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最好的处世之法(国学智慧道德经)

国学智慧《道德经》:不偏激,不自大,才是处世之良方。

道德经中最好的处世之法(国学智慧道德经)(1)

以《道德经》的智慧塑造自己修身的处事原则,比如说很多人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偏激和自以为是,这个是普遍人性的一个弱点,存在于很多人身上。

所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存在着这些问题,如果有的话就及时完善自己,才能够在以后生活当中塑造一个更好的自我。

内心偏激和自以为是,他们和这个时代的自然规律总是处在一个对立的角度,矛盾太过于尖锐,所以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我们所有人只有按客观规律,遵循自然的道理去办事的时候,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道德经中最好的处世之法(国学智慧道德经)(2)

比如说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你只有符合规律,顺其自然才能够收获更多的东西,只有那些自高自大想法偏激的人,和这个社会背道而驰,反而会碰钉子。

《道德经》自是不彰这一章中就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踮起脚跟用脚尖去站立的时候是站不稳的,跨着步前行的时候也是走不远的,只看见自己的人,他永远不会从客观的角度去明辨是非,这种人通常也是自以为是的,而那种自我炫耀的人显不出来功劳,自高自大的人他也不可能会长久的,上面的这些行为从道德智慧来看,也是残羹剩饭,让人厌恶的一种行为,所以有道的圣贤,是不会做这些事情的。

道德经中最好的处世之法(国学智慧道德经)(3)

那么我们把这些行为形容起来,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偏激以及自高自大,这种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主观世界里面,不懂得圆润变通,遵循自然。《道德经》中反复强调的道德智慧是以谦虚柔弱自居,而这种人刚好和这样一个智慧所背离。

无论其中所说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又或者说“自伐者无功”等等,都是在形容一个人如果太过于自高自大的时候,他一定不会长久的。

我们用现代的一个智慧和角度去理解,同样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有一些功绩的时候,就自我炫耀,自我夸奖,这个很容易赢得别人的厌恶。这一个行为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而且在你不断炫耀的一个过程中,还会受到别人的一个嫉妒和坑害。

道德经中最好的处世之法(国学智慧道德经)(4)

在《道德经》中前几章的智慧中就说过,委曲求全,以柔弱自居是最好的一种处世哲学态度,这是曲则全的道理。不故意炫耀也不自以为是,这才是明智的行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是无法显现出真正的一个实力的。

自我炫耀的人,他永远不可能长久的处在一个辉煌的位置之上,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你炫耀的一个过程,就势必会招来灾祸和走下坡路,这是物极必反的一个状态,所以《道德经》中就说这个是让人厌恶的一种作风。

用在我们为人处事之中就是不张扬,自大不偏激,不自以为是,这对于我们为人处事有着很大的一个指导意义,这也是哲学的一个精华。

道德经中最好的处世之法(国学智慧道德经)(5)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道德经》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