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题材的作品(杨海波作品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

春节题材的作品(杨海波作品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1)

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

又是一个中国新年临近,在物质不再缺乏的今天,除了春运,中国的年味儿似乎越来越淡。对许多人来说,过年的最大意义可能只是延长的假期而已,但对于在海外的游子而言,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

印第安纳州是美国华人数量最少的州之一,有别于华人聚居的加州。我在那里留学期间,春节没有锣鼓喧天的游园会,没有州长向华人发表春节贺词,也没有法定的春节假期。对于我们这些留学生而言,国内的新年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有多少次同学一起聊天的时候,说梦到回家过年吃饺子,放炮仗,可一睁开眼睛,能闻到的,只有冰冷的空气。身在国外,年轻的我们都开始懂得珍惜,明白那最平淡的恩赐都能成为我们最幸福的梦想。

于是,我们开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制造新春的气息,并把这气息带给他乡的人们。很少进厨房的我们,使尽浑身的解数,把一盆盆家乡的美食端上了餐桌,把一幅幅春联挂上了宿舍的墙壁。我们甚至请来当地唯一的舞狮队为大家新年舞狮祈福,好让我们身边的外国朋友看看,那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古老文化,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也能展现它独特的魅力。我们邀请校长为狮头“点睛",用英语为美国的同学献唱;我们让许多外国同学第一次吃到了汤圆与饺子;我们的美国同学第一次有了属于他们的中国书法作品,而上面写着他们自己的中文名字。

我家拜年先敬老

小时候,自我记事起,便知道在过年时,大年三十的晚上有这样一个项目:先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中途,父亲给我们孩子分发压岁钱,结束后,母亲给我们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然后,父亲挽着我的手,摸黑走夜路,分别到奶奶、外婆家给她们拜早年。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地向前,过年乐得我手舞足蹈,若不是_路上父亲紧牵着手,只怕是我要插翅而飞了。那时,携带的年礼也很简单,一包糖,一包柿饼,外加三五元钱。钱物虽少,但里面却包含着晚辈对长辈一片浓浓的孝心,用父亲的话来说是:“一年下来,总得对长辈有个交代。”长到十多岁时,大年三十晚上的节目安排有了一点小小变化,那就是不再由父亲挽着我的手,而是我们兄妹俩手拉着手一路蹦蹦跳跳地向奶奶外婆家走去,给她们拜早年去。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也为人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开始由我挽着孩子的手,去给二老拜早年,回首往事,真让人感叹不已,生活中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在我挽着我儿子的手去给老人拜早年的情形与当年父亲挽着我的手何等地相似啊!明显的变化是如今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给老人捎去的年礼不再像当年那样寒酸。虽然有的长辈已作古,但我们家风依旧。

我家敬老的传统绵延至今,就像田径赛上的接力棒,先由我父亲执着,然后传递给我,如今已交到我孩子手里。先敬老成了我们家过年的传统保留节目。衷心祝愿这传统在我们家能代代相传下去,直到永远。同时也祝愿在全社会的大家庭里让敬老的优良传统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使除夕夜的爆竹声里,也同样洋溢着千家万户的敬老情。


春节一个特别的词

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有一个最招人喜爱也最醉人的词:春节。它像摆在历史果盘里一枚沉默不语的果实,任人咀嚼,供人品味。它的核是经过几千年风雨洗刷过的那种,很凝重.也很清香,在人们面前晃动着,使大人孩子都像吃了兴奋剂似地围着它的光环舞蹈。

不同的时代,春节这个词始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它因众人的一种聚会或活动而形成,以后渐渐成为人们一年四季下来的“总结"与“发言”。在漫长的岁月里,春节的姓氏未改,但身份还是随不同的时代在不断变换着。燃烛守岁,细听漏滴,畅饮屠苏(一种驱邪醒魂的酒),合家欢庆;其乐融融——这是春节很遥远的过去时了。当然,在那遥远的时光隧道里,我们也会听到“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清凉,以及“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感慨。“春节”这个词在发展中,逐步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中心词。它从不随便发出声音,但却把身影清晰无比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我在很小时,也很清晰地感受过这个词。还未入腊月,就扳起指头数日子。我们对这个词满怀着希望和激情。春节像一个天外的客人如约而至,快乐的孩子围着它唱歌跳舞,打雪战,踩高跷,直把小小山村给闹翻过来。假如看到母亲买回了六尺新布,看到父亲拎回了两斤猪肉,就从心里真心实意地来感谢春节,认为只有春节才会有这魅力,才让我们通向快乐而洁净的乐园。这是有关春节的真实的过去时。

中国人过春节,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春节,凝结了国人太多的向往和期盼。它是一年的过去,是又一年的开始,所以现在的人们把它打扮得很时尚.很鲜艳。衣食温饱早已解决,吃年饭兴起去饭店的热潮,QQ问候,微信祝福,网上贺卡,旅游过年等等,把一个本来很传统的春节变得现代而个性,充满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选择在春节期间办嫁娶大事,也是中国春节的一大特色,趁着春节的喜庆气氛,给年轻人的婚姻喜上加喜,是一件吉利又如春天一样圆满的事情。

