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常独处的人的心理分析(心理学封闭式独处)
#群星8月榜#
什么是“独处”?
关于独处的定义是:独自一个人的状态,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自我封闭,还包括精神上的独处,很少与外界进行互动的状态。
总有人说:
独处能够带给一个人很多好处,是一个人自我成长,自我发现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独处不仅只有积极的影响,还有一些消极的影响。
独处带给人积极的影响:
促进亲密关系,了解认识并提高自我,富有创造性,带给自己精神上的愉悦,更是社恐者的福音。
独处同样也有消极影响:
孤独感倍增,情绪焦虑且暴躁,久而久之大大增加了“抑郁”的风险。
-01
你是“自我封闭式独处吗”?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家里蹲自救同盟”。
在这个小组中,人数已经超过了5万。
有些人除了工作,其余的时间都宅在家里;
有些人不工作,啃老,只有在夜里倒垃圾的时候才愿意出门;
有些人把当下的“大疫”当成借口,躲在家里几年时间。
在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性:
明显的“社交退化”。
“群居”是人们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正因为群居,所以人类才会从恶劣的环境中一直生存下来,并且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也正因为群居,所以人们才有了对抗未知,对抗各种风险的能力。
所以人们在融入社交关系时,只要拿出一部分精力和耐心,就能够更好地经营某一段关系。
这样参与社交的过程,就会带给我们“积极的社交体验”。
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将自己封闭起来,那么他的“内在驱动力”就会越来越差。
内在驱动力差,也就意味着行动力差,拖延,进而产生焦虑。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封闭式独处的特征:
社交能力退化:
不会社交,恐惧社交,厌恶社交。
除了家人,没有其余的朋友,即使有,也会主动切断跟这些人的联系。
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社交,面对社交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不适。
拖延,缺乏行动力:
明明可以很快完成的事情,偏要拖延到几个小时后再去完成;
说好了放下手机工作,直到手机没电了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机;
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没有行动力。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焦虑迷茫:
封闭独处的人,对自我,对未来都缺乏思考,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
总是处于迷茫状态:“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的路在哪里?”
-02
“封闭式独处”,会给你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1、焦虑,恐惧,最终转变成“抑郁”
有个咨询案例:
一个男生留言说,他从大学毕业后已经家里蹲3年。
爷爷奶奶退休金加起来2万多,父母一个月工资加起来2万多,而他又是家里的独生子。
没什么别的爱好,除了在家打游戏还是打游戏。
不愿意社交,不喜欢运动,对恋爱结婚也没有兴趣,只想这样“躺平”。
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人供养”的状态,他并没有感到多么快乐和满足;相反,他愈发焦虑。
尤其是看到朋友圈里的同学们,要么开公司做事业,要么准备结婚,要么看外面的世界。
唯独他,彻底宅在家里。
可是,让他出去社交,他又很讨厌;即使面对亲戚,他也是十分腼腆不会说话的样子。
长时间的独处,已经让他的情绪变得焦虑,暴躁,十分恐惧出门社交。
而这也是封闭独处的影响。
短期看,只会对你的社交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但长时间下去,必定会让你越来越抑郁。
抑郁症的前兆是什么?
情绪低落,焦虑,暴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2、整个人都“不好了”
封闭式独处,跟熬夜有很相似的地方。
长时间熬夜,你的情绪会崩溃,会焦虑,会暴躁。
偶尔难过,偶尔愤怒,但大多数时间你都是失落的。
将自己长时间封闭在某个固定的空间里也是如此。
人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当灵魂(精神-情绪-内心)出现了问题,身体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03
让独处变成“积极的”,你需要这样做
1、独处,也不要停止社交
人的内心深处,是渴望与外界建立“情感联结”的。
如何建立这种关系?当然是通过分享。
所以,即使你当下处于“半独处或独处”状态,也要最少有1-2个密切联系的朋友。
对方就是你的小世界里的发泄口。
他们可以承载你的孤独,安慰你的情绪;在他们身上,你能保证自己不迷失。
2、掌控生活,提高“内驱力”
不要让自己沉浸在无意义的独处中,比如:打游戏,刷短视频,躺着。
你应该给自己找一些固定且坚持下去的事情。
比如:运动,独处,练字,做家务,做菜谱等等。
只要能让你坚持下去,你就不会变得拖延。
而这种小习惯,就是你掌控生活的方式。
独处的意义是什么?
独处,一定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跟这个世界相处。
就相当于繁杂世界里的世外桃源,当你在现实中碰壁,情绪低落,就需要一段时间独处来为自己发电,补充能量。
将自我封闭起来,是完全不可取的方式,会让你走向另外一条极端的路。
如果你独处也孤独,那就养一只宠物吧~
今日话题:
长时间独处,你会感到孤独压抑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