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叶梅怎么养才能开花(榆叶梅花控技术)

榆叶梅花控技术司瑞新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榆叶梅怎么养才能开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榆叶梅怎么养才能开花(榆叶梅花控技术)

榆叶梅怎么养才能开花

榆叶梅花控技术

司瑞新等

榆叶梅( Prunus   triloba )是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早春观花树 ,是典型的春季开花木本植物。春季开花木本植物花期延迟技术的运用,让春季开花木本植物在四季应时开放,提升景观效果,为北京密集的、高规格的会展提供新的选择,让北京园艺更好地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春季开花木本植物花期延迟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公园布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展示材料,增强公园四季景观效果,提升人们的游园体验,增进市民的获得感。随着园艺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园艺水平的发展进步,园艺工作者在春季开花木本植物花期延迟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1999年昆明世园会、第7 、 8 、 9届花博会上,春季开花木本植物花期延迟技术都有应用。 2019年北京世园会,将此项技术的应用又推进一大步,在闭幕式上使用的榆叶梅在冷库中储存时间长达300d ,花期比自然花期推迟176d ,为往届最长,依然繁花满树,观赏效果夺目。本文对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进行总结,有助于春季开花木本植物花期延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最终实现让两个本不应重逢的植物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竞相开放,实现“百花齐放”的园艺盛景,为首都重大活动、城市绿化美化、公园景观布置提供更多更优的选择,让更多的北京市民共享北京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对建设“美丽北京”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冷库、温室等设施条件

1.1.1  冷库条件   苗圃的冷库作为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调控的主要设施,用于长期储存上盆后的榆叶梅。冷库库体高 4m ,单一冷库面积为 55.2m2 ,库温调节范围 -10~10 ℃ ,库内相对空气湿度 70% ~80% ,制冷方式为风冷。本试验需要2间冷库,一间用来低温储存榆叶梅,以保持植株长期的休眠状态;另一间用来进行升温促花前期的低温过渡及升温促花过程中的返库调控。

1.1.2  温室条件   利用苗圃的连栋温室进行榆叶梅移出冷 库 后的 升 温 促 花调控。连栋温室 棚体高度4m ,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可调节。

1.2  试验材料

1.2.1  对照榆叶梅   在苗圃院内定植的重瓣榆叶梅(以下简称榆叶梅)中,选取 1 株进行自然花期观测,用来与采用花期延迟技术调控的榆叶梅盛花期推迟天数、花色、花径等指标进行对比。

1.2.2  盆栽榆叶梅   在苗圃地中选择同一品种、胸径5~6cm 、株型一致、冠型丰满的榆叶梅10株,保留三级分枝后重剪,修剪后植株地上高度约 1.5~1.6m ,上盆移栽后的高度约 2~2.2m 。将选定的植株,于 2018 年 4 月 24 日起苗移栽,土坨直径 60cm 。土坨四周采用控根容器包裹、土坨底部采用双层地布阻隔,进行 断 根 处 理 后,假 植 在 育 苗 地 中 过 渡 养 护。2018 年 11 月 11 日,植株叶片完全脱落,当年生枝条细弱、密集,长度约 20~50cm ,当日进行上盆移栽,种植在口径70cm 、深60cm 的花盆中,种植过程应轻拿轻放,避免散坨,种植完成后浇透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平整地面上备用。 2018年11月22日,从1到10对植株进行编号挂签后,移入冷库低温储存。初始库温设定为0~2℃ ,每天调低2℃ ,历时3天调整为-5~-3℃ ,保持该设定温度不变。有研究表明-5~-3℃是温带树木继0 ℃左右低温之后抗冻性锻炼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之后,植物的抗冻性将极大提高 ,可知-5~-3℃是北方木本植物长期储存的安全温度区间。由于冷库的制冷方式为风冷,为了避免榆叶梅枝条在长期的低温储存过程中过度散失水分,造成枝条脱水、花芽败育,导致花期延迟技术的失败,在移入冷库前用厨房用吸油纸对榆叶梅的主干及枝条进行包裹,并在库内地面铺上草垫,每 2 天定期向主干及枝条喷雾保湿一次,每周向地面洒水增湿一次。

1.3  试验方法

1.3.1  榆叶梅花芽发育阶段划分   根据榆叶梅花芽发育的规律,将其花芽发育过程划分为鳞片松动期、萼片形成期、花蕾形成期、花蕾膨大期、初花期、盛花期、初谢期等 7 个阶段。

