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局势纪录片(也就看懂了美国大选)
昨天,美国大选到了决战日。
今天,计票结果已经陆续出来了。
但孰胜孰负,尚未定论。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特朗普本届已经拿下了多个摇摆州的选举人票。
与之前媒体公开的民调有很大差别。
而且,这已经不是民调第一次离谱了。
四年前的那场大选也同样如此。
不禁让人好奇,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民调本身是科学合理的。
那么,难道说有太多美国人在媒体面前说一套,真正投票又是另一回事?
恰好,最近有一部刚出不久的喜剧片。
虽然看似啼笑皆非,但却真正揭开了美国社会当下的内幕——
《波拉特2》
鱼叔前排提醒:
限制级,无下限,请谨慎观看!
谈到「波拉特」,一定要先介绍的是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天才的喜剧演员——
萨莎·拜伦·科恩。
来自英国的他,身高191,长得浓眉大眼,很是周正。
好好拾掇,正常摆拍,帅的一批。
但如果因此而觉得他是一名儒雅的英国绅士。
那便是大错特错了。
他所擅长的喜剧风格,可不是英式黑色幽默,而是毫无下限的屎尿屁喜剧。
主演的《独裁者》《谁与争疯》《布鲁诺》,都走的是这种贱贱的喜剧路线。
更为国内观众熟知的是2016年的《王牌贱谍:格林斯比》。
其中他与大象「配合演出」的片段在网上流传广泛。
这一段情节没有节操的程度实在是让人咂舌。
而在《波拉特》里,无节奏大尺度更是没了下限。
而拜伦·科恩也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在美国社会洋相出尽的沙雕。
电影的主角就叫波拉特。
他是一名哈萨克斯坦电视主持人。
当然,这片和真实的哈萨克斯坦其实没有一点关系。
主创们可能只是随便选择了一个比较冷门的国家,来制造与观众们的距离感。
在第一部中,波拉特得到了国家给予的一个任务——
去美国进行学习参观,将优秀经验带回哈萨克斯坦!
于是,波拉特就开始了自己精彩绝伦的美国之行。
山炮进城,这一路的故事实在太精彩。
在川普大厦门口的绿化带拉屎。
在纽约街头的维秘橱窗前打飞机。
在中产阶级的晚宴上邀请妓女。
在上流人士的聚会上「真人在线肉搏」。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动物本能的反差感,正是屎尿屁喜剧的精髓所在。
最有意思的是整部影片的拍摄方式,是以一种「伪纪录片」形式完成的。
许多场景中,除了波拉特等几个少数角色是在表演。
围观的路人,甚至交谈的对象,都以为是在真实采访或者发生冲突。
所以镜头捕捉到的人们反应,也都无比真实。
总之,《波拉特》的喜剧效果惊人,在当年反响热烈。
以1800万美元的成本,最终夺得2.6亿美元的票房。
「波拉特」这一形象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甚至于很多人会cosplay他。
不过相比民众的喜爱,哈萨克斯坦政府却对影片表示强烈谴责。
因为在电影中,哈萨克斯坦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度落后、保守、性别歧视且反犹的国家。
在波拉特的家乡,一个偏远的小镇里,我们可以看到:
随便一个普通孩子,身上挎着AK47。
波拉特的妹妹以妓女为职业,而且在全国排名前列。
村上的技工,也同样是资深的堕胎医生。
而波拉特的爱好是每周末去首都偷窥女性上厕所。
这样一部影片自然会让哈萨克斯坦感到浑身不自在。
直接在国内封杀了《波拉特》。
能在现实中造成如此影响力的喜剧电影,纵观整个影史也是很少见的。
但实际上,与其说是讽刺哈萨克斯坦,不如说是在对美国现代社会的一种嘲讽。
《波拉特》这个片名其实只是简称,完整的名字是——
《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经典的政治讽刺喜剧,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就像是致敬,《波拉特》也取了如此长的名字。
这也是提醒我们,在无节操的笑料背后,是政治讽刺的内核,它是有深度的。
通过外来者的视角,观察美国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生态。
这才是本片的真正目的。
就如同「鲶鱼效应」。
原本的一潭死水,因为波拉特这条「鲶鱼」才被搅得天翻地覆。
在第一部诞生的2006年,美国正是小布什当政时期。
彼时因为「911」的发生,美国社会似乎是同仇敌忾,一致反恐。
但在那时,《波拉特》已经察觉到了平静之下的躁动不安。
阶级固化、女权、同性恋群体、少数族裔,以及黑人问题、宗教问题、枪支问题……
在片中都经由波拉特这一角色重新进行了审视。
似乎从那时起,美国社会如今的矛盾和割裂就已成定局。
而在2020年,特朗普当政的当下美国,上述问题显然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阶级问题、政党矛盾越来越明显;
黑人运动、女性运动愈演愈烈;
再加上新冠疫情的肆虐。
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仇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简直就如同天方夜谭。
