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不吃食草动物(百科你是否想过)
肉类是我们最常接触的食物之一,但你是否发现,我们主要吃的几种肉都是食草动物,没有一种是肉食性动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小编就带各位小伙伴们了解一下:人类为什么几乎不吃肉食性动物的肉。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而这个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原理。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人类的原子排列顺序会慢慢地从有序走向无序的,最后走向死亡。
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为了抵抗熵增,通过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这样就会排出无序的熵,如此也就能够抵抗熵增的过程了,这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吃食物来获取能量,然后延长自己的寿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止人类如此,在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如此的,通过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来维持生命,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界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食草动物——杂食动物——食肉动物,在这条食物链中,最底层的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来源是太阳。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物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他们的功能,我们可以将这些生物分为三类,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能够以无机物制造营养物质的生物,如植物;消费者是以其他生物或者以有机物为生的生物,根据他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又可以分成初级、二级和三级消费者,人类和老虎都是属于高级消费者;分解者是能够分解其他生物的生物,如细菌。
简单看过这个食物链之后,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呢?为什么没有出现以人或者老虎为食的消费者出现呢?
很简单,生物界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也就是说食物链中的能量是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着的,但是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效率并不是没有损耗的,一般来说能量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传递一次,仅能传递10%-20%的能量,因此食物链存在着顶端,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比人或者老虎、狮子更为高级的消费者。
根据上述所言,生物每传递一次能量,只能传递自身的10%-20%的能量,所以人类要是以食肉动物为食的话,那么食肉动物能够给人类提供的能量就比素食动物提供的能量要大得多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饲养食草动物要远比饲养肉食动物容易得多,在散养时代,人们只需要将食草动物驱赶到牧草丰盈的地区,再将其赶回来就好了,而如果要饲养肉食动物,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肉食动物通常性格凶猛,不易驯服。所以慢慢的人们就养成了食用食草动物的习惯,其实人并不是不能吃肉食动物,只不过习惯了而已。
如果我们向前追溯,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祖先并不是单吃食草动物的,很多肉食动物也是我们祖先的常规食品。比如曾经称霸一时的剑齿虎的灭绝就与人类的捕杀有着密切关系。说人类祖先经常食用肉食动物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推测,而是有确实证据的。
但在近现代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曾经挖掘出很多超过百万年的古人类骨骼化石,在这些化石中,有一些骨骼上会布满斑点,生物学家认为这些斑点的成因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被称之为维生素A过多症,罹患这种疾病的最典型原因就是长期大量食用肉食动物的肝脏,而吃食草动物的肝脏不会诱发此病。
这就是人类几乎不吃食肉动物的另一大原因——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使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最易受害。所以,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体,如果食用肉食动物的话,就会接触更多的污染物,对身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当然,人类也并非真的只是吃食草动物,而对食肉动物一点兴趣都没有。其实,人类对食肉动物还是有兴趣的,人类还是会吃蛇肉、狗肉等等,但只是少部分人而已。
来源:中国科普网综合报道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ID:kepui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