1 )鳞片松动期:花芽开始生长,鳞片与鳞片分离,颜色由褐色转为浅绿或紫红。

2 )萼片形成期:鳞片松动至可以看见完整的绿色或紫红色萼片,部分花苞萼片顶部分离。

3 )花蕾形成期:花蕾开始生长至全株 5%~10%花苞 膨 大 透 粉、花 瓣 顶 部 分 离,此 时 期,花 柄 短 而挺立。

4 )花蕾膨大期:花苞迅速膨大,花柄明显伸长,全株 5%~10%的花苞花瓣生长完全、顶部松散,花柄向下弯曲。

5 )初花期:全株大苞状态,约5%~10%的花朵完全展开。

6 )盛花期:全株约40%~50%的花朵开放。

7 )初谢期:全株约 5%~10% 的花朵轻度脱水,植株仍具观赏性。

1.3.2  观测指标   观测并记录对照榆叶梅花芽发育的全过程,最低夜温、最高日温、相对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指标,为冷库中的榆叶梅出库后的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针对花期延迟技术调控的榆叶梅,在升温调控过程中花芽发育的规律进行观测。观测指标包括:升温日期、出库日期、鳞片松动期、萼片形成期、花蕾形成期、花蕾膨大期、初花期、盛花期、初谢期等时间节点,以及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指标。通过对观测指标的对比分析,以确定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调控的最佳天数和适宜的环境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北京地区室内展馆布展及展品评比的要求,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实践共进行4次。现分别总结对照(自然花期)、4次花期调控及花期调控结束后榆叶梅的生长状况,详情如下:

2.1  对照榆叶梅(自然花期)

2.1.1  概况   在苗圃院内选择一株多年生地栽榆叶梅,对其花芽发育的物候进行观测。

2.1.2  花芽发育时间线  3月1日开始观测,3月14日进入鳞片松动期,4 月 1 日进入萼片形成期, 4 月 6日进入花蕾形成期,4 月 8 日进入花蕾膨大期, 4 月 9日进入初花期,4月10日进入盛花期,4月15日进入初谢期。 3月14日-4月15日期间,本地最低夜温在-5~12℃ ,最高日温5~30℃,下午13:00前后的光照强度45 000~60 000lx 。

鳞片松动期用时天数指从观测之日起至鳞片松动期完成的天数;其他各发育阶段用时天数指从上一阶段结束开始至本阶段发育完成的天数;累计观测天数指从观测之日起至初谢之间的天数。

在自然环境下,榆叶梅花芽发育的萼片形成期(从鳞片松动到萼片形成用时天数)为 17d 、花蕾形成期为 5d 、花蕾膨大期为 2d 、初花期为 1d 、盛花期为 5d ,花芽发育呈现前期慢后期快的规律。自然条件下榆叶梅的花萼颜色为紫红色。

2.2  开幕式展品

2.2.1  概况   开幕式为 4 月 29 日。原计划在 4 月21日进行布展,需要准备1盆榆叶梅,按照“用一备一”的原则,选出2盆榆叶梅(5号、8号)进行花期调控。后因景观布置方案调整,5号、8号榆叶梅没有送展,转为备用展品储存在4~6℃的低温库中。

2.2.2  花期调控时间线   根据布展要求,4 月 3 日从-5~-3℃ 库中将 5 号、 8 号榆叶梅移至 4~6 ℃ 库中;过渡2天后,于4月6日移至温室;进入温室后2盆榆叶梅的花芽发育进程如下:1 )5号:4月8日进入鳞片松动期;4月14日进入萼片形成期;4月18日进入花蕾形成期;4 月 19 日用无纺布包裹后返回 4~6℃库,4月23日进入花蕾膨大期,5月3日进入初花期,5月10日进入盛花期,5月20日从4~6 ℃库移出;5 月 21 日 -22 日盛花期; 5 月 23 日初谢。 5 月 20-23日,榆叶梅所在冷库平台最低夜温在 13~18℃ ,最高日温24~26℃ ,相对空气湿度40%~70% ,中午3 : 00 前后的光照强度 3 000~5 000lx 。 2 ) 8 号: 4 月8日进入鳞片松动期;4月15日进入萼片形成期;4月18日进入花蕾形成早期(约5%的花苞膨大透粉、花瓣顶部分离);当日用无纺布包裹后返回4~6 ℃库储存,5月3日进入花蕾膨大期,5月17日进入初花期,5月20日进入盛花期;5月23日从4~6 ℃库移出,出现部分花蕾发育停滞,花朵浅粉色、花瓣边缘轻度脱水,花径明显小于5号;5月24日初谢。 5月23-24日,榆叶梅所在冷库平台最低夜温20~21 ℃ ,最高日温28~29℃ ,相对空气湿度及光照强度同上。

