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电影总是带给我们人性的感动(我们应该多看那些刺痛我们的电影)
在我为影片《骡子》所写的影评下,有这样一条留言:
很显然,这位朋友被这部电影“伤”到了。
他原本想借影评来疗伤,不想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被我的影评又“伤”了一遍。
我感到很抱歉。
但如果让我再碰到这位朋友,我一定拉住他,和他好好聊聊。因为他在留言中反映出的观影心态,很多人都有。
我想和他说:“不能这么看电影啊,你会少了很多乐趣。”
在这位朋友的眼里,《骡子》长达116分钟的叙事,被高度浓缩成了一句话:一个糟老头子,知法犯法,常年贩毒的故事。
他想的有错吗?
其实没什么错,只是过于简单粗暴。
简单到,你用同样一句话来概括《绝命毒师》也是成立的。
粗暴到,对于《骡子》所讲主人公因何贩毒,他的潜在心理是什么,全都视而不见。
如果这样看电影,和看影片简介又有什么区别呢?
还不光是观影乐趣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简化电影”会把人重新关回“观念的牢笼”里。
我们都活在观念的世界里,观念是由人塑造的,一旦塑造完成,又会反过来束缚我们思想的自由。
这是一件吊诡的事,但又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
那些观念就包括:道德、法律、公理、良俗……
这些观念的发明,自有其好处。它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帮助人类迅速判断好坏、善恶、美丑,从而过上高效又“正义”的生活。
可是,如果秉持这些固有的观念进入电影,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欣赏任何一部稍有复杂性的电影。
《色戒》会被你说成:一个“女叛徒”爱上“汉奸”的故事。
同样一句话,稍作改动,你也可以拿来形容保罗·范霍文的《黑皮书》。
朴赞郁的《老男孩》成了:一个无耻的父亲和女儿“乱伦”的故事。
《本能》成了:一个堕落的警察爱上连环女杀手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希区柯克的名片《眩晕》讲的也是类似的事。
……
这样看电影,是对电影存在意义的极大消解。
姜文说得好,“电影拍的都是非分的东西。”
什么叫非分?
就是那些不受现实观念、道德法律束缚的东西。
电影院创造了一种空间,让我们暂时逃离社会规则、人生轨迹,到一个非分的故事里,享受片刻自由。
这种自由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危险的,它会刺痛我们,从而让我们对那些深信不疑的观念产生怀疑。
到底什么是爱?只限于一男一女吗?被局限在某个范围内的爱,是否注定是狭隘的?也注定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
什么是犯罪?如果一个人唯一擅长并且能实现自我的事,刚好是一件违法的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他?
什么是忠诚?是无限忠于某个组织,还是始终忠于自己的本心?
什么是崇高?我们能否用卑鄙的手段来实现崇高的理想?一旦实现了,崇高还存在吗?
好的电影试图探讨的,正是这些无法简单回答的问题。
它把主人公置于某个道德困境中,逼他就范,做出有违公理良俗的事,为的是在观众的心里插上一把刀。
那把刀,会见血,但也会刺破“观念的牢笼”,引入新鲜的风。
它让我们抛弃简单的价值判断,重新回归一个复杂的世界,并对人世的无奈有了更深的理解。
正如斯坦福大学文学老师艾丽芙·巴特曼所说:“文学能使各种不同的不幸得到理解。”
电影也是如此。
02
看阿莫多瓦的影片《对她说》,就是一次刺痛我的过程。
它的故事,太离经叛道了。讲的是一个医院的男护士,“强奸”了植物人女患者。
对,如果套用简单的观念,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这个故事。
但很显然,阿莫多瓦并不希望我们这么看。
他彻底留白了“强奸”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默片。
那部默片叫《缩水情人》,讲的是男人喝了女人的药水,缩小了身体,最终爬进女人的阴道,与女人融为一体的故事。
男护士贝尼诺看过这部影片,获得了某种启示,明白爱一个人的终极方式,是进入对方的身体。
于是才有了所谓的“强奸”事件。
毫无疑问,贝尼诺是某种“心理变态者”。
他的变态来自于与整个社会的脱节。他是个大宅男,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一病卧床十几年,全靠贝尼诺悉心照顾。
据阿莫多瓦透露,他原本拍了这样一段情节,但没有放在最终的影片中。
那是母亲与贝尼诺的一段对话。
母亲问:“我死后你想做什么?”
贝尼诺回答:“不知道,我想我会自杀。”
母亲说道:“不要这样,你要活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会看到一些可怕的事情,但你也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和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
就在这时,透过阳台的窗子,贝尼诺看见街对面的舞蹈教室里,正在跳舞的阿里西亚,并深深为之着迷。
后来,阿里西亚出了车祸,成了植物人。
贝尼诺对她悉心照顾,整整四年的时间。尽管阿里西亚与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他却为这个女人虚构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
他为她重新布置了房间,为她擦拭身体,阳光好时,他会给她带上墨镜,让她坐进阳光下的躺椅里。
他给阿里西亚讲述自己的生活,知道她喜欢电影和舞蹈,贝尼诺就时常跑去影院、剧院,把刚刚看过的电影和舞蹈讲给她听。
贝尼诺说:“我们比大多数的夫妻,过得还要幸福。”
贝尼诺是一个彻底的孤独者,他与社会绝缘,使他无法先验地认识到何为“爱情”。
但与此同时,也正是这份孤独,成就了他的某种纯粹。
他的爱,不因任何定义而存在,而是发自本心的,不求回报的一种单向的给予。
但是这种单向,在贝尼诺看来,又是双向的。
他获得了反馈,尽管那反馈从来没有自阿里西亚的口中说出,而只存在于贝尼诺的想象中。
在想象中,他实现了爱情的完美。
他受默片的启示,与阿丽西亚做爱,是不含任何邪念的,而是他以为的一种爱的终极方式。
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在世俗观念里只有一个标签:变态。
后来,那标签又进一步升级为:强奸犯。
贝尼诺被关进了监狱。
这时,阿莫多瓦为我们上演了一个神迹。
阿里西亚怀孕了,诞下死胎,继而,她苏醒了。所有人对她隐瞒了贝尼诺的存在。
而狱中的贝尼诺也并不知情,他写下遗书,吞进药片,想要成为植物人,与阿里西亚在另一个世界共存。
然而,由于服药过量,贝尼诺死在狱中。
我尤其喜欢影片的结尾。
苏醒后的阿里西亚与贝尼诺的朋友马克在戏院中偶遇,两个人相视而笑,中间隔着一个空空的座位。
那个空空的座位上,坐的是谁?
我们大可以猜想。
贝尼诺的死,可以理解为世俗意义上的死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只是永远地“越狱”了而已。
他逃离了世俗的审判,从而决定了自己的爱和死。
而此刻,他或许就坐在那个空空的座位上,成为一种无形的存在。
他进入了阿里西亚的身体,使她重生。
他把精神留给了马克,教会他爱。
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就此开始。
一个纯粹的人,被世俗毁灭,但在瓦解的最后一刻,他飞升而起,诞下了一个爱的奇迹。
03
还是回到文章开始说的,看电影,别让自己陷入观念的牢笼。
虽然电影院是封闭的空间,但与现实相比,电影反倒是一种精神的越狱。
我们可以和贝尼诺一起,暂时逃离世俗的诘难,感受一瞬的永恒。
我们应该多看那些刺痛我们的电影。
因为人是复杂的,现实是无奈的,而生活就是这种复杂的无奈随机碰撞出来的一个个惊喜或横祸。
这其实就是“人文关怀”的本质。
好电影,总会让人变得成熟、宽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