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近日,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前多了一条专为拉包工们开辟的“拉包通道”,是为杭州首条。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1)

据统计,在四季青仅仅是登记在册的拉包工就有700多位。每天,他们从仓库到达店家的拉包总次数在2万趟左右。

这次拉包通道的设立,对于拉包工们有没有更方便更安全呢?

今天(12月6日)上午,小时新闻记者来到四季青一探。

拉包通道位于杭海路的北侧,起点靠近常青休闲女装市场和杭派精品服装市场之间,是一条和非机动车道共用的通道。

地上留存的车位痕迹可以看出,这条通道是由路边临时停车位改造而来。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2)

通道的终点是清江路,全长约400米,贯穿了四季青的核心区。虽然已经过了最繁忙的时间,还是有不少人拖着大包小包,步履匆忙地行走在通道上。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3)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4)

一件红色的拉包工标志马甲,一辆老虎车,不愿说姓名的249号安徽大姐,已经在四季青干了20年拉包工了。

这是她今天第一趟活,从女装市场到清江路附近的车站,3大包的女装。“前面等单、拿单,慢慢开始出活了。”

跟着大姐走了一路拉包通道,除了需要避让路过的电动车,整体还算通畅。“以前要么走机动车道不安全,要么走人行道人多车多速度慢,现在好多了。”

短短400米的路,小时新闻记者走一趟已经出汗,何况大姐还拖着百来斤的货。“这一单能挣十几块,一天能跑十几趟,还行吧。”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5)

今年65岁的程大伯还拖着老虎车在等活,他从安徽黄山来拉包也有20年了,“城里的同龄人都已经退休5年了,我们还在为生活打拼。”

因为每个市场都有熟悉的拉包工,所以一般程大伯只在四季青苏杭市场一带找活,“如果有单子了,熟悉的摊位老板都会电话叫我。”

下半年是苏杭市场的淡季,每天单子不多,相较于旺季,程大伯每天都会晚起2个小时,8点才来市场。

“旺季市场门口能有二三十个拉包工,你看看这会儿才5个。”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6)

苏杭市场门口的老虎车。

昨天程大伯开了两单,赚了60元,“每天房租40元,吃饭我都吃最便宜的鸡蛋面9元,好一点去吃个带大排的盒饭就要20多了。”

对于拉包通道,程大伯说淡季还是方便的,送货快了不少。“旺季要看看,毕竟那个时候拉包的多……”

10点20分,路对面一个小店老板招呼程大伯去拉货。“第一单终于开了。”匆匆打了招呼,程大伯就拉货去了。

在四季青最火爆的市场常青休闲女装市场门口,有相对最多的拉包工,大家都伫立在大包小包之间,等着活。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7)

来自河南的房大哥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已经开了一单了,15块。”才干了两年拉包工的房大哥,算是这里的新人。

来杭州之前,他在老家跑货车。“有个老乡在这边做拉包,感觉挣得不少,就来了。”结果这两年遇上疫情,生意不如过去,“不过,货车市场也不好,差不多吧。”

淡季7点,旺季6点,基本上市场开门房大哥就在门口了。“这两天能开个六七,挣百来块钱,如果实在没生意,还可以跟着人去打包,一天200元能接受。”

攀谈间,房大哥收到了摊主的电话。

“好的,河北的,好,马上来。”对于开单,房大哥洋溢着笑容。

外来务工人员进杭隔离(杭州首条拉包通道)(8)

据四季青的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拉包通道是11月底设置的,“我们取消44个沿街停车位,全市首创‘拉包通道’,并将其与机动车道隔离,人、车各分其道。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实现街区交通更顺畅。运行不到两周,街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市场方面还在杭海路(清江路-解放东路)加设了隔离设施和红绿灯,有效缓解部分行人随意穿行导致的交通拥堵,并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和外卖车临时停放点,多增一条西向东机动车道,提升车辆通行速率。

今年十月,中国服装第一街拉包侠服务联盟成立,致力于提升管理规范和日常秩序,并希望通过免费培训、权益维护等人文关怀,给拉包侠们带来归属感。

此外,服务联盟还将对从事街区拉包行业的全体人员及其车辆进行统一登记和编号管理,对加入人员开展线上 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并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车辆,进一步提升拉包侠服务联盟的整体形象。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