由以上表述可得出5号、8号榆叶梅花期调控各阶段用时天数,如表1所示。

表 1  开幕式花期调控榆叶梅花芽发育各阶段天数一览表

注: 1 )鳞片松动期指从榆叶梅移出 4~6℃ 库开始至鳞片松动期完成的天数,下同。 2 )累计调控天数指从移入 4~6℃ 库开始至初谢的天数,下同。 3)返回 4~6℃ 库天数指从温室包裹返回 4~6℃ 库起至再次从库中移出时止的天数,下同。 4)升温调控天数指从 -5~-3℃ 库移出到初谢的天数减去包裹返回 4~6℃ 库的天数。

2 盆榆叶梅在花蕾形成期包裹进入 4~6℃ 库前,需要手工摘除萌发的叶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因5号为备用,优先对8号进行摘叶处理,于4月18日包裹入库,5 号次日包裹入库。入库时 8 号花芽发育处于花蕾形成期的早期,仅有约 5% 的花蕾膨大透粉、花瓣顶部分离,花蕾膨大程度明显小于 5 号。

由表 1 可知, 8 号在入库后的花蕾形成期、花蕾膨大期、进入初花期用时天数分别为 5 号的 3 倍、 1.4倍、1.9倍。前者初花期与盛花期累计天数为17d,移出冷库后盛花期为 2d ;后者在冷库内的初花盛与盛花期天数为 6d ,移出冷库后盛花期为 0d 。前者累计可观赏天数(初花期天数与盛花期天数之和)为 19d 、后者 6d ,前者为后者的 3.2 倍。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8号榆叶梅在进入4~6℃库时花蕾较小,大部分花蕾的花瓣未完成发育,长期在低温弱光的冷库环境中储存,养分供应不足,导致花蕾发育停滞、花期缩短、花朵变小、花色变浅。 5号榆叶梅入库时,约有20%~30%的花蕾膨大透粉、花瓣顶部分离,大部分花蕾的花瓣已生长完全,增强了其在低温弱光环境中的适应性,延长了其在冷库内外的观赏期。此外,5号榆叶梅移出冷库后所在环境的最低夜温和最高日温均比8号移出后低3~4℃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延长其的盛花期。

2.3 6 月展品

2.3.1  概况   选择 2号、4 号榆叶梅进行花期调控,计划参加 6 月 23 日的展品评奖。后因比自然花期的榆叶梅盛花期仅推迟 74d ,花期延迟技术难度较低而取消。

2.3.2  榆叶梅花期调控时间线   根据布展要求,6月7 日从 -5~-3℃ 库将 2 号、 4 号榆叶梅移入 4~6℃库中过渡,6 月 9 日移至温室升温促花, 6 月 10 日进入鳞片松动期, 6 月 16 日进入萼片形成期,6 月 19 日进入花蕾形成期,6 月 20 日进入花蕾膨大期, 6 月 21 日进入初花期,6月22日进入盛花期,6月25日初谢期。6月9-25日,温室最低夜温15~18 ℃ ,最高日温25~28℃ ,相对空气湿度70%~80%,中午13:00前后的光照强度3 000~8 000lx 。

2号、4号榆叶梅花期调控各阶段用时天数如表2所示。

表 2 6 月花期调控榆叶梅花芽发育各阶段天数一览表

在升温调控过程中, 2 号、 4 号榆叶梅的花芽发育基本一致,萼片形成期用时天数最多(6d ), 2盆榆叶梅的盛花期(3d )远低于自然花期( 5d )。通过对比,发现自然花期榆叶梅的鳞片松动期至盛花期最低夜温、最高日温分别为 -5~12 ℃ 、 5~30 ℃ ,而 2 盆进行花期调控的榆叶梅所在温室的最低夜温、最高日温分别为15~18℃ 、 25~28℃ ,可见较低的环境温度对延长榆叶梅花期更为有利。

