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草堂的古诗名句 千古传承的诗圣情怀
不只是文学圣地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杜甫•《草堂》
▲ 局部欣赏
杜甫草堂,这几乎成了外地人来成都必去的打卡地。甚至有人千里而来,第一站便直奔这里。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让这一处茅庐吸引着八方游人,或许千言万语凝成一句,也不过两个厚重的字——杜甫。
杜甫草堂是成都人文集大成之处,这几乎毫无异议。所有来此的人,无不抱着一颗虔诚之心,前来景仰这位伟大的诗人。这种虔诚也成为了杜甫草堂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
杜甫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却唯独在成都浣花溪这一片区域内留下一方草堂,享誉千古,这并非偶然。
在成都的那几年,几乎是杜甫一生中最为舒适的时光,因此成都草堂是杜甫的精神寄托,无论行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山河风景,最终心归此处。也缘此故,成都杜甫草堂也是所有纪念杜甫的地方中最为知名的一处。
在杜甫草堂之中,不仅流传着杜甫忧国忧民的仁心,由数十位书法家、篆刻家手书的草堂千诗碑,也以传统的艺术形式让草堂的文化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除此之外,杜甫草堂中的楹联也是其厚重文化的载体。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当代·朱德
在草堂的诗史堂外有一副五字联,为: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1957年,朱德元帅到四川视察,他来到杜甫草堂参观时,留下了这幅对联。仅仅十个字,却将草堂的历史地位精炼地概括出来了。这千秋二字有着许多重意义,千秋可以是时间的长度,也可以是历史的厚重,而杜诗一直都有着“诗史”之称,因此杜甫与千秋二字几乎完美契合,这十个字也体现了朱德对草堂的喜爱和对诗圣的崇敬。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清·顾复初
从杜甫草堂的南大门进入,有一副远近闻名的楹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异代不同时”,这是杜甫在出川之后凭吊宋玉所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中的一首。“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感慨自己同这位楚国才子一样,怀才不遇,看着江山疮痍,却无能为力。二人虽然相隔千年,不同时代,却有着相同的心境。对联中“龙蟠虎卧”同样是说怀才不遇的人。下联中的“流寓”说的是杜甫流落天涯,漂泊蜀中,先生自然就是杜甫了。
这一副对联是四川名人顾复初所撰,当年的顾复初仍是怀才不遇,满怀愤懑来到四川,他来到杜甫草堂,留下了这副名联,既是对杜甫的崇敬与同情,也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感叹,合为千古知音之句。但这幅对联并非也就一味消沉。在下联之中,顾复初荡开一笔,用“长留天地,月白风清”八个字将草堂的隽永之息深深铭刻在文字之中。这八个字虽然不至于磅礴大气,但却也有一种亘古不绝的志气和博大的胸怀,它的知名也在于这八个字中所含的浩然之气。
这副对联现为于立群补书,郭沫若题跋。郭沫若一直对成都杜甫草堂心怀敬意,因为顾复初联原联损毁,因此特意从北京选择了木板,让夫人于立群补书,自己题了长跋。而在草堂中另一处也悬挂着这副对联,是由现代人邵章补书,向楚题跋。一处名胜同时悬挂两副相同的对联,而这副对联还由不同的名家题跋,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辟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清·王闿运
在草堂的工部祠外,挂着一副长联: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 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辟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这副对联为号称“成都历史上第二个文翁”的王闿运所撰,1963年老舍补书,可谓分量极重了。
1884年, 四川总督丁宝桢开启了新一轮的草堂重修工程,这一年,在工部祠中增设了黄庭坚和陆游的神龛,配飨杜甫。时任尊经书院院长的王闿运前来参观后,留下了这副名联。
这副联中,自诩诗成风雨惊,其实本是杜甫歌颂李白的句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王闿运化用这句来赞颂杜甫,实在奇妙。“硬语”是相对于六朝时期以来的浮艳文风而言的。而宋贤两派指的就是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以及以陆游为首的剑南诗派。黄庭坚和陆游都受到杜诗很大的影响。在成都,凡是杜甫去过的地方,几乎都有陆游的诗,可见一斑。
而下联中的“吴郡三高”指的是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贤士。建有三高祠纪念。这副对联评价杜甫,有理有据,而且视野开阔,见解独到。而且顺应当时草堂的格局,应时应景,不过分拔高,也丝毫不吝自己的崇敬之心。一副对联,也体现了王闿运儒学大家的风范。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近代·严雁峰
草堂之中还有一副对联。为蜀中藏书大家严遨所撰,也是一副不可多得的佳作。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变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小雅》和《大雅》,引申为具有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好文章。鲁灵光为汉代的鲁灵光殿,比喻硕果仅存的人和事。这副对联用典很是精准,而且对杜甫的形容概括都恰到好处。杜甫的一生十分坎坷,他本是个内向的人,心思却在家国之间。时代的衰亡导致他过度得沉郁,落于诗卷上,就显得无比沉重。而在这副对联中,严雁峰用“唐变雅”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境。在下联中,便再不吝惜自己的赞扬,将草堂比作鲁灵光殿,也可见杜甫草堂在文人心中地位之崇高。
这幅对联就位于著名的柴门两侧,也极是引人注目。
杜甫见证了唐代三朝,历经了安史之乱。他的笔下是老百姓的疾苦,是人心思定,人心思安的愿望。杜甫逝世百年之后,冠上了“诗史”的盛誉,千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学者都受其影响,或是有感于杜甫精妙的句子,或是敬佩他仁心济世的人格。这种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精神,不仅在文学和文化上,对于祖国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且千古不朽。而一座草堂,便是承载这一切的文化载体。
正如朱德元帅所留的句子“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四川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无尽的故事,这里本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古寺晨光,苍山静水。如画的巴蜀山河拥抱每一个欣赏它的人。即日起,本栏目将浅谈四川知名的人文与自然,用不一样的目光来感受这秦巴山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