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满京华全文免费阅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读《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冠盖满京华全文免费阅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冠盖满京华全文免费阅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冠盖满京华全文免费阅读

读《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

春晓

王造时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著名的民主斗士,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是举世闻名的救国会领袖 “七君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王造时并未像 “七君子”中的沈钧儒、史良等受重用,不能一展政治才能,郁郁不得志。在反右、“文革”期间,屡遭迫害,后生活窘迫,最终含冤病逝。王造时具有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高尚的人格,他的爱国民主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发扬。读叶永烈的 《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一书,我对王造时先生的人格、学养、政见、胆识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观照,钦佩哀婉之情无以言喻,我对先生之命运扼腕长叹。

叶永烈的传记文学创作成就卓著,特点鲜明。他有气魄、有胆识、大手笔,敢于写一般作家不敢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他关注热点,追踪热点,运用历史的真实性和写作的文学性相结合的手法,将事件的原状和人物的原貌真实可信地展示出来,采写出一大批表现重大题材和历史风云人物的传记作品, 《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赏析这部作品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题材的重大与主体的庄重。叶永烈说: “我写传记的主要目的倒不是为某人立传,而是要透过传主的命运折射历史。” (《黑红内幕——叶永烈采访手记》)他坚持为知名度高而透明度低的知识分子立传,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历史浓缩进人物的生平叙述中,以人带史,还原历史真相。他的选材大都具有大题材、庄重感和第一手的特点。

王造时作为当年的 “七君子”之一,在人们的心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学识超群,坚持真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然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王造时却受极 “左”路线的摧残,反右运动中成为 “口诛笔伐”的箭靶, “文革”期间惨遭迫害,死于 “四人帮”制造的冤狱。作者紧扣这一重大题材,写人写事,不屈不挠地追寻历史真相,准确表现特定历史人物的命运悲剧,深刻地挖掘其悲剧的内外因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王造时,呈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悲剧的缩影,由此奏响了知识分子的历史悲歌与知识分子的人格礼赞的交响乐。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叶永烈的传记作品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既是叙事的,又是写人的。作者致力于追寻历史真相的写作态度,展现了深刻的理解力、辨别力和洞察力,体现了传记作品主体的庄重感。

二是用细节展现历史、还原人物。叶永烈认为: “写历史是一个捕捉细节的过程,因为你的作品要充满细节,这些细节对历史学家,对党史学家来说,也许并不在意,而我恰恰非常在意,这些历史的细节造就了它的不可复制性。” (《叶永烈:写作是一辈子的事》)叶永烈的传记作品,绝大部分来自他的直接采访,不少是独家采访,那些不为人知的手迹和细节,那些发黄的书信、珍贵的照片,在他的笔下,变得灵动起来,成为历史的见证。

三是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作者采用灵活的叙事视角塑造典型人物,多镜头的灵活切换,运用场景体验、逻辑推理、细节再现等艺术手法,保持和发展了作者的传记文学特色,创新了文史兼容、以史为鉴的文体特色,使其传记在整体上表现出凝重、可信、朴实的风格。更值得一提的是,《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的全书结构,也是别具一格,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说,更多的是让传主王造时在说,让王造时的遗作说话,这样无疑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信性和可读性。全书除了作者采写的传记 “斯人独憔悴——王造时的悲剧”外,还另外设置了三个章节:第一章,代表著作(王造时言论和文章);第二章,悲剧成因 (有关王造时的悲剧资料);第三章,身处逆境时 (王造时受害时申辩文稿),再配上作者的序和后记,形成了多角度、多形式展现王造时这一特定人物形象的大视野传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