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

《滇西1944》唤起的抗争记忆

10年前,一部名为《滇西1944》的电视剧的热播,唤醒了人们对这块旧日战场的记忆,引发了松山的旅游热潮。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1)

如今,10年过去了,松山的热度没有减。

在15年11月,二爷和朋友一起到去了这个70多年前的惨烈战场。

不知道是不是去的人太多,原本的山路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我们到达的时候,进入松山的部分地段正在修路,上山的路也在铺栈道,曾经的战火印记似乎正在慢慢的磨灭。

但,有些东西,是无法被磨灭的。

曾记否,当年血染松山土

从Google提供的卫星地图中寻找,由北向南流下的怒江可以作为参照物。当你找到横跨怒江的惠通桥,在其北侧紧傍的一座大山即为松山,这是当年滇缅公路上的咽喉要道,西方记者将其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2)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3)

松山战役遗址

如今,在这座最高海拔2200米的山峰上,各种战壕、掩体、明暗火力点和地堡残迹,隐藏在漫山遍野的松林中,被肆意生长的蒿草掩盖,蜿蜒曲折,密如蛛网。许多阵地遗址棱角分明,就像是昨天才刚刚挖掘好。时间久了,你甚至会产生眩晕的幻觉,仿佛能够嗅到某种硝烟、泥土与腐肉的混合气味。

可以说,松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在这儿,战争的历史与现实重合得如此完好,以至于只要拿着当年中日两军的攻防地图,就可以找到大多数地方。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4)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5)

影视资料中的松山战役

1944年5月,为了打通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中日两国军队在这座面积18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厮杀了近百天。中国远征军以伤亡7763人的代价,全歼据守的1300名日军。这次胜利还有另一个非比寻常的意义,这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

但这胜利之路确实用尸体铺成的。

据住在松山的回忆,中国士兵在进攻时,似乎不懂得隐蔽自己,洋号一吹,他们一窝蜂地叫喊着往上冲,日本人机枪一扫,他们像柴垛一样一片一片倒下……

而在松山战役结束后,负责清点和收集松山战斗中缴获和剩余的军用物资的老人回忆,车子还没有到山脚,一股浓烈的尸臭味就扑鼻而来。一个战斗部队的军官带着他们,沿着大垭口部队进攻的路线上山,几个大兵走一路哭一路,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第一是尸体,第二是尸体,第三还是尸体”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6)

日军战壕里的15具尸体,其中有两名是女性(慰安妇)

战后的松山,流传着各种版本的闹鬼故事。

一个当时在滇缅公路开车的司机回忆道,当时所有的车队,都不敢在夜里过松山。因为据说每逢夜里,山上总会传来阵阵叫声、哭声和歌声。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的,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

现如今,硝烟逝去痕迹留

70多年过去了,但在松山,关于那场战役的记忆似乎从未走远。

战后被炮火炸得只剩两棵松树的大山,如今已经是满山遍野的松树林,昔日的壕沟和弹坑也爬满灌木和荒草,偶尔还长出几株稀疏的桃花。农人和水牛代替士兵与火炮,在山路上慢悠悠地行走。但这里的人们,却依旧生活在随处可见的与战争有关的细节里。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7)

松山村民家遗留下战争期间用过的碗

被日军烧毁的房屋的残垣断壁,至今仍然耸立着;日军用来修筑堡垒的铁皮,被老百姓当成瓦片,盖在屋顶上;在许多老房子的立柱、窗棂和门板上,还可以看到枪眼和弹痕;没有爆炸的大口径炮弹,可以用来做捣碎谷物的臼;高射机枪的弹壳可以做成随身携带的烟锅;甚至坦克履带,也可以用来搭建炉灶。

我们也在入口处,遇到背着背篓下山的当地人,主动询问我们需不需要导游······因为战争,这里不再人迹罕至,大批人涌进来,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8)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云南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

这仿佛是时光对战争的一种嘲弄。

在这座大山里,日本军队曾经耀武扬威地据守过,中国军队也曾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但最后,活下来的士兵成了匆匆的过客,死去的士兵,白骨被弃诸荒野,无人收殓,只有这些最不起眼的农民,才是这座大山真正的主人。

情永存,英魂永驻

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已是黄昏,透过竹林仰视天际的残阳如血,仿若70多年前,战场上厮杀喷溅的鲜血。我们顺着铺好的木板上山,路两旁是当初的战壕,有国军也有日军的。战壕旁边的树上,挂着介绍的牌子—某军某事某用途。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9)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10)

夜色渐浓,整座松山就我们一行5人,安静的只能听到脚步沙沙的声音,想到来之前看过的资料,不由感到脊背发凉。手电筒尝试着穿透黑暗,却只能模糊的看到一个大概,树上挂的吊牌也看不清楚。

夜色掩盖了一切。掩盖了70多前的惨烈和悲壮,掩盖了70多前的枪烟弹味儿,掩盖了70多年前的热血和白骨······仿佛那一切都被黑暗吞噬。但阴暗的氛围和脑海中盘旋的“肉搏战,告诉我,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也愈加感叹和平的可贵。

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松山,中国人是胜利了,可胜得这样凄楚;相反,日本人是失败了,却又是败得那样悲壮。我该如何赞美这个在人力物力上占几十倍优势,却付出了难于启齿的代价才取得的惨胜呢?这场战役,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它记载了中国军队的荣誉与耻辱,喜悦与悲伤,丑陋与美丽,胜利与失败。”

70多年过去,我们没有忘记

这场战争,不论是对于我军还是对于日军,结局都是惨痛的,在滇西抗战纪念馆里,厚厚的名册,是历史不能承受之轻;如今松山日军战亡点的某个战壕里,还能发现一朵隐秘的小白花······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祭奠那场惨烈。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11)

松山战役遗孀

从松山原路返回,在入口处,最后回头看了一眼松山,那无尽的黑暗仿佛要将人吞噬,我逃也似的离开了·······

一直以来,二爷都不愿意以景区来称呼这个地方,而是直接叫他“松山”。先烈们情存魂驻的地方,不应该是一份风景,而是沉甸甸的历史。

松山战役走进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是一场失败的胜利)(12)

72年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忘记。

没有忘记这场由尸体成就的胜利荣誉。

丑陋与美丽,鲜血与鲜花,战争与和平,

都在松山这个地方交织。

很多人总说我们90后不关心战争,不铭记历史;诚然,我们在提起抗战没有老一辈的那般义愤填膺,唾沫横飞,但这并非代表我们不记得,不关心,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铭记,去感恩,去缅怀。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忘记。

【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云南 | 青海 | 西藏 | 杭州 | 成都 | 旅行 | 广西

新疆 | 澳洲自驾 | 泸沽湖 |酒店 |手册 |踩线 | 厦门...

关注我们,将会定期看到更多经典路线~

长按以上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车、旅行。

在路上走的越久,越觉得旅行永无止境;

在这里有一群热爱自由的人,他们总有一种活的很强烈的feeli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