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作全民反诈(全民反诈的法律之剑)
价值23800元的微信
“你好,我是良渚新城派出所工作人员,你刚刚是不是接到了诈骗电话,千万不要相信,那是诈骗,停止一切操作。”
2022年6月的一天,浙江余杭辅警沈良平发出了这条“价值23800元”的微信消息。
彼时,家住余杭的伍先生刚接到一个自称为某客服的电话,称其大学时期办理了“学生贷”,需要及时注销。伍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网络贷款APP,正准备在该平台上贷款23800元并转入对方账户。看到沈良平发出的微信预警提醒,他方才恍然大悟。
2021年以来,日均下发预警指令超11万条,避免近3000万名群众受骗,全年共拦截诈骗电话15.5亿次,诈骗短信17.6亿条,这是今年3月公安部最新披露的数据。
反电诈的法律利剑
而就在近日,电信诈骗犯罪这一发案率最高的突出犯罪,迎来专门法律治理时代。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表决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反电信诈骗法的通过实施,是一次快速、精准回应社会需求的“小切口”立法,终结了电诈领域相关法规分散、法律层级较低的困境,不仅反映电诈发案之频繁、治理形势之严峻,亦足见对此类犯罪严厉打击惩处、保护老百姓“钱袋子”的决心。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由多链条、多层级、多环节构成的复合型犯罪形式, 庞大的上、中、下游黑灰产业渗透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各个环节。对此,此次通过实施的反电诈法专门强调了“源头治理”“全链条治理”和“综合治理”。
具体而言,反电诈法一方面强调从源头预防、打击和治理网络黑灰产业;另一方面更加侧重用户端保护,一手协调相关行业平台履行反诈职责,一手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反诈宣传,提高反诈意识。可以说,反电诈法的通过实施是在犯罪团伙——平台——受害者这条犯罪传导链条的每一环节以法律设计形式发力,实质性地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减少被害可能,为综合长远的治理搭建了框架。
反诈需要群防群治
其实,电信网络诈骗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深度嵌入数字时代的结果。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加速向线上转移,越来越多的资金交易以数字形式发生,而网络领域的数字风险和高流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如今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规模团伙化、技术专业化、作案跨平台的趋势,引流和诈骗模式也不断升级,诈骗过程周期长、环节多。
以十分典型的“杀猪盘”诈骗为例,犯罪分子瞄准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弱点,犯罪过程同时涉及婚恋平台、通信平台甚至网络金融平台等多个平台,时间长达1-3个月。同时,由于诈骗话术迷惑性极强,且资金交易大多是由账户本人操作,风险特征更加隐形、识别难度更甚。
因此,正如反电诈法所强调的“综合治理”一般,反诈不仅需要法律层面的顶层建构,更需要建立群防群治的全社会综合机制。
技术 人防,做好“反诈看门人”
·更全面:一场技术与心智的对抗赛
首先,诈骗依托于网络,防治也需要网络支持。在实际的诈骗案例中,有大量的资金通过微信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平台进行交易。因此,作为风险应对的重要参与方,电信、互联网平台可谓是“反诈看门人”。此次反电诈法的第四章明确规定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涉诈风险的监测、识别、处置等犯罪防范义务。
如今,反电诈与打击网络黑灰产业成为同时深度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充分搭建人防机制的重点领域,包括腾讯在内,众多中国科技企业都在共筑这道“反诈防火墙”,实现全社会的联防。
同时,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国家反诈中心也向大众推荐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多款反诈利器,不仅包括专注提供可靠信息、有效甄别的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云闪付APP“一键查卡”,更囊括96110预警劝阻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来电提醒“反诈名片”、“微信支付风险预警”等预警劝阻机制。
可以说,这是全方位地搭建了针对用户的“心智对抗防火墙”,旨在用交互式的风控技术,将受骗用户拉出“自愿支付”的剧情,意识到自己正在被骗。
以微信支付风险预警为例,从高风险交易弹窗,到15分钟的“转账冷静期”,再到防骗客服人工电话提醒,在预警和劝阻机制的构建上,可以看到腾讯正在向技术注入人情,以更具交互性质、更有温情的方式唤醒用户的安全心智。
·更精准:“精准推送”的反诈宣传
此外,反诈宣传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反诈一环。对此,反电诈法也有专门的规定,例如第八条规定要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群体等特殊群体的宣传教育。可以看到,反诈宣传正逐步走向分群体、分类型的精准宣传,有效对抗不法分子的针对性诈骗手段。
近日,在国家反诈中心的指导下,腾讯多部门联合开展“反诈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微信支付、腾讯守护者计划、微信安全中心、QQ、腾讯手机管家等部门,通过公益短片、趣味答题、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知识,提升社会公众的反诈意识。
全民反诈的背后,是数字时代风险对当下的法治安全与公民利益的挑战。提升反诈意识、扼止电信网络诈骗,既需要法律之剑,也需要技术之盾。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这既是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也是对风控技术的要求,只有不断增强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并搭建跨平台、跨地域的信息共享系统,才能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有效甄别和防范。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辰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