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 城市(这座西南城市正在奋起直追)

近日,昆明党政代表团赴福州考察学习。

据报道,昆明方面数次提及学习借鉴福州经验——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洪建特别提到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产业转型升级、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2021年,昆明GDP实际增速3.7%。这个成绩,对于长期处于高速增长的昆明而言,稍显意外。

这也引发了云南省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前不久公开喊话,表示昆明要“从感觉良好中惊醒起来”。

与昆明经济增速放缓不同,福州则在时隔22年后的2021年,GDP超越泉州,重返省内第一名。

昆明能从福州等城市的发展中吸取哪些经验?春城昆明如何雄起?

昆明经济增速较低的背后

昆明曾被称为西南“第三城”,前些年经济发展的成绩不俗。

2017年,昆明以4857.6亿元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7位。

2019年,昆明GDP一举超越沈阳、长春等省会城市,排名从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在全国城市排名第31位。

然而,昆明的位次后来出现了下跌。

2021年,昆明GDP3.7%的增速,比起全国8.1%的增速足足低了4.6个百分点,甚至比云南全省增速都低了3.8个百分点。

在2021年全国省会城市的GDP排名中,昆明已经被沈阳反超。

这背后到底有着哪些影响因素?

从公开可见的数据看,昆明GDP增速放缓,最直接的原因来自旅游业和房地产业。

旅游业对于昆明非常重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昆明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4.6%增长到2017年的33.1%,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2.8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昆明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昆明旅游业受到冲击明显。2020年,昆明旅游收入1900.5745亿元,仅为2019年的69.53%。

房地产投资下行也是2021年昆明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当然,这也反映出昆明的产业结构特点。2021年,昆明二产占GDP比重仅有31.7%,且出现了负增长。

推进强省会战略

这几年,首位度低于30%的省会(首府)城市几乎均提出了“强省会(首府)战略”。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强省会战略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而昆明的首位度在28%左右,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会城市的首位度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云南省“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昆明在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创新中心的核心作用,做大做强昆明省会城市”。到2025年,昆明要聚集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区生产总值。

2020年发布的昆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2025年昆明经济总量要突破1万亿元。这意味着接下来3年内,昆明GDP要从7200亿元增长到10000亿元,每年平均要增长930亿元。这并不是一个可轻松实现的目标。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昆明的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846万人,晋升到特大城市行列,但与聚集全省50%人口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

与国内大多数省会城市相比,昆明的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官方数据显示,昆明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63.7%,第二产业占比为31.2%,经济发展对三产的依赖性较大。而2021年其工业增加值为2287.71亿元,增长率为-0.3%。

数据显示,2021年昆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全国低2.6个百分点。梳理近5年来昆明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增速变化发现,其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呈下降的趋势。

在这方面,互为友好城市的福州,则与昆明相反。

去年,福州第二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强劲。福州一、二、三产投资分别增长20.6%、12.9%、3.2%,比重由2020年同期的1.1:26.0:72.9转为1.2:27.7:71.1。其中,二产投资比重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从上年同期的25.5%提升到57.1%,较一、三产分别高53.3、18.0个百分点。

强省会战略离不开第二产业的支撑。

过去5年来,那些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的省会城市相继发力制造业,开启了新一轮的“工业化”征程。

济南、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更是在10余年内重提“工业强市”等号召。

与昆明同处西部地区的成都继续发力第二产业,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西安从引进三星、华为、中兴、比亚迪开始,继续做强工业;而中部地区的郑州则强化制造业,以带动经济向前。

显然,昆明也需要进一步做强工业,以增强经济的韧性。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了未来5年昆明的工业发展目标:到2026年,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0%以上。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当地政府其实也已明确,即“大抓产业、抓好工业,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实施路径的提出,说明昆明已经意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

创新同样重要。当前,昆明的冶金、烟草及配套、非烟轻工等4个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近60%,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

昆明要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离不开创新。

这方面,贵阳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思路值得借鉴。

西南 城市(这座西南城市正在奋起直追)(1)

昆明地铁站。图/Pixabay

外向型优势潜力巨大

云南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地缘优势异常突出。

2021年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这使得昆明成为泛亚铁路的中国枢纽,也让昆明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的桥头堡城市。

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含中老铁路在内的泛亚铁路可将中南半岛东边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连成一片,这意味着,我国与湄公河流域3亿人口的联系将更为紧密。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昆明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且7条走廊中有3条以昆明为终点或起点。

《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中,再一次明确了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口岸城市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在全国的机场中,表现突出。

尽管昆明的GDP和城市人口规模等在全国都不算靠前,但其机场的吞吐量能排在全国前6的位次,在全球也能排进前十名。这些都是昆明外向型的优势所在。

然而,目前这种优势并未转换出来。2021年,昆明在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中的增速分别为-7.8%、10.3%、53.6%,外贸增长数据看似不错,但昆明2020年的外贸依存度为16.4%,而全国外贸依存度是31.7%。

这意味着昆明的外贸潜力巨大。

因此,昆明可对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规则、规制及标准,编制出台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在全球产业再分工和多边区域合作中,抓住机遇,赢得先机,探索“物流 贸易 产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昆明也可利用这种外向型优势,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城市国际化水平,包括继续搞好南博会、昆明南亚东南亚语言服务论坛、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昆明行动等对外活动,努力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

在近日赴福州市考察学习中,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洪建提出,昆明市正扎实做好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的大文章,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的大文章,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昆明的发展潜力不小,未来值得期待。

特约撰稿人 |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刘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