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

有清一代,自顺治入关后,清帝对皇族管控极严,粗略说即给予爵位、俸禄,而不给封地。

除此,为防止出现明朝“藩王作乱”的情况,清帝严格限制皇族行动,尤以亲王最甚。

清朝对亲王的管控,简而意赅地说:养猪

除了不允许出京,只要不造反,不引起极大的民怨,亲王在京城想干啥就干啥。

由此,清朝的亲王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敛财。

他们整日想着的就是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极尽奢侈。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1)

晚清时期,皇城根下,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顺口溜:

“恭亲王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拿斗量。”

恭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堪比清帝居所紫禁城;

豫王府的墙要比其他亲王府的墙高出三尺。

封建时代,皇权至高无上,为维护皇权的地位,做任何事情都要讲规制,不能逾制。

好比只有清帝能穿明黄色衣服,只有清帝居所、陵墓和奉旨兴建的坛庙等能用黄琉璃瓦,一旦被发现逾制,轻者锒铛入狱,重则满门抄斩。

故而,豫王府的墙能够逾制建造且安然无恙,可见其特殊性,属独一份;

由于历代肃亲王都是爱财、有财、善敛财、懂理财的主儿,肃王府的财富经过百年的积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用“富可敌国”四字形容都不为过。

至晚清时期,肃王府的银子都用不光,堆积在银库内都快发霉,不得已每年都要拿出来晒。

“无所事事,尽情玩乐”这便是清朝绝大多数王爷的人生写照。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2)

然而,晚清有一位亲王,还是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却显得特别“与众不同”。

他一反清朝绝大多数王爷“混吃等死”的风格,不爱金银爱改革,每天不是在想着怎么捞钱而是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清朝转危为安,起死回生。

为了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他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他不但对侵略中国,残忍杀害无辜同胞的日寇卑躬屈膝,还为日本明治天皇穿丧服吊唁,做了很多无耻的事情。

且他为对日寇表忠心,将自己最小的女儿送给日寇做养女,后来这个养女成为了近代有名的女间谍、女汉奸,对中国、中国同胞造成了无法弥补和原谅的伤害,遗臭万年。

这位看起来很是“独特”又丧心病狂的亲王,就是末代肃亲王善耆。

那个被善耆送给日寇做养女的亲女,就是川岛芳子。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3)

肃亲王,乾隆时被确定为世袭罔替的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

第一代肃亲王的身份极其显赫——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长子豪格。

皇太极死后,豪格本是皇位的不二继承人,却因一时谦虚而错失皇位,也因此和另一个皇位有力竞争者多尔衮结下仇怨。

1648年,豪格被已贵为摄政王多尔衮革爵囚禁,在狱中悲愤自杀,年40岁。

后多尔衮猝死后,重新掌权的顺治皇帝为其平反昭雪,令其子富绶袭亲王爵。

乾隆时期,肃亲王被明确为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

经过九代传承,第九代肃亲王隆懃长子善耆,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肃亲王爵,成为第十代肃亲王,也是最后一代。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4)

作为末代肃亲王,又是朝中显赫要员,善耆参与并影响着晚清社会变迁,并承受着这一变迁过程的影响和挤压。

善耆的人生以辛亥为分界,扮演着看判若两人可细想来却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人生角色。

辛亥革命前,善耆说不上是个大奸大恶之徒,以当时的环境,及对爱新觉罗而言,他也算是个忧国忧民且颇具才干的“贤王”,为官清廉,性格豪爽,思想开明,善于用人,力主变革,一心想做个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救国之臣。

然辛亥革命后,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宣告灭亡,愚忠之臣善耆开始变得丧心病狂起来,为了实现那纯属痴人说梦的复国梦,他甘心做日寇的奴才,卑躬屈膝,甚至联合外人对付自己的同胞,且意欲分裂中国的领土,极尽阿谀谄媚……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5)

辛亥革命前的善耆——朝野称赞的贤王

清代自嘉庆、道光以来,封建统治由盛渐衰。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腐朽的清政府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

此时,爱新觉罗统治的清朝,犹如飘荡在惊涛骇浪之中的一片孤舟,摇摇欲坠,艰难前行,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末代肃亲王善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清朝走向衰亡的时代。

1866年十二月,北京东交民巷肃亲王府,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在王府内响起,是个男孩。

这个男孩是第九代肃亲王隆懃的长子,他的出生使整个肃亲王府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隆懃更是笑得合不拢眼,肃亲王有后了。

作为肃亲王府的第一个男孩,这个男婴一出生便得到了整个王府的疼爱,可以说别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则是直接含着金元宝出生。

这个男孩,他就是后来的末代肃亲王善耆。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6)

作为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肃亲王的长子,善耆自出生起,命运便已然注定,别人趋之若鹜的荣华富贵,他唾手可得,甚至可以说是主动送上前来给他吃。

当绝大多数普通人还在为进士、举人,甚至是秀才的功名而废寝忘食时,21岁的善耆已是爵居一品的二等镇国将军;

