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死得太早了(从家教家风)

黑格尔: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批仰望天空的人,如果这个民族都看着地下,这个民族就可悲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个体那当然就是家庭,有无数的家庭才能组成民族和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的家教、家风的形成,并不是在课本上就能学到体会到的,它是在长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在细微之处的点滴积累中逐渐成型的。

刘盈死得太早了(从家教家风)(1)

这就是家庭文化,在家庭文化中又分为父亲文化和母亲文化。父亲文化就是要注重孩子的精神信仰、性格塑造与气质层面的教导,它可以包括自信、坚强、谦虚、果断、得体等等;母亲文化是要注重孩子的德行、礼仪、品格,它可以包括仁爱、宽容、友善、尊崇、自爱等等。

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在是不言而喻!本文所说的两位“帝二代”刘盈和刘庄,就是因为各自家庭的家教和家风的不同,导致了一个郁郁寡欢不理朝政;另一个则是踌躇满志庙堂江湖上下和谐。

汉惠帝刘盈就是处在父母双重的强大势威下,做了那个始终“看着地下的人”,这也造就了他懦弱的性格特征,因为他的天空已经被父母所遮蔽

刘盈父亲刘邦,那是一位友爱宽厚、心胸开阔、善于变通而又机智的人。母亲吕雉史书评论她是残忍刻薄、权欲熏心。

这样看来在家庭教育方面刘盈还是可以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才对,可是到头来他只学到了父亲的友爱宽厚,别的什么也没有学会呢?

公元前205年,刚刚占领彭城的刘邦还沉浸在胜利的庆祝宴会上时,项羽铁骑已经兵临城下,惊慌失措的刘邦只好弃城逃走,恰巧路遇自己的一对儿女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面对强劲的追兵刘邦曾三次把他们推下车去,刘邦这样的举动对于孩子心灵的伤害是巨大的。再加上后来刘邦又有两次废太子的打算,更加让刘盈心灵备受打击。这些种种还怎么能让刘盈找到自信、寻求坚强?

其实刘邦半生征战,小刘盈一直是跟在母亲身边过着颠沛流离心惊胆颤的生活。母亲爱儿子那是亘古不变的常理,吕雉也是一样,导致她最后变的残忍刻薄也是与当时的处境有极大关系,不是在项羽铁骑下想尽办法的逃跑就是在被抓后绞尽脑汁的与之周旋,所以当刘邦称帝后,吕雉对权利的占有欲让她的心理变得逐渐扭曲,她阴谋杀韩信诛彭越,接着又害死了幼小的赵王刘如意,用残忍手段把戚夫人变成了“人彘”,可能吕雉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保住儿子的帝位不动摇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不受威胁,但看在刘盈眼里反倒成了一种精神折磨,一种母亲带给儿子的无可忍受的压力。

刘盈死得太早了(从家教家风)(2)

影视人物吕雉

最后刘盈只好无奈的说道: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以后终日饮酒为乐,不听朝政,到23岁郁郁而终。

汉明帝刘庄则是那个仰望天空的人,他的生活始终充满着阳光与温暖,这来源于父亲的教导和母亲的厚重

刘庄的父亲刘秀说过吾治天下,以柔道行之;她的母亲阴丽华则具有恭俭仁孝、矜慈贤良的美德。

刘盈死得太早了(从家教家风)(3)

东汉建立后不久,前太子刘疆便向刘秀询问打仗的事情,刘秀就用《春秋》典故对他说,从前卫灵公请教战争的事情,孔子都不肯答复,这些不是你该问的。这是刘秀的态度,既然战争已经结束,治理国家就要用礼乐教化,故此刘秀没有杀过一位功臣。在处理朝政上,刘秀总是从早晨主持会议一直到午后才散,并经常与公卿讲说经书义理到深夜。他用身体力行来教导和影响儿子们。

作为皇后的阴丽华,从来不替亲属要求官职爵位,而她的兄弟们更是主动避退高官厚禄,因为他们懂得“盈则亏、满则溢”的道理,作为外戚的阴家子弟也始终没有作奸犯科,被处刑罚的人。

刘庄本人更是爱护兄弟、尊师重道。为此他还专门设立了外戚贵族学校,学习儒家典籍《孝经》。自己也经常为儒生们讲论经书答疑解惑,身为帝王在老师面前也不越礼,当他与别的儒生一起听太傅桓荣讲课时,有向他提出疑问的,他便谦虚地说:有老师在这里,我怎么能讲解呢?

刘盈死得太早了(从家教家风)(4)

汉明帝刘庄

所以国家在汉明帝刘庄的治理下,使得百姓安乐、南匈奴信服、西域各国都人心归汉。

上自帝王家庭、下自黎明百姓都应该重视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要为他们做出好的榜样,家兴国才会兴。

刘盈死得太早了(从家教家风)(5)

最后借用贾谊的一段话来做个总结: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仕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