所以,「波拉特」的再次登场绝不是偶然。
现在的美国,实在是太适合做一部政治讽刺电影的背景舞台了。
因此,在时隔14年之后,万众期待的波拉特再次归来。
依旧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先看名字。
这回起得更长,更绕口,更直白——
《波拉特:为了近期式微的哈萨克斯坦的利益送给副总统迈克尔·彭斯的色情猴子礼物》。
电影海报更是无节操到肆无忌惮:
波拉特赤身全裸,全身上下只套了个口罩。
各种离谱的梗再次被玩得飞起。
名场面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
再配合上拜伦·科恩百变的妆容,以及煞有介事的假正经表演。
从头到尾保证能让你笑趴过去。
第二部的故事背景与真实时间线保持一致。
当年,波拉特拍摄的电影在美国大受欢迎。
但却给家乡丢尽了脸面。
被判终身监禁,并禁止从事记者行业。
14年后,他又被总统秘密召唤,派以一项新任务:
再次前往美国,为美国副总统彭斯献上一份大礼,以此拉近两国之间的关系。
这份大礼,就是哈萨克斯坦文化部部长、头号色情明星——强尼猴。
结果,波拉特刚到美国,就发现强尼猴被自己的女儿吃了。
于是,他只好将女儿作为礼物,献给送给副总统彭斯。
后来任务失败了,目标又转向特朗普的另一个亲信——律师鲁迪。
波拉特女儿从小在哈萨克斯坦长大。
打心里认为女人只是件物品,什么都不能干,只能住在笼子里。
听到父亲让自己成为礼物献给副总统,还一度满心欢喜。
以为自己的价值终于要被实现。
还在父亲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的化妆打扮,瞬间变成时尚性感的「美国甜心」。
然而,在美国所遇到的新事物,让她的三观不断被刷新。
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
直到后来与父亲波拉特分道扬镳。
于是,波拉特的任务再次变更——寻找女儿。
至于故事最后的结局,鱼叔就不在这里剧透了。
只能说,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让人拍手称绝。
影片延续了第一部的伪纪录片拍摄手法。
很多情节可以说,就是类似「钓鱼执法」的方式即兴带来的。
剧组成员会以正规理由,诸如采访或是文化交流的名义,接近想要接近的人。
然后,波拉特会开始他的表演引诱别人表现出内心的黑暗。
在第一部中,波拉特就让有头有脸的牛仔竞技经理说出了极端言论。
《波拉特2》中,场面则进一步升级。
他先是化妆成特朗普,混入共和党大会。
在彭斯演讲的过程中大声呼喊,要送他一份礼物。
电影场景
真实拍摄的新闻照片
之后,打扮成乡村歌手,参加美国右翼集会。
还登台演唱充满种族主义的歌曲。
最后,更是以采访之名,约到了鲁迪本人。
把他的丑态一五一十地拍了下来。
这样的操作,使得影片戏剧性十足。
被拍摄对象的反应也更能使人印象深刻。
在集会上的人们,面对波拉特的各种离谱言论,很多竟然表示赞同。
而鲁迪更是在采访中大放厥词,毫无顾忌。
这实在是让人震惊。
美国,从高层到普通民众,竟有许多都带着如此大的偏见,又是那么的虚伪。
我们能看到,愚昧而反智的美国南方保守势力。
隔离在家还不忘对民主党污蔑和吐槽。
也能看到所谓的女权网红,其实只是个虚荣、有心计的交际花。
一切都是为了从男性身上谋取钱财。
影片不仅足够好笑,更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向观众展示美国社会真实的一面。
并且,赶在大选前上线网络,用意也是不言而喻。
就是要让这个来自落后地区的乡巴佬,对美国现代化文明的虚伪和荒谬,进行狠狠地嘲弄。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主创团队十足的勇气。
因为真实拍摄的特殊性,他们需要面对多个方面的风险。
比如,大量来自被拍摄对象的指责或是法律诉讼。
据报道,影片拍摄过程中一共引发了91次真实的报警。
其中还包括片中出镜的鲁迪。
「鲁迪在发现自己被耍后报了警」
比如,混入保守右翼集会可能会遭遇的人身危险。
要知道,这个集会参与者多是军人、老兵、工人等。
一个个身强体壮。
再加上新冠疫情之下的大量外景拍摄。
完成这部电影的难度真挺大的。
这不得不让鱼叔对拜伦·科恩等主创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
可以看到,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一部只为搞笑的低俗喜剧。
虽然观影的过程很欢乐,但看完之后,却令人细思恐极。
尤其是对于美国观众来说,它显然会让一部分人感到极度不适。
拜伦·科恩的演出,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次社会调研,一场政治宣言。
用啼笑皆非的闹剧,揭开美国社会中被掩盖的真相。
用自己扮演出的无知、偏见和粗俗,引诱出现代文明中隐秘存在的愚昧、冷漠和虚伪。
或许,这样一部电影并不能改变多少美国社会的现状。
但好在,还有这样勇敢的「傻帽」,向一切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做尽鬼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