当绝大多数年轻官员因资历等原因在七品任上奋斗时,23岁的善耆已是职居二品护军统领。

显赫的家世,身上流着清朝皇族血统,使善耆不用任何努力,轻轻松松便可荣耀无比。

然与绝大多数只享受皇族身份带来的荣华富贵,却不承担皇族该担的责任的皇族子弟不同,善耆却对荣华富贵无甚兴趣,反而对救世治国颇感兴趣。

得益于皇族子弟和御前侍卫的身份,善耆亲眼目睹了光绪亲政以来中兴大清的思想行为,及甲午战败以后寻求强兵富国之路的决心,也看到慈禧及李鸿章等的投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些事情,给善耆带来了强烈的影响,使他的心中渐渐升起了想做一位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救国之臣,辅佐清帝中兴大清。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7)

单论“拯救大清”这个抱负,善耆一生的确都在努力,都在践行着,只不过后来他所谓的救国的道路却是彻底走错了。

1898年,肃亲王隆懃薨,善耆承袭肃亲王爵,成为末代肃亲王。

自此,善耆的地位已经到达了人臣所能达到的顶端,成为万人之上的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绪皇帝等人仓皇出逃。

善耆得知,追随前去,与礼亲王、端亲王、那亲王等亲贵重臣护驾西行,中途到大同奉慈禧旨意返京,会同庆亲王和李鸿章办理日常政务,协调处理与列强有关事宜。

十月,因肃亲王府在战乱中被毁,王府所在地又被慈禧割给八国联军建使馆,慈禧为补偿善耆的损失,遂命他兼任崇文门监督。

崇文门监督是清代京师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出入京城的各种货税,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税务局,每年保底可为清朝国库贡献17万两白银,是当时清朝国库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赋税重地,清政府很重视崇文门监督一职,通常只会派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或侍郎等兼任。慈禧让善耆出任崇文门监督一职,很大因素是为了补偿肃亲王在庚子事件中的损失。

正因为是为了补偿,慈禧特意下旨:

自善耆任崇文门监督后,上缴国库的税款由历年30万两的惯例降为缴纳12万两。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8)

这里说句题外话,慈禧此举无疑是亡国之举。

赋税重地岂能为补偿即轻易与人,甚至还下旨命其“贪污”,公器私用,简直是儿戏。

百姓所缴纳的赋税,是用在强兵富国上的,而非是为补偿个人之得失上。

慈禧如此之行径,清朝焉能不亡呢?

言归正传。有慈禧的旨意,善耆完全就是“奉旨贪污”,只要他想,拿多少都无人敢管,可谓是名正言顺拿钱。

如若善耆真的是个贪得无厌之徒,对百姓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灾难,毕竟钱可是从百姓身上拿来的。好在幸运地是,慈禧“所托非人”。

善耆是个有理想抱负的亲王,他想要的不是眼前的荣华富贵,而是身后的青史留名。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9)

慈禧的旨意,没有让善耆欣喜若狂,而是感到自己的救国之路将十分艰难。

善耆认为,清朝走向衰落、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满朝上下不顾国家利益,沆瀣一气,以不正当的手段损公肥私,榨取民脂民膏来谋取私利。

基于此,善耆认为如果要挽救清朝的颓势,甚至是中兴清朝,首要做的事情,也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取缔贪污贿赂、实施廉政。

秉持着这个理念,善耆就任伊始,立即开始大力整顿北京城税务机构的官员和吏目。

此时,若发现过往有行贿受贿劣迹者就地免职,同时启用无劣迹且有抱负的年轻正派官员填补空缺,并发放优惠俸禄,高薪养廉,严禁行贿受贿,一旦发现立即免职。

当时,货物入京的法定课税税率是5%,但在征收过程中,官吏为肥己,他们往往会私自改变税率,且还是高额税率,形成贿赂官吏者税率低,不贿赂或得罪官吏者高税率的恶劣现象。

善耆上任后,不受任何人的讨好和威胁,坚决改革这一旧俗恶习,明令禁止手下官吏仗势欺人和强行加税,一切照章办理,并三令五申禁止官吏索贿及私吞,犯禁者将严惩。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10)

在善耆的大力整顿,及本身的洁身自好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崇文门监督收纳的税金中扣除各级官吏应得的俸禄等支出后,向国库缴纳的税金竟高达60余万两,比往常可得最高税金高出整整1倍,比规定上缴的12万两的定额更是多了4倍。

此时,善耆没有将给自己留下一两,60余万两全数上缴国库。

在贪污索贿被视为正常的清朝末年,善耆能守住本心,实属难得。

然而,在那个“廉洁是罪过”的清朝末年,善耆如此“标新立异”,又如此革新实践,必然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抵制和反对。

