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韩语怎么说(十年韩语翻译经验)

提到我们中国目前最为流行的第二外语当属英语,去除一部分发达城市从幼儿园时期开始灌输以外,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英语学习的长征,从此持续学习很多年。
当我们进入职业学校或各类大中专院校之后,会产生学习其他外语的机会,但无不是像学习英语一般,在学校里按照固定的流程和模式学习。

十年韩语怎么说(十年韩语翻译经验)(1)

我们通常的学习方法是:先学习某种语言的音标或字母,掌握发音→背诵单词、学习语法→学习课文并熟练背诵→按照“听、说、读、写”分类练习→积累到一定阶段考试或考级→应用
不管是国内大学的韩语系,还是韩国大学的语学堂,也都基本按照这样的思路教学:首先学习元音辅音四十字母,从而学会拼读单词,之后进入课文学习文中的单词、语法。初级时掌握一些常用句,中高级后通过学课文的方式逐步累积更多的单词和语法,丰富自己可运用的语言的量。其实从这个过程我们能看出,“听”和“说”是练习机会较少的,阅读和写作部分较强,所以大部分外语学习者习得的是“哑巴外语”。
在这篇文章里,结合学习历程和经历,我将给大家介绍在韩语学习当中的五个经典“误区”,并颠覆传统学习法,为大家打开新的韩语学习方式。希望刚开始接触韩语的/学习到中途丧失兴趣的/对韩语累觉不爱的小伙伴们,能利用这些小窍门愉快的学习。


误区一:要学好韩语首先要积累大量词汇 正解:可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累积词汇
如果评选学校老师们的常用语,“多写几遍就背过了”这句话肯定能入榜——至今仍能回忆起在学校学习英语时,左手教科书、右手草稿纸,边一遍遍抄写单词,边默诵的情景。诚然,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是决定我们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懂的词多了,听懂的就多,会说的也多,阅读和写作也通通能受益。
传统的累积单词量的方式,是背诵课本中的单词,或者索性刷单词书(特别是备考时)。比如我参加韩语中级考试时,专门买了一本韩语中级考试必备单词书(最后只看了十几页就搁置了);参加高级考试时,更是将近五年的高级考试当中出现的陌生单词都整理下来,写在单词本中背诵——结局是背了忘、忘了背,最后四百分的总分考了一百分出头。
从韩国留学回来之后,因为就业需要我又参加了一次韩语等级考试,但这次考试是裸考的,最终四门考试平均分89分(有三门接近满分,分数低是被写作拖了后腿)。
其实背单词的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通过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自然增加词汇量——这也是我第二次考试不背单词,裸考就能通过的原因。“在句子当中背、在课文当中背”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在国外的同学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韩语,为了顺利的沟通,会刺激自己将听到的不会的单词都记忆下来;在课堂学习、在超市购物、浏览韩国网站等,无不会遇见许多生疏单词,根据我的经验,同样的单词遇到三次左右,就能自然记忆下来了,不需要额外背诵。记忆力好的人,会记得更快。在国内的同学,语言环境可能差一些。我们可以通过看韩剧、韩综,听韩语歌等,在情境中记忆单词,达到自然背诵的目的。
当然这种自然背诵单词的方法,需要大量的“输入(input)”,只是偶尔接触到新单词的话,此种方法是不成立的。

十年韩语怎么说(十年韩语翻译经验)(2)


误区二:所有的语法都很重要 正解:只需学好最常用的语法即可
与韩国人打交道近六年的时间里,我发现不管是最初磕磕巴巴的交流,还是现在的畅聊无阻,用到的语法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用的极其简单、常用的语法。
课本中我们能学习到很多“高级语法”,但它也仅存在于教科书中。参加过韩语高级考试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六级考试当中出现的语法仅仅是“书面”的,生活中几乎不可能用到。因此,花费大力气记忆某个语法的几种含义,分别的组词造句练习等等学习方式都是浪费功夫。就连许多常用的语法,虽然有几种释义,常用的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学好初中级语法,因为它们是我们会经常用到的,高级语法做到知道意思,能应付考试即可。