2.4 8月展品

2.4.1  概况   选1号、 10号榆叶梅进行花期延迟技术调控,用于参加8月22日的展品评奖及后续布展替换。 10号用于评奖、1号用于展品替换。

2.4.2  花期调控时间线 1 ) 1号:8月3日从-5~-3℃库移入4~6 ℃库; 8月5日移入温室升温促花;8 月 7 日进入鳞片松动期; 8 月 11 日进入萼片形成期;8 月 14 日用无纺布包裹后返回 4~6℃ 库, 8 月 25日进入初花期,8月29日下午16 : 00从4~6 ℃库中移出送世园会布展;8 月 30 日进入盛花期; 9 月 1 日初谢期。 8月5-14日,温室最低夜温20~23 ℃,最高日温25~29℃ ,相对空气湿度90%~100% ,中午13 :00前后的光照强度3 000~8 000lx 。 2 )10号:8月3日从-5~-3℃库移入4~6 ℃库;8月5日移入温室;8月7日进入鳞片松动期;8月10日进入萼片形成期;8月14日用无纺布包裹返回4~6℃库;8月21日8 : 00移入温室,解除无纺布过渡,下午16 : 00包裹后送世园会布展;8月22日进入初花期;8月23日进入盛花期;8月27日初谢。 8月5-14日,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同 1 号。

1 号、 10 号榆叶梅花期调控各阶段用时天数如表3所示。

表 3 8 月花期调控榆叶梅花芽发育各阶段天数一览表

8 月花期调控适逢北京高温高湿天气,夜温高于20℃ ,为了抑制叶芽萌发,采用在喷雾器中加入碎冰的方式降低喷雾水温,以实现降低树冠部位温度的目标。通过加入碎冰,将水温降低至 15~16 ℃ ,有效抑制了叶芽的生长速度。期间还辅助手工摘除的方式及时摘除叶芽,以确保花芽的正常发育。

由表 3 可得出, 1 号、 10 号榆叶梅的盛花期分别为 2 、 4d ,升温开始后返回 4~6℃ 库中储存的天数分别为 15 、 7d ,可见升温开始后植株返回4~6 ℃库中的天数越长,出库后的盛花期越短,与开幕式展品(5号、8 号)趋势一致。

2.5  闭幕式展品

2.5.1  概况   本次榆叶梅用于10月3日闭幕式景观布置,对剩余的4盆榆叶梅(3号、 6号、7号、 9号)同时进行花期调控,以确保其在室内景观布置中的最好呈现。仅对在闭幕式中得到展示的 9 号榆叶梅的花芽发育情况进行总结。

2.5.2  花期调控时间线 9 月 16-17 日将库温设定为 4~6℃ (花芽已进入鳞片松动期); 9 月 18 日移入温室; 9 月 21 日进入萼片形成期;9 月 24 日进入花蕾形成期;9 月 27 日进入花蕾膨大期; 9 月 28 日包裹返回 4~6 ℃ 库, 10 月 2 日下午 16 : 00 直接送世园会布展;10月3日进入盛花期,10月7日初谢期。 9月18-28 日期间,温室最低夜温17~20℃ ,最高日温25~27℃ ,相对空气湿度 70%~80% ,中午 13 : 00 前后的光照强度 3 000~10 000lx 。

9号榆 叶 梅 花 期 调 控 各 阶 段 用 时 天 数 如 表 4所示。

表 4  闭幕式花期调控榆叶梅花芽发育各阶段天数一览表

由于在低温库中的长期储存, 9号榆叶梅在-5~-3℃的低温环境中已完成鳞片松动期阶段,说明采用低温抑制花芽萌发的方法延迟榆叶梅开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无限期延迟,即使在0 ℃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植株自身的发育节律依然发挥着作用。 9 号榆叶梅的盛花期为 4d ,仅比自然花期的榆叶梅缩短1d,说明9月较低的昼夜温有助于延长榆叶梅的观赏期。

图 1 花枝对比

图2 花柄及花朵直径对比

2.6  花期调控结束后榆叶梅的生长情况

2.6.1  概况   通过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后的榆叶梅,因为打破了其原有的生长节律,对其后续生长势必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为了判断不良影响的程度,对其后续生长状况做了跟踪观测。 2020年的观测记录,均在没有供暖设施的库房内完成。由于这些盆栽榆叶梅在库房内的摆放位置不同,光照强度差异明显。因此,在观测其枝叶、花期等物候的同时,还将其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榆叶梅开花状况进行了对比。