有位名人说过: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春节也一样,越是传统的精神越是现代的。当我们站在二十年、三十年前,眺望一下春节的“将来时”,一定会发现春节这个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多么的纯洁而可爱,每和它亲近一次,人的心灵就会受到冲刷和震撼,当我们在想着花样去过好传统的节日时,一定不要忘记它传统的根,这样,在春节这个特别的词语身上,就有许多新的意义等着人们去发掘,去为它命名。


带“鸡”字的成语

鸡与人类的关系由来已久,鸡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古至今,鸡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家禽。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带“鸡"字的成语,其中,褒义词有“鸡犬不惊"、“闻鸡起舞”;贬义词有“鸡犬不宁”、“鸡犬不如”、“鸡犬升天"、“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零狗碎”;中性词有“鸡虫得失"、“鸡皮鹤发”、“鸡犬不留”、“鸡毛蒜皮”、“鸡口牛后”、“鸡尸牛从”等等。


回家过年好

家,是浓浓的牵挂和醇醇的亲情。我们向往家,不仅仅因为它是安身栖息之处,更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的寓所。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农村的老爹早就打电话问我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春节是否要回家?当时我的心猛地缩了一下,忙搪塞说工作忙、家事杂。放下电话,忽然悔悟:自己在骗老爹呀!树高万丈,叶落根,自己灵魂的归宿,依然是那生我养我的爹娘的家啊,仍是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山里乡村!

每次回家过年,爹娘在村口迎接儿子携妻带子的热情,乡亲们寒喧问候的笑语以及在乡村夜晚的鞭炮声中向爹娘磕头拜年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令我深深感受到长辈的胸怀,才是真正的家。

回家过年,自己可以象孩童一样,盘算着爹娘准备了多少自己爱吃的东西,可以睡几回懒觉,让爹娘唤几次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温暖的被窝。吃过年夜饭后,远远近近的鞭炮

声开始密集起来,自己就陪着爹娘一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唠叨家常话题,谈农村改革、乡村变化,单位里的人和事,虽洗不尽常年蜗居城市的繁华,但父老乡亲那憨厚纯真的笑容,四季茂密的柏树林,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野空气和田园散步的悠闲快乐,已将往日在都市生活的拥挤和紧张抛得无影无踪,心境一片释然,一片轻松。

回家过年,不在乎回家团圆的路途有多遥远,有多坎坷,在和睦温馨的节日里,陪伴爹娘,关照他们的健康,欢度良宵,共享天伦之乐,不就是家最美好的诠释?


春节题材的作品(杨海波作品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2)

年夜饭

年夜是辞旧迎新的团圆饭,到了这一天,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是在天南地北,还是海角天涯,都会水陆兼程、归心似箭地往家赶,以期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顿年夜饭。

要说起我国吃年夜饭的风俗来,就得去找晋朝周处的《风土记》了,它上面记载了“……酒食相邀,谓之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而别岁(即吃年夜饭)、守岁、分岁(压岁钱)的习俗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依循照搬着。

按照惯例,有几样食物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如鱼,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八宝饭,取其甜甜蜜蜜、喜庆吉利的意思;肉圆、鱼圆,取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意思;年糕,取其新年顺利、步步登高的意思;扬州人还喜欢在年夜饭桌上摆一碗红烧狮子头,因取其红润滚圆,取其红火团圆的意思;常州人在年夜饭桌上还得有碗馄饨,因其样子看上去像元宝,所以取其招财进宝、财源滚滚的意思;香港同胞还特别要加上一样发菜,取其兴旺发达、发财利市的意思。

从习俗上看,北方的年夜饭要比南方更加热闹、隆重,特别是在过去,因为有一种说法是从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刀,所有的菜在年三十晚上就得做好,所以一个大圆台面上密密麻麻地放满了美味菜肴。有些孩子个子小一点,连站起来也根本够不到放在桌子中央的那碗菜,不管全家人怎样放开肚子吃,也不会留下数不清的碗盘碟盆,而这正是辛劳了一年的人们所期待的——年年有余、连年有余。

除了丰盛的菜肴,北方人的年夜饭桌上还必须得有一个火锅,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兴兴旺旺,一般的火锅是用酸白菜、粉丝、肉丸垫底,上面铺猪肉、鸡肉、肚片等,条件好的再加进海参、鱿鱼、目鱼,就成为海鲜火锅。其次是一定要有饺子,因为吃上饺子才算过年是他们根深蒂固的习俗,不过这顿饺子要等到初一的钟声响过才能端上来,性急的人可不行哦。

当新年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刚才还睡意朦胧的孩子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他们怀里揣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兴高采烈地到外面放鞭炮、焰火去了,大人们则忙着收拾桌子、碗筷,这一顿年夜饭才算真正地吃完了。


作者:杨海波,陕西省宝鸡市文联作家。

作者通联: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园一区文联二号信箱328号 邮编:721000

(编辑声明:刊发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谨代表作者个人。网摘内容如有侵权,敬请及时联系处理。)

春节题材的作品(杨海波作品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3)

最具人文情怀的微刊《美读苑》,与你天天见。敬请关注,赐稿。投稿邮箱 : 403261280@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