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现状和发展(平话的前世今生)

在南宁的亭子、津头、白沙、杨美、平西、江西、沙井、吴圩、心圩等乡镇以及南宁市郊区、郊县,原住民讲一种与南宁市区的邕浔粤语明显不一样的方言,这种方言叫:平(bing)话(wa),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方言的现状和发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方言的现状和发展(平话的前世今生)

方言的现状和发展

在南宁的亭子、津头、白沙、杨美、平西、江西、沙井、吴圩、心圩等乡镇以及南宁市郊区、郊县,原住民讲一种与南宁市区的邕浔粤语明显不一样的方言,这种方言叫:平(bing)话(wa)。

关于平话,汉语方言界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它应该归于粤语,有人认为它是独立的汉语方言。笔者认为它是北方方言结合壮语发音特点学讲粤语所产生的一种次方言。广西平话分为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福建还有福州平话,这三者之间区别十分大,甚至无法沟通。桂北平话北起灵川,沿铁路沿线南到来宾,河池、宜州德胜、太平等乡镇也有讲桂北平话的。其实桂北平话属于先民迁徙带去的土白话,结合了当地的语言而形成的次方言。至于福州平话,其实是一种当地的土话,它的所谓“平”就是平实、朴实的意思。但是桂南平话的”平”却是平叛、平定的“平”。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侬智高起兵反宋,皇祐四年五月破邕州(今南宁地区)而建立大南国,攻城掠地,进而围攻广州,两广几为其所有。宋名将狄青自告奋勇,率领宋兵突破昆仑关,大败侬智高,广南战事平息。侬智高逃亡大理国。狄青带领的平南平西军屯兵邕州一带,平南平西军和当地人通婚,繁荣生息。至今已经900余年。至今南宁市区还有平南村、平西村的村名。平南军要融入当地的生活,就要学讲当地的粤语,他们带来的北方方言结合壮族先民学讲粤语的发言特点(bp,dt,zc不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平南平西话,简称平话。平话的形成跟现代普通话的形成的轨迹是一样一样的。当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游牧民族蜕化成农业民族后,被中原强有力的文化所同化,他们在讲中原北方方言时,长期吃肉形成肥厚的舌头和狭窄的喉咙,使之带有浑厚的后舌音,就产生了zh ch sh。却把中原北方方言原有的入声p t k以及后鼻音m玩丢了。另文阐述。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澄清。

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平南军先到邕州,粤语先民后到。其实,从广东、广西这两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是粤语先民先到。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起兵控制三郡之地,建立南越国。九十二年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派十万大军收复南越故地,设立了交州。为了显示“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意义,规定交州治所就叫广信(今梧州市)。这就是两广的“广”字来历。东汉十三州就有上面提到的交州,管辖今天两广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分交州为二,一个是交州,另一个就是广州。隋朝为了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广州改名为“番州”,唐朝又改回原名。宋朝在岭南设立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就是两广名称的由来。珠江连着两广,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粤东先民沿着珠江朔江而上,商旅往来,沿江迁徙定居,就未免带来了粤语文化。1053年狄青才开始南下平叛,之后屯兵邕州。

二、有一种观点认为,平南军的故乡是山东白马县。说是用平话能无障碍地和山东白马县的人交流。这怎么可能?首先,现在根本就没有白马一县,据考证,这里所谓的山东并非现在建制的山东省,明朝才设立山东行省,清朝设立山东省。平话地区口中所谓的山东,是一种泛称,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均被称作“山东”。据考证,当年的平南军大部分来自今河南滑县,至于能用平话和滑县当地人无障碍沟通是不太可能的事。尽管平话里保留着很多北方方言的口音,但是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不同,比如”平话”两个字,北方方言说pinghua,而南宁平话的发音时bingwa这就会使滑县人民懵逼了。滑县人民更不知lao hei hak(老黑壳,老人,或老女人)是什么意思。

三、有一种观点认为狄青的军队是乘船沿江从东向西平定侬智高的,说是军队到了邕江现在亭子一带,侬智高就望风而逃了,狄青命令军队”停止”,军队就屯兵邕州,因为平话的“停(ding)止”和“亭(ding)子”发音一样,所以就把当地的地名叫“亭子”。这是没文化的戏谑。正如上述所言,狄青是陆路南下平定叛军的。而亭子的地名是因为该地江边原来就有一个亭子,形成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圩镇。周围的村镇都到亭子圩去趁圩,因而十分有名。桂南平话以亭子、白沙一带的最为标准。

