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得味何须道赏析(微身体语言见天路)
牛小北/摄
文 | 刘岩
从舞蹈的微身体语言上来说,《天路》的编排可圈可点。
舞剧《天路》题材取自青藏铁路的修建。历时48年的修建过程中,承载了汉藏两个民族、军民两个群体血肉相连的情感。舞剧的开头与结尾,在编舞上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重复,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竖排身着军装的战士们,肩扛铁轨,双手臂紧紧抱住肩膀上的铁轨,双腿半弯曲,接近马步的高度,在一个单一节奏的频率中一直重复行走。编舞在这个段落上并没有展开,以一段舞的形式来表现修建铁路的艰难,而是选择了用一个单一动作在单一的节奏中不断重复。这让我想起了德国著名的已故编舞家皮娜·鲍什,她的诸多作品中也有不少对单一动作不断重复的设计,这种动作的重复给予我们一种强烈力量的质感。在舞剧《天路》中,这个单一动作的重复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动作质感的力量,更是将历时48年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用肢体语言诠释了出来。而单一动作的一直重复又给所有观者一种持续性的视觉体验,也表现出在修建青藏铁路过程中遇到困难仍旧坚持不懈的态度。一个动作重复所传递出来的内涵,强于一大段舞蹈所传递的内容。尤其是在舞剧开头与结尾处的运用,更是道出了我们面对困难时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演员们的真情演绎下,一幕幕沉重的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除了单一动作的细节,编导在舞蹈语言的创作上也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为每个人物、每种情绪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符合内心状态的舞蹈动作,让观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角色在舞台上经历的内心挣扎、喜悦与痛苦。
《天路》还涉及到大量藏族舞蹈。藏族舞蹈的特点是颤膝,如同新疆舞中的绕腕儿、蒙古舞中的碎肩一样,该动作是藏舞中的符号性动律。在舞剧《天路》大量的藏舞段落中,这一膝盖的动作动律清晰可见,比如全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帽子舞片段,挥洒自如,极具感染力。从微身体语言视角来分析,颤膝的动律体现了藏族人民面对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依旧勤劳勇敢且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的精神状态。所以在大量的藏族舞中,尤其是在关于劳动时的舞蹈动作中,有很多双腿膝盖的动作,也是颤膝,这是生动而真实的舞台呈现。藏族舞中的颤膝,在动律上与《天路》的开头和结尾,战士们腿部动作的微身体语言,其实是一致的。舞蹈演员用膝盖呈现出来的艰难行走状态,在肢体动作表达上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样膝盖局部动作动律的使用,也打破了汉族与藏族、军人与民众的维度,让观者在欣赏舞蹈美感、理解舞剧剧情的同时,领略到更深层次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天路精神,同时也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近期热门文章
韩雪假唱背后,饮鸩止渴的音乐剧“粉丝经济”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圣母院和音乐的故事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北京合唱节5月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