误区三:发音相似的字母要严格区别开来 正解:随着韩语水平的提升,发音会自然趋向标准化,初学发音时不必严格区分
韩语字母有几对发音相似,学习的时候中教通常会告诉大家如何区分这些发音,比如“ㅐ”和“ㅔ”,一个大口一个扁口;再比如“ㅓ”和“ㅗ”,一个扁口一个圆口。有时大家实在混淆,去问外教怎样区分,外教则通常会告诉我们它们发音是完全一样的。(汗……)
在给韩国人做家教的时候,有时候被问到一些问题,我会回答他们“没有为什么,这是中文的习惯用法。”——看起来是不负责任的一句话,但它是一句实话。韩语的发音也是如此,在韩国人看来它们是没有区别的,你不论怎样发音给他们听,他们都觉得对,都可以听懂你在说什么。
大学时字母的发音虽然认真学了,但感觉真正说话时,并不能把所有的发音规则体现。后来到公司做了翻译,平均每天应用韩语交流六小时左右,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发音改变了,之前需要刻意区分的口型、舌头的位置等,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微小的调整,不需要再刻意的记忆。我想,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听”的多,一方面是因为我“说”的多,所以在不断的模仿与练习过程中,发音逐渐精准起来。
所以,最初学发音的你,大胆的开口说吧,把调整发音准确度的任务放到后面慢慢来做,事半功倍。

十年韩语怎么说(十年韩语翻译经验)(3)


误区四:要模仿韩国人的语调才算口语地道 正解:先学会说,再争取语调正确
大学时,我会在书上画很多圆圈和点点来标注老师的语调。比如有升调、降调,甚至有波浪线来代表某个语尾要拐几个弯说出来。但是课文并不等同于日常对话,语调是不丰富的,基本都是一个语调通篇课文读下来。
那时候偶尔会发现,看几天的韩剧或韩综后,说话很明显就会“矫情”起来,升调起起伏伏,听的人直起鸡皮疙瘩。
再后来去留学回来,发现学说话不再借助于一句句的学习、模仿、标注,而是可以自己创造每个句子用怎样的语气,我才懂得一个道理:
你只管学好韩语就好了,语调是自然形成的。
前提是多听。
听就好了,不用刻意过脑子,听多了,自然说得一口标准的首尔话。


误区五:基础扎实是学好韩语的前提,每个知识点都需要掌握好 正解:大胆的放弃一些细节,韩语水平提高后再查漏补缺
在第一篇文章里,我有告诉大家我学习韩语非常的不勤奋。回想当年发音学完后都两个月过去了,我读课文还是有困难——因为我没背过四十个字母的发音。更别提音变的规则,双收音该发哪半边……
在经历了四年痛苦的记忆→忘记→再记忆的无限循环后,我仍然没有记住这些规则。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我成为一个发音标准的翻译。我发现:
首先我听的、说的韩语多了,韩语水平提高后,自然而然可以发出音变后的音,而不需要看到前边的收音与后边的字母组合后反应这到底是音变当中的哪一种、需要怎样变;
第二是我一直记不住的双收音只需要记住例如“닭(鸡)”等几个常用词的发音就好了,剩下的生活中根本用不到。
再比如说韩语的数字有两套发音,固有词和汉字词,我用固有词只能记住十、二十,三十以上就记不住了……这又怎样呢?翻译的时候,我基本只用到了汉字词而已。
当然并不是提倡大家像我一样不努力,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当然更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大量的背诵和追求细节抹杀了学习兴趣,只需要在以后应用到的时候慢慢查漏补缺就好。

说到学习韩语如何“偷懒”,我大概可以封自己一个专家称号了。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五个关于韩语学习普遍的看法,同时告诉大家如何用“窍门”来避开这些外语学习的拦路虎,轻松、省力的学习。内容虽不全面,仍然希望得到大家的喜爱、支持,让我们在韩语学习之路上互相扶持。
所以,还不放下手头的事情,学韩语去!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

1.先关注作者~ 您的关注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2.再私信我“韩语”我将与你分享我全部的韩语学习经验以及零基础韩语学习教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