2.6.2  后续物候时间线

 1 ) 5号: 4月3日开始升温调控;5月23日花谢后移至室外养护;6月1日修剪后进入正常水肥管理;11月4日冠形丰满、叶片转黄、当年生枝条长约30~60cm ,移入库房越冬。 2020 年 3月25日,老叶脱落,1年生枝条布满花蕾;4月7日花蕾膨大、粉色、低垂,每节长出新叶 1~2 片; 4 月 13 日进入盛花期。 2 )1 号: 8 月 3 日开始升温调控; 9 月 1日花谢后移至室外养护;11 月 4 日冠形丰满、叶片绿色、当年生枝条长约 10~20cm ,新枝桔红色,移入库房越冬。 2020 年 3 月 25 日,部分老叶变黄、未脱落,花芽从叶柄基部长出,多数瘦长,伴有新叶一同生长;4 月 7 日,满树新叶,每个花芽可见花蕾 1~2 个,偶见3~4 个,花蕾膨大透粉; 4 月 13 日,花朵初开,花叶并存。 3 )9 号: 9 月 16 日开始升温调控, 10 月 11 日花谢后移至室外养护,11 月 4 日新叶开始生长,部分新枝长约5~10cm ,残花宿存枝头,移入库房越冬。 2020年3月25日,1年生新叶绿色、干枯状,悬挂在枝头;新枝绿色,中上部脱水状干枯,自枝条基部重新长出新叶,没有花芽;4月7日,新枝开始生长,长约1~15cm ; 4月13日,新枝条长约5~20cm ,纤细。

由以上表述可以得出,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如果在8月底前结束,则当年生枝条基本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及花芽的正常分化,实现次年正常开花;之后进行的花期延迟调控植株,由于生长时间不足,当年生枝叶不能完成正常生长发育。

在物候观测的同时,对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榆叶梅开花状况做了对比,发现光照越强,花朵开放的速度越快,如图1所示;光照越弱,花朵直径越小、花柄越长,如图2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光照强度200 、 5 000 、60 000lx )。用 RHS比色卡对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榆叶梅花瓣进行比色,发现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花瓣颜色呈现变浅的趋势,如图 3 —图 5 所示。

图 3 200 lx ( 68c )

图 4 5 000 lx ( 68c )

图5 60 000 lx ( 68b )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不同布展时间榆叶梅展品花芽发育各阶段用时天数,盛花期、初谢期等观赏阶段用时天数,花期延迟天数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以下结果,如表5所示。

3.1  花期调控天数

由上表数据可见,将返回4~6 ℃库天数与盛花期天数相比较,发现返回4~6 ℃库天数超过7d之后,储存的天数越长,榆叶梅的盛花期越短,甚至为0d ,可以判定升温开始后返回4~6 ℃库的天数小于等于7d ,对榆叶梅出库后的盛花期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根据榆叶梅布展的需要,可提前17~19d加7d ,也就是提前 24~26d 对榆叶梅进行花期调控,对榆叶梅的盛花期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表5榆叶梅升温调控各阶段用时天数、观赏阶段用时天数及花期延迟天数一览表

注: 1 )自然花期的累计调控天数、升温调控天数均指从观测之日起至初谢的天数。 2 )花期延迟天数指从自然花期榆叶梅盛花期 4 月 10 日开始,到每株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后的榆叶梅盛花期日期为止的天数。

3.2  花期延迟天数

由上表数据可见,在本次花期延迟调控技术实践中,9 号榆叶梅花期延迟的天数最长,为 176d 。如前所述,9 号榆叶梅在花期调控结束后,因生长期不足,植株无法完成当年生长;虽大部分叶芽可正常萌发,仅少数可生长为新枝,长度约5~10cm ,当年不能形成花芽。这与北方多年生木本植物花原基的分化过程只有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进行 ,6月下旬到8月中下旬是榆叶梅的花芽分花期等研究观点相一致 ;这也与木本植物花芽分化孕育临界期的观点相一致,该观点将花芽从着生的枝条停止生长到花芽形态分化的这段时间称为花芽分化孕育临界期,只有满足临界期的特殊条件,植物才能形成花芽 。因此,榆叶梅的花芽分化孕育临界期应该在8月末至9月初,从不违背榆叶梅生长节律的角度出发,榆叶梅花期延迟调控最晚应在8月底前结束,花期延迟的天数不宜超过144d (从对照榆叶梅的盛花期 4 月 10 日开始至 1 号榆叶梅的初谢日 9 月 1 日为止的历时天数)。

