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此夜,人们以月之圆寓人之团圆,期盼能与家人团聚。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此时,正值秋季的中期,亦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我们在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同时,又应该在哪些方面注意保健养生呢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1)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中秋月饼,避开这些误区

中秋节,往往在白露、秋分期间,早晚风寒极易袭肺;肺统管人一身之气,若肺气虚,人会感觉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皮肤松弛。

此时,将植物的种仁,比如杏仁、莲子之类,加工成精细粉末搭配食用,拌以纯正的蜂蜜,补益肺气最佳。这才是传统月饼的馅料,中秋吃月饼的养生意义正在于此。

中秋吃月饼,习俗传人心。但现在的月饼在经过重重加工,其营养价值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想要月饼吃得健康,在选择月饼前,一定要先弄清这些误区!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2)

01 | 为了氛围,不分人群随意选购

月饼的制作离不开:糖、食用油和面粉,再加上里面包的莲蓉、豆沙、蛋黄、奶黄等各式馅料,不仅热量高,油脂、糖分含量等也都不低。

过量食用月饼,会导致血糖、血脂升高;同时引发肠胃不适,影响脾胃运化,导致痰热浊毒内生化热,进而产生各种病变。

尤其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肥胖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的人而言,都要尽量少吃或不吃月饼。

此外,脾胃虚弱以及身体肥胖,内火大的人也应避免过量食用。

并且吃的时候还要有所选择:

  •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的人:选择热量低、含糖量低的月饼,如素食月饼,或无糖月饼,每次半个就足够了;
  • 高血压患者:避免选择咸味的火腿月饼、榨菜鲜肉月饼等;
  • 胆固醇偏高者:蛋黄月饼高油、高胆固醇,这类人应尽量少吃;
  • 肠胃功能不佳的人:建议选择一些松软的、热乎乎的月饼,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建议:健康人每天可吃1块普通大小的月饼,老人、孩子、三高患者要酌情减少。吃了月饼,还要相应减少一些三餐中的主食,烹调时再减少一些炒菜油。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3)

02 | 盲目追求保健月饼、无糖月饼

随着养生观念的普及,一些添加了人参、燕窝、螺旋藻等成分的「保健月饼」,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但大家一定需要注意,在小小的一块月饼中添加的保健食材含量“少之又少”,其功效的发挥十分有限;再者,即使能产生养生保健功效,但与高糖、高脂、高热量的月饼搭配后,其保健价值也会被大幅度抵消了。

除了“保健月饼”之外,部分人可能还会盲目推崇「无糖月饼」。

其实,“无糖月饼”只是不含蔗糖,而且无糖月饼中的油脂含量也并没有减少,热量同样很高,所以也不能随便多吃。

尤其是糖尿病人,吃前一定要观察食物成分表,在了解了热量、脂肪等各种含量后再决定食用。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4)

03 | 空腹吃月饼,月饼当早餐

上面也说过,月饼高油、高糖、高热量,大量食用很容易引起血糖飙升,即便是木糖醇做的无糖月饼,也不能多吃,否则血糖肯定会出问题。

而且空腹时吃月饼,肠胃会因糖分、脂肪过分集中,大量分泌胃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不适。特别是本身患有肠胃疾病的人,病情很可能因此加重,给治疗增加难度。

另外,月饼所提供的的营养远不如正餐全面、均衡,把它当饭吃还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吃月饼的搭配也很重要,可以选择搭配当季水果或是茶饮,既解腻,又能达到降脂、助消化、护血管等作用。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5)

中秋味道,螃蟹少不了

俗话说:秋生紫苏为蟹香。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中秋团聚时必不可少的佳品。

烹制螃蟹时加入2-3片紫苏叶,可解毒止泻、去腥驱寒、降低胆固醇;当然,加入黄酒和生姜同样能降降大寒之气。

螃蟹很美味,但并非人人都适宜吃——

蟹性寒:虚寒、脾胃不足的人应该要少吃;

蟹活血:月经期间、怀孕、失血者不宜吃;

蟹是发物:皮肤过敏、生疮、头皮屑多、头面油脂分泌多的人不宜吃。

吃蟹六忌:忌吃生蟹、死蟹、久存熟蟹,忌吃过多,忌与柿子混吃,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

