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怎么开拓社交圈(3条黄金法则)
有段时间,我对诸如《别独自用餐》这样的书挺反感。是的,虽然我的书柜上就有这本书,但我连翻都懒得翻一下——为什么我没有权力独自用餐?我就想安安静静地吃个饭不行吗?或者说,我可能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强迫一个内向者进入陌生的交际圈呢?这不算是一种折磨吗?
好在这个想法在我遇到这本书——《“没话找话”指南》时停止了,书名很轻松,不像“别独自用餐”那样具有强烈的说教感。“没话找话”,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作为美国西北大学的语言沟通专家,本书作者克罗尔·弗莱明一眼就看穿了不少自称“内向者”的小把戏——当你说“我真的只想一个人待着”时,你只是在努力经营自己的公众形象,生怕别人关注你而已。
所以“内向”有时只是你恐惧与人接触的借口,为了治愈这种由于认知缺陷造成的“社恐症”,《“没话找话”指南》给出了三条“黄金法则”。
黄金法则一:把“他们”变成“我们”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了一些被试者,让他们穿上印着表情尴尬并说着脏话的歌手的上衣,随后问他们会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件事。
被试者一致认为,至少有50%的人会注意到,而事实证明只有25%的人会注意。
这个实验诞生了一个心理学名词——聚光灯效应。就是说我们会把自己当做中心,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因此,如果你过度关注自己,在与人交往时,就会不自觉地把人群分为“我”和“他们”。
“他们”是陌生人,“他们”是危险的,“他们”是可怕的……这些潜在的念头就会让你内心总在“报警”,催促你迅速远离他人。
但如果你变更一个视角:把“他们”变成“我们”,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视角转换对于擅长吓唬自己的你来说,比较困难。
《“没话找话”指南》给出了一个小技巧:当你置身人群中时,把自我对话中的“原来我在这里”变更为“原来你也在这里”。
当你使用这一句式时,你就已经把恐惧的心态变更为好奇的心态了。
而好奇,正是推动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亲密的重要因素,堪称“内向者”克服社恐的心法口诀。
黄金法则二:使用“ARE”守则开启对话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讲了一个“八卦理论”。
说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凭什么人类能够统治世界呢?因为人类会讲八卦,而其他动物不会。
科学家观察过,不会讲八卦的动物,族群数量不能超过50只,超过了就会打得你死我活。
而会讲八卦的人类突破了这一数字限制,因此凝聚成了更强大、更稳定的部落,干掉了其他动物,走到了食物链顶端。
因此,和别人沟通,不仅仅是一种可贵的能力,更是人类的立身之本。
但是在现实中愿意主动沟通,特别是主动和陌生人沟通的人并不多见。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没话找话”指南》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锚定(A) 表达(R) 鼓励(E)。
也就是说,当你碰到一个想要结识的陌生人,准备“没话找话”时,你可以先锚定一个身边的事物,引出话题;接着,你可以抛出自己个人的看法;最后,你要提出问题,鼓励对方发声。
比如你参加一个会议,和与会者一起在餐厅用餐时,你就可以使用ARE法则来结识同桌的两位美丽的女士。
你可以先锚定话题,比如“春节前的疫情挺厉害,很多人都感染了。”
接下来,你要抛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我觉得最关键的自我保护就是少聚集、戴口罩、勤消毒,所以我没有感染。”
最后,你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对方发声,比如“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染,你们当时是怎么做个人防护的呢?”
这样,就可以很顺利地和对方拉近关系。
《“没话找话”指南》特别强调,如果要使用ARE模板,需要提前准备,想象一下即将参与的那个会议或者用餐地点可以锚定的话题是什么,比如音乐、布置、天气、食物,等等。
《孙子兵法》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做好事前功课,可以让“没话找话”更顺利、更自然。
黄金法则三:使用SOFTEN原则让自己更有魅力《“没话找话”指南》指出,比你说什么更重要的,是那些“非语言类”的内容。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用语言亲近别人非你所长,那你可以试试SOFTEN原则,用“非语言”内容让别人主动来亲近你。
这一法则包括:微笑(S) 肢体舒展(O) 身体前倾(F) 身体接触(T) 眼神交流(E) 点头(N)。
这其实也是标准的倾听者的姿态,其中包含的善意和温暖会极大鼓舞和你对话的陌生者,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并对你产生好感。
但困难在于,对于没有经验的人而言,尤其是那些疏于自我觉察的“内向者”,可能会展现出僵硬或虚伪的“假笑”等动作。
所以《“没话找话”指南》特别提醒:一定要多加练习,通过对镜训练等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笑容、体态、表情等行为的自然度,让自己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