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整理(这篇古文的题目字字珠玑)

用6个字能把生活中的事情讲清楚这个不难,比如我饭吃好了,只用了5个字,如果有人再问你,你用6个字不但要把一件大事讲清楚,而且还要把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态度和价值,地位等等都表达进去,这个你能做到吗?如果你觉得很难,但是知常容想告诉你有一个人还真的做到,不过不是现代人,是古人,这个人写了一篇你在初中可能背过的文章。

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整理(这篇古文的题目字字珠玑)(1)

《郑伯克段于鄢》,对,就是这一篇,是不是很熟悉。知常容记得自己读初中时这一篇是必须要背的,这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的《左氏春秋》中节选的一篇。

主要讲述郑庄公的母亲姜不喜欢他,想立弟弟段为王,面对如此情况郑庄公步步为营把自己的弟弟段引入陷井,逼着弟弟造反,最后成功把弟弟赶到卫国,至死无法回国,也无法和母亲团聚,而且削弱母亲的影响力至母亲处失德之境,从而让自己的王位不再受到威胁的故事。

明朝有“明文第一”“当代欧阳修”之称的震川先生归有光这样评价这篇文章:此左氏笔力之最高者,更有清代学者评价这是文章之祖,可见其地位之高,文笔之妙。听知常容这么说,有些朋友是不是有兴趣想去重温一下?

今天我们主要不讨论文章内容而是讨论这个题目的妙处。因为这个题目实在太讲究了,每一字都透着玄机。或许当初你的初中老师没有给你详细讲解过。

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整理(这篇古文的题目字字珠玑)(2)

有网友说《郑伯克段于鄢》这个题目有什么好研究的,就是说郑庄公在鄢这个地方把段打败了。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直到后来查阅资料才明白原来并不是这么简单,每一个字背后都有故事和讲究,更包含作者的好恶和情感。如果有兴趣那就听知常容说道说道。

郑伯

郑伯就是郑庄公,为什么称他伯而不称公呢?他是春秋小霸,郑国在他手里迅速强大成为一方霸主和强国,那个时候楚国,晋国都还没有称霸,虽然郑国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小国,但当时的确是个大国和强国。

强大到和当时的周王都闹了矛盾,这是犯上,违礼制,加上他用手段对待亲母和亲弟的风格让记录者反感,更要命的是郑庄公曾经抓到过鲁隐公,这是有损国君颜面的敌人,问题是记录者就是鲁国人,所以就用实称,而不用溢美之“公”已经很客气了。齐国的国君更惨,直接用齐侯称呼,谁叫你天天欺负鲁国呢?还有像楚国,吴国直接称楚子,吴子,谁叫你们是蛮人呢,谁叫历史是我们鲁国记录和书写呢。

当然这略带点带开玩笑,因为《春秋》记录按最初封国的爵位来称的,吴楚一开始封的爵位是子,所以称楚子吴子。而郑国是伯爵称郑伯,齐国是姜尚的封地侯爵称齐侯,而鲁国是侯爵但记录中称公,这就是笔在谁手中的好处。

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整理(这篇古文的题目字字珠玑)(3)

克什么意思呢?就是杀之,为什么不说郑伯杀段于鄢,而用克呢?从用词的程度来看,春秋时期克表达的语境比杀更加恶劣,更加严重,更能够突出郑庄公处心积虑,同室相残,违反人伦,这种为了权力不顾亲情同室操戈的行为在记录者看来是最可恶的。

本来郑庄公可以不用这么做,直接封一块地给他弟弟,然后显示自己强大的力量,抑制他的恶就可以,他的弟弟惧怕他的实力,自然不会再有非份之想,也就不会到同室操戈的程度,但他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故意放大自己弟弟的恶,所以用克突出郑庄公的可恶。

杀有点类似于强弱地位不对等,而克用于两个国君之间的互伐,是力量和层次的对等。这个克还显示出记录者承认段就是一个国君的身份,一个与郑伯对等的国君这层意思在,当然等于把段的违礼嘲讽也包含进去了。

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整理(这篇古文的题目字字珠玑)(4)

段 就是共叔段,郑庄公的亲弟弟,他的母亲姜因为生郑庄公难产,把郑庄公起名叫寤生,也就是倒着生出来,也许给姜带来太多痛苦的回忆,打小就不喜欢庄公,只喜欢弟弟共叔段,她希望段能继承王位。在春秋时期并非必须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只要是公子身份都有资格继承,最著名当然是五霸之一的齐恒公也就是当初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之间争夺王位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清楚就不展开说了,但大夫身份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这个郑庄公肯定不答应,这题目正常情况下应该被记录者写成郑伯杀其弟段于鄢,但隐去弟,直称“段”这个字,想说明段想当王,此乃非份之想,想把持郑国,与郑庄公就没有兄弟之情,所以直呼其名“段”,以显示和郑庄公是两个对立。和那个克是相呼应的,这一种记录是不正常的。目的当然是表达记录者对段这种不礼的行为的鄙视和嘲讽和克表达的意思相近。

鄢就是鄢城,共叔段被击败之后,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最后跑到卫国死在那里,为什么要记录这个地点呢?正常的记录如齐国的公孙无知被杀掉之后,就直接记录“齐人杀无知”,不记录地点,这个又是反常?又是表达作者情感?

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整理(这篇古文的题目字字珠玑)(5)

这个记录一点也不反常的,是按规矩来的,那为什么这里要标出鄢呢,直接来一个郑伯克段就可以了,原来史书有讲究,没有地点表示是在国都,如公孙无知这句话没有标着在哪里杀掉就是指在齐国国都被杀的,但国都之外就必须要标上地点以示与王城的区别,古时王城之外就是野,乡下了。

听完分析,你现在知道这六个字每一个字背后都有深刻的意思在吧,不知道你现在明白《郑伯克段于鄢》这个题目六个字的真正含义和奥妙了吗?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厉害,也感叹古今语境变化之多,让如此精彩的题目失去光彩,被我们简单理解成就是记事的一句话,可惜,可叹!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