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

虚极子按: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

语文学里有一种修辞叫“借代”,即用一物代替指称另一物。例如英语里的“瓷器”一词,正式的表达叫“porcelain”,但好瓷器都出在中国,所以英国人就用国名“china”来代指瓷器;同理,欧洲人认为好漆器都产自日本,故而借“japan”代称漆器。然而,事实果真像他们想象得那般简单吗?

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1)

▲ 日本梨子地莳绘玄朱二色漆柜,1635-1645年,31.1 x 43.2 x 38.5 cm

美国波士顿 迪美博物馆藏

中国制作漆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一点儿也不逊于日本。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先人就已经懂得如何在器物表面上髹漆了。下图里的这只朱漆木碗,整木镟挖,古朴稚拙,正是中国漆艺早熟最好的明证。

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2)

▲ 河姆渡文化朱漆木碗,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博物馆藏

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分析指出,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我国的年均气温比现在高2-3℃。那时的中原温暖湿润如长江流域,不但犀象成群,而且几种对中华文明来说至关重要的经济植物——桑树、茶树、竹子、梅树,当然还有漆树——在黄河流域均有广泛分布。由于气候条件允许,先秦到战汉时期漆器的制作中心始终没有远离中原地区。观复博物馆里有一对西汉时期的漆觞,亦称耳杯,和同时期马王堆出土的漆觞颇为相似,体现了该时期漆器的典型风貌。

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3)

▲ 朱漆彩绘云雷纹耳杯(一对),西汉

观复博物馆藏

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4)

▲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龙纹“君幸酒”漆觞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中国的漆器工艺在汉代即已传入日本,“夹纻法”也于汉唐之间来到东瀛。唐代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圆寂后,由中日弟子共塑金身,制成夹纻干漆像,供后人祭拜。高僧大德的肉身已脱胎换骨,往生净土,东渡普济的精神却随着沉静庄严的漆像千年不朽,金刚不坏。

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5)

▲ 干漆夹纻鉴真像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藏

早期容器类漆器用色简单,玄朱二色而已矣。玄,黑中带赤;朱,纯赤也。《韩非子·十过篇》有云:“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从出土的先秦文物来看,外玄内朱是漆器(尤其是耳杯)千古不变的定制,这可能与远古时代的祭祀礼仪或部落首领之间的歃血盟誓的习俗有关。髹漆器皿在祭典上是用来盛血的:血凝色黑,以示其外;鲜血色赤,以示其内。到现在,日本大量漆器依然保留着外玄内朱的习俗,令观者在欣赏漆器外表时感受到宇宙般的浩渺和沉静,启盖内观时又会被丹朱色搅起一阵生命的悸动。

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6)

▲ 日本金银肉合莳绘庭园山水纹玄朱二色菊瓣捧盒,约1650年,15.2 x 22.9 cm

美国波士顿 迪美博物馆藏

五行三合六合表(内外朱玄二色古今六合同风)(7)

▲ 漆盒内施朱漆,中央为黑漆圆形开光,内绘“猴子捞月”图

一部瓷器史,半部中华史;一部漆器史,半部日本史。汉唐以降的中国,瓷器崛起,漆器衰落。漆器制作工艺复杂,过程漫长,生产成本远高于制瓷,衰退在所难免。而日本的情形刚好相反,它的制瓷业一直相对落后(这也是日本瓷“志野烧”发展出以拙为美审美观的客观基础),日本漆艺因祸得福,得以一马平川地向前驰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