档期”。

社交关系里,一定要有分寸感;过度的热情,过度的冷漠,都不可取。

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5)

-03

无法建立“情绪共鸣”

对方给你发的消息,让你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比如:

你们关系一般,他上来就找你借钱,你是回复还是不回复?

你们关系挺好,但对方提出的要求,说出的话,让你情绪不适;碍于面子,你又不想毁掉他的自尊,你是回复还是不回复?

这种时刻,以冷漠回应,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无法跟对方建立“情绪共鸣”。

就好比:

女朋友跟你说:“大姨妈来了,肚子痛”。

男生说:“牛啊,多喝热水。”

女生需要的是什么?

是关注,安慰,心疼,陪伴。

但男生的表现却是:敷衍。

两个人无法建立起情绪共鸣,也就导致这天没法聊了。

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6)

什么是好的聊天?

是你们邀请彼此进入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对方感受到了足够多的情绪价值。

这份情绪价值,让你们的感情不断升温。

如果你的聊天对象比较单一,总是那么一两个人,就说明你们之间能够建立起足够多的情绪共鸣。

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正常的社交关系里,不回微信,也未必是两个人的感情不够,只是两个人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聊下去。

你想要共鸣,他给你冷落;

你想要支持,他给你泼冷水;

你想要理解,他说你矫情。

这就是情绪需求的偏差。

对方不回你消息的心理(心理学这才是对方)(7)

今日话题:

你为什么不回微信?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