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

深秋时节,置身于北京北太平街上,京城独有的秋韵之中,莫不过在晨辉笼罩的古槐下,清唱一折京剧片段了。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1)

国槐是原产于中国的本土植物。树长的高大,种子可入食、入药。在黄河流域国槐生长旺盛,寿命可以长达千年。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2)

我们家乡在河北省正定县北部,当地把国槐果实叫“槐拉丹”。记得我小时候,同族三奶奶国槐果实做的一次“槐拉丹”饭,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我跟着堂哥庞志勇、堂表哥马凯等一群孩子,在树子到处收集国槐的果实。收集了有一大筐后,三奶奶先用水煮,后再用水泡,把涩味全去掉以后,折腾了三天,才做好,吃起来很有劲道,嚼起很香。三奶奶年轻时,用这种饭度过饥荒,所以她老人家不怕费工夫。等三奶奶过世以后,我们村再也无人会用槐树果做吃的了。据说,国槐果还是一种中药。

直到最近几年,父亲读完本草纲目,采下国槐花苞晒干泡水当茶喝,味道不错!

我对国槐最有印象的是郁达夫的散文《北京的秋天》。如今来北京陪父亲手术,看到国槐果实累累,感慨颇多。国槐在中国历史上,那是相当有故事的:

入围周朝天子的仪式树:三棵国槐

国槐在周朝地位很高,天子院里种了三棵槐树。《周礼》上面说:面三槐,三公位焉。 州长众庶在其后。

太公金匮》中,记载周朝的姜太公将它视为神灵的栖息地。在周朝,槐树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早在周朝,就有了“三槐九棘”的制度:即公卿大夫按位分分坐于槐树和棘树下,朝觐天子。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

三槐九棘代指三公九卿

“面三槐,为三公之位。”因此“三槐九棘”成为了三公九卿之位的代名词,国槐树也从一种常见的树种,逐渐成为了宫廷符号、官位别称。

齐景公为保护国槐立法

历史上,齐景公曾经下令,冒犯国槐的人治罪,伤害槐树的人,死罪。据我考证:齐景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通过法律形式保护动植物的国君。

原文是: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通“悬”)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将要)加罪焉(兼词:于之)。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3)

国槐成了政治常青树

我国历史上还涌现出现了众多通过借国槐之名言寓意于政治的词汇:

比如:

槐鼎: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

槐位:三公之位。

槐卿:三公九卿。

槐宸:皇帝的宫殿。

槐掖:宫廷。

槐望:有声誉的公卿。

槐绶:三公的印绶。

槐岳:朝廷高官。

槐蝉:高官显贵,

槐府:三公的官署或宅弟。

槐第:三公的宅第。

老子因槐树而受启发

老子小时候与小朋友在一棵大树下玩耍。

老子看到大树上写着一个“楠”字,就对小朋友说,这是一棵楠树。而在大树另一侧的小朋友则说,不对,这是槐树。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后来,两个人围着大树转了一圈,才发现树的一侧虽然写着 “楠”字,但另一侧写的却是“槐”字,实际上是一棵楠槐连理树。通过这件事,老子懂得了看间题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秦始皇与古槐

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统一中国东征,来到如今的平原县腰站镇,当时该地荒无人烟,为了辨明方位,秦始皇在这个地方堆土筑起一个高台,并栽下一棵小槐树作为标记,同时,又在这个槐树旁建了一个铁匠铺制造兵器以供部队作战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槐树慢慢地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周围居住的人也增多了,形成了村落。如今国槐树还活着。

据说,秦始皇在平原津渡口突发疾病,回咸阳路上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路经腰站镇,就在此槐树下歇驾,秦始皇病逝后运尸车曾停于树下。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4)

秦始皇种的千层槐(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项羽植国槐

在江苏宿迁,有一棵千年古国槐树叫做“项王手植槐”,据说,这棵国槐树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16岁时离开家乡时亲手栽种下的。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但这棵国槐树依然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堪称天下一大奇观,因此有“天下第一槐”的美誉。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5)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刘邦与国槐树

据说,刘邦从新丰鸿门遁逃后,一路快马加鞭。一口气跑了十多里路程,仍能够听见后边追兵呼喊声。如果此时刘邦继续西逃,很有可能被追兵追上。

在危急关头,刘邦觉得最好要先藏起来躲避一下。当他逃至今临潼护王村时,刘邦的战马无论如何也跑不动了。他只能将所骑战马拴在埝下一棵国槐树上,自己悄悄躲在槐树后暂且休息一下。

由于当时夜黑风高,追兵只知道沿着小道拼命地追赶,却没有想到刘邦还会藏匿于小道之侧的国槐树后面放个歇了。追兵自然是无功而返,而刘邦则因此幸免于难。

当时刘邦靠在国槐树下人困马乏,居然睡着了。他梦见一位白胡子的老头,须髯皆白,自称槐神,专门在这里恭候真龙天子。槐神指点刘邦从最安全的最近的道路返回咸阳。刘邦醒来后,连忙向槐树作揖鞠躬致谢,并按照梦中槐神所指的小道逃到咸阳。刘邦暗暗发誓:他日若能得天下,必赏封此国槐。

汉朝国槐遍长安

汉朝的宫廷内喜欢栽国槐树。槐树因此被称为“官槐”,几乎每一级官署和学校门前院落都有栽种。所以,人们称官府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槐树在大街两旁也开始种植。