螃蟹虽寒凉,但可补肾阴、养胃阴、滋肝阴,只要吃得对,螃蟹也可以吃得很养生。中秋时我们可以把螃蟹和冬瓜配在一起,给家人煲一道秋季养生的「送子蟹汤」。

送子蟹汤

食材:小螃蟹半斤、冬瓜半斤、生地30-60 克、生姜、黄酒、肥肉1小块

做法

1. 将螃蟹换几次水吐净脏污,用醋水泡半小时;将蟹洗净,去掉腮和内脏。

2. 生地用清水泡 1个小时,下锅和肥肉一起熬半个小时。

3. 放入螃蟹、冬瓜、生姜、黄酒煮半个小时。

功效:螃蟹是非常滋阴的,冬瓜是清热去水的,生地又是滋阴的,这三样配在一起,就是一道滋阴健肾的汤,想要小孩的夫妇,秋季可以多喝这汤来补身。

来源:《吃法决定活法》陈允斌 著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6)

中秋美酒,不如桂花粥

中秋时节,人们会比较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差的症状。

此时,我们更应该放下杯中酒,少一些油腻厚重的大餐,多吃些易吸收、有补养作用的粥品。

中秋节前后是桂花初放的时候,人们在赏月之时也会品尝一些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比如桂花糕、桂花鸭等等。

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功效,此时也不妨来一碗「桂花粥」,给我们的肠胃放放假。

桂花粥

食材:大米、桂花蜜、白糖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后与适量清水一同放入锅中,先大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至粥状,淋入桂花酱搅匀即可。

桂花栗蓉粥

食材:栗子250 克、糯米50 克、糖、桂花若干

做法:栗子加水煮熟后去壳压成泥, 糯米煮成粥, 加入栗泥、白糖、稍煮, 撒上糖桂花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暖胃止痛,补益脾肾。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7)

桂花香气浓郁,滋味醇香适口,搭配红茶,可促进食欲、助消化、暖胃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但又想喝茶的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

做法:每次冲泡桂花的量不能太多,水温不要太高,一般在85摄氏度左右,可以先少倒一点温水,让花和茶都充分滋润一下,最后再把水注满,浸泡2-3分钟便可以喝了。

秋天很多人觉得皮肤干燥,或由于上火而导致声音沙哑,经常喝喝桂花绿茶或桂花乌龙茶,也可起到缓解作用。

此外,在吃过月饼和大餐后,来一杯桂花茶,也能很好的解腻哦~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8)

中秋果品,柚子正当季

中医认为,秋季要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多吃一些酸味的蔬果,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

柚子刚好属于酸味食物,又是中秋当季水果之一,特别是平时容易口干、口苦、口臭、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的人,在过食月饼、饱食大餐后,这些油甘肥腻的食物更易加重体内郁热的情况,这时候就非常适合来瓣柚子吃一吃。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9)

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对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

吃完柚子肉,把柚子皮留下来做菜,既能用果皮的温性来调和果肉的凉性,减少对脾胃的损伤,又能非常好的发挥柚子健脾理气,润燥养肝的功效。

或者柚子肉和柚子皮一起炮制,比如自制「蜂蜜柚子茶」,非常适合大家在这个天气进行调养。

蜂蜜柚子茶

食材:柚子1个、蜂蜜500g、冰糖100g、盐、清水。

做法

1. 用盐将柚子洗净,用刀将柚子皮尽量薄地刮下来,将刮下的柚子皮切成细丝,用盐水浸泡1小时后放入清水,中火煮10分钟,去除苦味;

2. 剥出柚子肉,撕成小块;用料理机打碎;

3. 把处理好的柚子皮和果肉放入锅中,加1-2碗清水和冰糖,用中小火熬1个小时,熬至黏稠,柚皮金黄透亮即可。熬的过程中要经常搅拌,以免粘锅;

4. 放凉,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即可;

5. 装入密封罐,放在冷藏室存放,饮用时用温水冲泡。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10)

同时,此时要记得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防止肺气太盛。

中秋时节,防疾是重点

进入中秋,暑气由盛而降,进入“早晚凉,中午热”,日夜温差变化大,暑气渐退。

但秋老虎还会做最后的挣扎,当它发威时,天气又闷又热,这种凉热不定的天气,最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

这里给推荐大家一碗茶饮,入秋后可在家中常备「姜苏茶」,预防感冒健强身体。

姜苏茶

食材:生姜、苏叶各3克

做法:生姜切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11)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此外,中秋时节燥邪袭肺,饮食应以健脾润燥为主。

适当多补充水分、吃一些银耳,芝麻、杏仁、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养肺润肠。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12)

在绵延千年的传承里

中秋节早已成为

蕴含“中国味”的符号与象征

月满花语,情深意浓

值此中秋佳节

甘草医生祝大家

家好月圆人长久

中秋佳节共团圆

健脾养胃粥的做法大全(中秋应季的一粥一果)(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