被免职或是被禁止贪污受贿的官吏到处散布不满言论,抱怨这位年轻的肃亲王“小气”“不通人情”,那些通过庆亲王和步兵统领那桐推荐进来的官吏,更是纷纷向他们的靠山告状。

庆亲王和那桐都曾担任过崇文门监督一职,他们在任期间,别说是30万两,最多也只向国库上缴了十几万两,其他的都被他们放进了自己的腰包。

善耆此举虽是想要救国,但在庆亲王和那桐眼里却是在赤裸裸地打他们的脸,使其贪污行径昭然若揭。由此,他们又岂不恨善耆呢?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11)

在庆亲王和那桐的推波助澜下,加之慈禧本也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善耆的结局可想而知,那就是不过一年即被罢免。

然善耆终究是个有才干的亲王,也得满朝文武和百姓的赞赏,故而他的为官之路不会断。

此后,终清数十年,善耆历任镶红旗满洲都统、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兼步军统领、镶黄旗蒙古都统、理藩院管理巡抚大臣、宗人府右宗正,左宗正、民政部尚书等职。

每任一职,善耆都颇有政绩,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拯救已岌岌可危的大清。

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任上,善耆为北京架设了第一批电话线路,使京城内很人用上电话;

理藩院管理巡抚大臣任上,他亲临内、外蒙古,了解当地的民情、畜牧业建设及工业、铁路、水利等情况,后上书五事:

“一联络蒙情折服蒙心。二训练蒙军。三劝谕蒙古兴学。四群勘蒙地矿产。五测绘蒙古地图。”希望朝廷能对蒙古地区进行开赴建设;

民政部尚书任上,善耆对北京内的公共卫生进行了一番大规模整治,建起了第一批公共场所。他还在北京建立了当时整个中国第一支消防队,且还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派出所。

同时,善耆还着手建立户籍制度,进行初步的人口统计……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12)

除了政绩卓越,清朝未亡前,善耆在清朝皇族中算是最为开明的亲王之一。

1909年,清朝各省咨议局(清末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审议机构,具有西方代议制立法机构的雏形)代表为呼吁清廷尽快实行立宪,纷纷来京上访。

面对日甚一日的请愿,满朝重臣要么借机去外地“考察”,暂避风头,要么声称公务繁忙,无暇顾及,谁都不愿接这个烫手山芋,因为他们知道摄政王载沣压根就不想立宪。

此时唯有一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时任民政部尚书善耆。

善耆在民政部大堂亲自接见了请愿代表,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并当场同意愿为他们上奏,请求朝堂速开国会,尽快立宪。

然善耆最后并未成功,因庆亲王等亲贵重臣的反对而不得不作罢。善耆也因力主立宪,被载沣冷落,被撤去尚书职。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13)

图 |鄂军都督府,原为晚清湖北咨议局

辛亥革命后的善耆——臭名昭著的卖国贼

清朝的败亡,乃大势,非一人之力可挽救。

大势不可违,腐朽的清朝更无须去救,然善耆此人虽有大才却是极其愚忠,即使清亡,他也不放弃“中兴大清”的梦。

为了完成这个虚无缥缈的梦,善耆变得丧心病狂起来,无所不用其极。

后来,即使是甘当日寇的奴才,做一个助纣为虐的卖国贼,卑躬屈膝,甚至是送出自己的亲生女儿,善耆也在所不惜。

1912年6月,善耆全力组织“勤王军”来配合日寇策动的“满蒙独立运动”,意欲分裂中国。

幸运的是,善耆的卖国行径终究是没有成功。

其卖国行径失败后,不仅使善耆精神备受打击,也致其倾家荡产,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财力。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14)

此后,善耆深感复辟清朝无望,便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38个儿女身上。

他不许子女做中国的官,也不许为中国的民。

到旅顺后,他把38个子女(男21、女17)先后送往国外,除3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其余全部进了日本学校。

当他一个女儿在日本出嫁时,他特地在陪嫁中添进一套日本和服,告诫其不可忘记日本的恩情,牢记将来与日本提携之恩。

如此行径,无耻至极。

1922年2月27日,善耆在旅顺不治而亡,年56岁。临死前,他还固执地对儿女讲:“无论生死不履民国寸土。”于是,他的尸体在运回北京时,一路上棺材下面都铺满了纸钱……

因为对清朝的执念,善耆还在临死前给自己留学在外的子女留下嘱托:不准回中国效力

辛亥革命后的善耆,只能用“臭名昭著”四字来形容。

他送给日寇的亲生女儿,即川岛芳子,更是一位注定是遗臭万年的女卖国贼。

这个女人靠着出卖自己的身体窃取重要国防情报,后来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之后她又在抗战时期残害了无数国人,双手沾满鲜血,臭名昭著。

父亲将女儿囚禁20年生下七个孩子(他把38个儿女送国外)(15)

假如将清末民初的变局比作一张千疮百孔、破烂不堪的桌子,那善耆就是一个被摆放在上面的“杯具”,不知何时就会随着桌子的崩坏而摔在地面,粉身碎骨……

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那愚不可及的复辟梦,他终究是把自己的一生都搭上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