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的眼泪诗句(诗人的眼泪俱是相思)
诗人的眼泪,凝聚了多少悲欢。
诗人的眼泪,蓄集了多少情感。
一滴相思泪,回首叹红尘。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写了塞上风光,意境开阔,最后也落笔在征人的眼泪上,面对着远离家乡、征戍在外的离人,喝下去的酒都化成了相思泪。
这首词抒发离愁别恨,不同于其它抒愁词,悲伤哀婉,这首词的景色阔远而秾丽,气象宏大浑厚,意境开阔,不同于一般的闺阁亭院词。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牛希济是五代词人,五代后期,词人遭战乱流落到蜀国,为了表达对纯朴爱情的热切追求,借新月、红豆等物写下了这事抒情词。
“满眼相思泪”,点点滴滴都是对你的不舍和爱恋,一个人愿意为你流泪,那这个人定是爱你的。
《好女儿·绿遍西池》
【宋】晏几道
绿遍西池,梅子青时。
尽无端、尽日东风恶。
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
应是行云归路,有闲泪、洒相思。
想旗亭、望断黄昏月,
又依前误子,红笺香信,翠袖欢期。
离别之时,总是最易伤感。就连词人眼中的风景也是一片东风吹过,满目细雨落花的悲伤之景。望断归路,何时能归?只能洒下一把相思泪。
《江城子 别徐州》
【宋】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要离开徐州了,他是那么不舍,“既相逢,却匆匆”写他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相逢的痛惜。“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写苏轼与徐州诸友相别的情景,十分感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一年只能团聚一次。织女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没有什么能寄托她的悲伤,只有那盈盈的泪水。
《岭猿》
【唐】常建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远处传来如丝如缕的猿鸣声清晰而且悲切,春天已经逝去了,残花深处鹧鸪啼,何况又到黄昏时?站在相思岭上听着这如泣如诉的猿鸣声相思泪更流,不用猿鸣三声相思的人肠已断。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在经历国破家亡,夫死、飘零流离之后,李清照内心用悲伤远不足以形容。在晚年时,她写下这首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说尽多少内心凄凉事。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宋】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醉中拍拍春衫,依然爱着,衣上昔日的芳香。上天故意和我作对,用离恨惹恼我的疏狂。一年年秋草满原野,一日日窗口洒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的归路,不知有多长!相思本来就没有凭据,请不要在信中洒泪,诉说衷肠。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深宫中的女子们长年不能见到君王,在寂寂深宫中度过余生,想到余生的结局,就泪流满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的眼泪同离愁伤怀无关,却和自身悲惨的遭遇有关。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成都草堂。诗中叙述了杜甫因茅屋为秋风所破后全家淋雨的悲惨遭遇,抒发内心的感慨。这首诗沉郁顿挫,“长夜沾湿”可见杜甫内心的悲凉心情。
这首诗更为可贵的是,杜甫由此及彼,由小及大,他想到天下寒士可能都像自己这般境地。不禁大声疾呼,如果有一座大厦能够庇护天下寒士,那么自己就算冻死,也值了。杜甫的崇高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