3.3  盛花期天数

由上表数据可得出,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后的盛花期为0~4d ,最长天数比自然条件下缩短1d 。观赏期为4d的2株榆叶梅分别为8-9月的调控植株,说明在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实践中,在-5~-3℃库中储存天数的长短对榆叶梅的盛花期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升温调控开始后,重新返回4~6 ℃库的天数对榆叶梅盛花期则有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时间越长盛花期越短。分析其原因,在于榆叶梅花蕾生长发育对光照、养分的需求较高,低温储存天数越长,养分消耗越多,将导致其盛花期天数迅速缩短。

图 6 花蕾膨大期喷施 KH 2 PO 4 和初花期喷施 KH 2 PO 4

3.4  其他技术细节

3.4.1  冷库制冷方式的不足   由于冷库的制冷方式为风冷,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易造成枝条脱水、花芽3.2  花期延迟天数由上表数据可见,在本次花期延迟调控技术实践中,9 号榆叶梅花期延迟的天数最长,为 176d 。如前所述,9 号榆叶梅在花期调控结束后,因生长期不足,植株无法完成当年生长;虽大部分叶芽可正常萌发,仅少数可生长为新枝,长度约5~10cm ,当年不能形成花芽。这与北方多年生木本植物花原基的分化过程只有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进行 ,6月下旬到8月中下旬是榆叶梅的花芽分花期等研究观点相一致 ;这也与木本植物花芽分化孕育临界期的观点相一致,该观点将花芽从着生的枝条停止生长到花芽形态分化的这段时间称为花芽分化孕育临界期,只有满足临界期的特殊条件,植物才能形成花芽 。因此,榆叶梅的花芽分化孕育临界期应该在8月末至9月初,从不违背榆叶梅生长节律的角度出发,榆叶梅花期延迟调控最晚应在8月底前结束,花期延迟的天数不宜超过144d (从对照榆叶梅的盛花期 4 月 10 日开始至 1 号榆叶梅的初谢日 9 月 1 日为止的历时天数)。

3.3  盛花期天数

由上表数据可得出,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后的盛花期为0~4d ,最长天数比自然条件下缩短1d 。观赏期为4d的2株榆叶梅分别为8-9月的调控植株,说明在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实践中,在-5~-3℃库中储存天数的长短对榆叶梅的盛花期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升温调控开始后,重新返回4~6 ℃库的天数对榆叶梅盛花期则有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时间越长盛花期越短。分析其原因,在于榆叶梅花蕾生长发育对光照、养分的需求较高,低温储存天数越长,养分消耗越多,将导致其盛花期天数迅速缩短。

3.4  其他技术细节

3.4.1  冷库制冷方式的不足   由于冷库的制冷方式为风冷,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易造成枝条脱水、花芽3.5  结论通过2019北京世园会榆叶梅展品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次花期延迟技术调控过程中,盆栽榆叶梅从 2018 年 11 月 22 日进入 -5~-3℃ 库到开幕式用榆叶梅 2019 年 9 月 18 日进入温室中为止,在冷库中低温储存的天数为 300d 。与大东流苗圃地栽榆叶梅的盛花期 4 月 10 日相比,本次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调控将榆叶梅盛花期推迟的最长天数为 176d ( 10 月 3 日);本次花期延迟技术调控下的榆叶梅盛花期(最佳观赏期)为4d ,比地栽榆叶梅盛花期缩短 1d ;采用花期延迟技术调控的榆叶梅升温调控天数最长为 19d ,在不影响出库后盛花期天数的情况下,将其用无纺布包裹后返回 4~6 ℃ 库中储存的天数应小于等于 7d ,因此,榆叶梅花期延迟技术实践的最长天数为 26d ;花期延迟技术调控过程中花蕾的抗逆性降低,全程对花枝的保湿降温十分关键。(本文榆叶梅花期图片详见知网首发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