亭子平话发音的特点:

1、保留着很多北方方言的发音。如“老”字,粤语发音为:lou,但平话还是和北方方言一样念lao.同样,宝马的“宝”,粤语为bou,平话为bao。道路的“道”粤语:dou ,平话:dao。同样,高、刀、套等韵母粤语为ou而平话为ao,和北方话一样。害怕的“害”粤语念hoi,平话和北方方言一样念hai。同样,”交待”的“待”,灾难的“灾”,发财的“财”,未来的“来”等等,其韵母都和北方方言一样用ai而不是粤语的oi。浪子:平话:langzi;开房,平话:haifang,看看(平话hanhan)。是,客家话和粤语都用“系”,但平话一直用北方方言“是”。诸如此类,区别于粤语,而保留了北方方言的发言特点,有着很深的北方方言的痕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和粤语一样保留了古汉语尾韵为p t k的入声和鼻音m。比如脚字,平话:get.政策:平话:zing cet.植树:平话zet树。落魄,平话:lak bak。三角五角的“角”读gak。咸湿:平话“ham sap”。都保留了入声和鼻音。

3、深受壮话发音特点影响。正如上述所言,平西军屯兵邕州地区后和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在邕州地区粤语处于主导地位,平西军的后代未免要学习粤语,但是壮语地区的人学习粤语比较难发出送气音p,t,k,而用b,d,g。用z,而不用c,比如粤语的“雪条”(suet tiu)壮话讲粤语时往往说成(suet,diu),平话也说成diu。头顶的“头”说成dou。凭空的“凭”读“病bing”,尘(粤语cen)平话说成zen。曹植念za zet。公平的”平”读成“bing”。偷笑的“偷”读dou。不一而足。

4、和沟漏粤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勾漏粤语是指今分布于桂、粤交接地区的玉林、博白、陆川、容县、北流、岑溪、藤县、蒙山、昭平、贺县、封开、广宁、四会、郁南、罗定、德庆、怀集、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的一种连接成片的次方言。平话“回来”和北流上里话、陆川沟漏粤语一样也说“回归”,“吃饭”不说“食饭”而是说het fan。给,不说畀,而说“分”,例句:分我一只苹果。春天一到百花开的“百”,邕浔粤语一般念“bat”,但平话和沟漏粤语却念(bet),政策的“策”也和沟漏粤语一样念ciet,而不是邕浔粤语的cak。“脚”念giet,区别于邕浔粤语的guet,同理,拆迁的“拆”念ciet而区别于邕浔粤语的cak。可见,平话和沟漏粤语一样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发音特点。

5、保留了古汉语声母η。(η相当于ng,声音由鼻腔后端发出)。西安作为12朝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是唐代更是到了鼎盛时期,至今西安话说“我”字仍保留了古汉语的声母发音η。念ηo(第4声),客家话作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也保留了η,“我”念ηai,粤语也一样念ηo(第2声),平话也保留了这个声母η,“我”念ηa(第2声)。

平话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牲畜的牛叫沙牛,肚饿叫肚饥,能力差=摆街,吃粥=吃笋,同姓=老华(出自:姓同处处是华宗),老同=老音,比如说=比讲,比赛=比杠,晚造=尾造,没有=咩,理发剪=飞剪,干什么=做那门,口水=涎。

平话的俗语也很有特点。比如说:吴圩仔,牙齿当金使(吴圩人很讲诚信);说有一个亭子人又穷,但又爱面子,他拿一个酒瓶去买米,回来的路上一路喃着:“哎——,打酒hai米?”(哎,去买酒他给我米?);平话威胁人常说一句话是:擂(lei)你落(lak)塘(dang)吃(het)塘(dang)水(推你到鱼塘里吃塘水,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有一首平话的童谣更能体现平话的独特味道:老黑壳(lao hei hat),卖豆角(dou gat),一日卖得三四角(gat),买支烂驳壳(ba hat),一枪(qieng)打死只老黑壳(lao hei hat)。附上这一童谣,是为了增强文章的可阅读性,博君一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