三国文人王粲写国槐的《槐赋》

三国时著名文人王粲作《槐赋》称颂道:“惟中堂之奇树,禀天然之淑姿。超畴亩而登殖,作阶庭之华晖。形棉柿以条畅,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柢其弘深。鸟愿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襟。”

曹丕的《槐赋》

“有大邦之美树,惟令质之可嘉.托灵根于丰壤,被日月之光华。周长廊而开趾,夹通门而骈罗。承文昌之遂宇,望迎风之曲阿。修干纷其璀错,绿叶萋而重阴。上幽蔼而云覆,下茎立而擢心。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鸿雁游而送节,凯风翔而迎时。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违隆暑而适体。谁谓此之不怡。”

曹植的《槐赋》

赞美槐树是:

“羡良木之华丽,爱获贵于至尊。凭文昌之华殿,森列峙乎端门,观朱榱以振条。据文陛而结根。畅沈阴以溥覆,似明后之垂恩。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覆阳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鲜。”

这些赋也体现了三国时期文人崇槐、敬槐的实情。

科举之树:登科美其名曰:登槐

自唐朝以来,科举考试是古代读书人获取功名的唯一途径,槐也被衍伸为科举的代词,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年份称“槐秋”,考试的月份称“槐黄”。“槐花黄,举子忙。” 则用来指学子们准备科举考试的忙碌情景,借槐花以求官运亨通。槐使学子们心有“槐位”,并激发其学习的源动力,以求一举中第。

在太学也植槐树,国槐成了学子们的吉祥树。由此,国槐便成了科举中第的吉兆。很多地方的文庙也多植国槐应景。

赵匡胤与国槐

 一、赵匡胤拴马五花槐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骑马路过八岔路辛集村,当时正值三伏天,人困马乏。他把马拴在庙前的槐树上,走进了庙门去歇息,但庙外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赵匡胤心烦意乱,长叹一声,说道:“你们别乱叫了,让我好好休息一会儿吧,要是想叫的话,你们就到村外叫去吧。”顿时,蛙声戛然而止。谁知道蛙叫声刚停,马又“咴咴”地大叫起来,赵匡胤急忙出来,见马又踢又跳,把树弄得伤痕累累,他赶快勒住住了战马,十分惋惜地说:真不好意思啊,老槐树,是我连累了你,实在对不起,愿你以后伤口早日愈合,枝繁叶茂,花开五彩。从那后,这棵槐树的花居然真的由黄色变成了五种颜色。

二、赵匡胤与正定隆兴寺槐树不解之缘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隆兴寺原来叫龙兴寺,寺内有一国槐,传说赵匡胤统帅部队北征至此,拴马于此槐树下,人靠在槐树下正要休息,忽然有一群白鹤绕树飞了三匝。

赵匡胤心里暗暗称奇,发誓若君临天下,必重建龙兴寺。后来,赵匡胤果然如愿,下敕令建造龙兴寺。隆兴寺山门外现在仍挂有“敕建隆兴寺”的牌匾。

朱元璋缔造的大槐树乡愁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连年战乱,瘟疫流行,各地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山西省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人口相对较多。朱元璋为了补充其他省分的人口赤字,优先选择山西省作为人口输出大省。因为当时的山西有足够的人口向外省迁移,人口迁移之后,不会对本地造成太大的损失。虽然朱元璋出台鼓励外迁移民政策:凡原迁移的人家,分给种子,耕牛,免税三年。但还是没有足够的人外迁,于是出现官兵强制绑了老百姓双手,几个人拴一个绳子的现象,要大小便,先喊“解手”。人口迁移一直持续了50年左右。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6)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当时作为政府移民管理机构的广济寺,地处远在山西省洪洞县县城外的河滩上,这里场地比较宽阔,足够容纳大量外迁人员办理手续。在这宽阔的河滩,有一棵很大的国槐树,就成了人们记住家乡的唯一标志,所以山西洪洞大槐树就是日后千千万万迁移到他乡的山西人的共同记号。“问我祖先何处住,山西洪洞大槐树”。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7)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崇祯皇帝与罪槐

公元1644年4月25日,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在煤山上的一棵歪脖槐树上吊而死。时至今日,煤山已经叫做景山。

吊死崇祯皇帝的那棵槐树,还被顺治皇帝封为“罪槐”,曾经被清朝统治者套上锁链,顽强地存活了两百多年。

可以说,槐树与大明王朝的国运息息相关:朱元璋大槐树下人口大迁移,大王明朝以崇祯皇帝在歪脖槐树上吊而结束。

国槐树是中国的爱情树

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缘自老槐树当月老,促成一段好姻缘。让牛郎织女成为最浪漫的爱情故事。

国槐树是中国的菩提树

据说,陈抟老祖在老槐树下静坐悟道。日久天长纹丝不动。老鸹们居然在陈抟老祖头上搭了个老鸹窝。

我的家乡国槐树多

我们家乡河北省正定县县政府前边,有三棵几百年的国槐树,他们生生不息,见证着正定走向新的辉煌。在正定有很多故事与国槐树有关。

国槐上有什么可怕的(漫步北京话国槐)(8)

西柏坡的老槐树下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西柏坡,土坯房前,老槐树下,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毛泽东大手一挥:"进京赶考去!"

二○一三年七月十一日,同是西柏坡,站在九月会议旧址前,神色凝重,目光穿越历史。

结束语

而今漫步在深秋的北京城北太平街上,这里的国槐挺拔隽永,生机勃勃。在金色的晨光中,有关国槐的故事在脑海中翻腾不息。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期待着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的事业,如国槐树一样,千秋万代,无限风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