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被人怎么评价(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审食其这个小人物)
引言:《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后世给予了它无数褒奖和赞美,鲁迅更是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带着屈辱之身完成了这项繁复浩大的工程。作为一部正史,《史记》承载着为后世记录历史的重大使命,司马迁也是秉笔直书力求客观公正。但通篇细读,我们就会发现司马迁在一行行文字中无意间表露和抒发出了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甚至某些时候带有很强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在司马迁对审食其的描写和评价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01审食其在历史上是个小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描写也着墨不多。审食其的出场是在楚汉争霸时期,彭城之战中,刘邦大败,刘邦的妻子吕后连同父亲刘太公一起被楚军俘虏,而俘虏的人中就包括审食其。在被楚军俘虏的三年中,审食其作为侍者几乎和吕后寸步不离。在这漫长而灰暗的战乱岁月中,审食其既给吕后带来了安全感又成为了吕后内心的依靠和支柱。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吕后和审食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有传言说二人之间由主仆关系发展成为了情人关系。具体二人的关系如何?在这里我们不好下结论,毕竟留给我门参考的历史资料不多。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自此之后,审食其成为了吕后身边的宠臣、红人。汉朝建立后,吕后甚至不顾宗制礼法和大臣反对,强谏把没有什么战功的审食其封为辟阳侯。而在刘邦死后,二人更是毫无顾忌、频繁往来。
《汉书·朱建传》记载:“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
吕后宠臣审食其
02审食其借着吕后的宠幸得以加官进爵、擅权专断。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
但是如此一来,朝堂中一部分大臣对审食其的不满和厌恶也随之而来。审食其想结交平原君朱建,但是朱建为人刚直不阿,不屑于同审食其为伍,一直不肯见他,这让审食其很是尴尬。过了一阵子,太中大夫陆贾来见审食其,并向审食其道贺说朱建的母亲死了。不明所以的审食其不明白朱建的母亲死了为什么要向自己道贺,原来陆贾的意思是朱建家里钱财不多,如果审食其借他母亲亡故的机会送上厚礼以表哀悼,这样就能结交朱建了。
《史记·审食其陆贾列传》记载:“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审食其按陆贾所说的亲自以百金相送,果然结交到了平原君朱建,这也为自己日后脱险做好了投资、打下了基础。
陆贾
03此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惠帝刘盈,虽然汉惠帝是一个仁慈的皇帝,但自己母亲和审食其的风言风语他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了他就不可能坐视不管,因为这关系到刘氏家族的名声和荣誉。于是在大臣一轮轮的弹劾下,汉惠帝大怒,决定诛杀审食其。平日里骄横跋扈的吕后此时却不好插手,毕竟自己心里理亏,因此吕后并没有站出来阻拦和反对。
《史记·审食其陆贾列传》记载:“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
司马迁这一句“吕太后惭,不可以言”算是神来之笔,寥寥数字写出了吕后面对自己宠臣即将被诛,但因自己的难言之隐又不好表态的复杂心情。
既然吕后救不了自己,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此时审食其想到了之前结交的平原君朱建,于是赶紧找到朱建寻求办法。朱建找到汉惠帝身边的近臣闳籍孺,帮他分析了当前的状况:“你深受皇帝宠爱天下都知道,现在审食其被人进谗言而下狱,大家都认为是你的主意。如果审食其死了,吕后不会怪罪皇帝而会把你杀了报仇,不如找机会进谏皇帝放了审食其,这样大家都会相安无事”。闳籍孺听了朱建的分析认为有道理,于是找机会向汉惠帝进言放了审食其,本来已经死期将至的审食其因为朱建等人的全力营救居然安然无恙,
汉惠帝刘盈
04司马迁对审食其的描写还有最后一段。
《史记·审食其陆贾列传》记载:“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於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这本是一段平常的记述,说审食其之所以能在吕后死后依然没被诛杀,全都是陆贾、朱建的功劳,但是细究下来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为什么这么说呢?司马迁所写《史记》以段落精简、用语扼要而著称,在写作中尽量用最少的篇幅把史实说清讲透,虽然是鸿篇巨制,但通读下来并无一丝多余冗赘之感。
而在本就不是重点的《审食其陆贾列传》中徒增了一段营救审食其的内容又是何故呢?要知道审食其是吕后的宠臣,是依靠和吕后的私情而加官进爵直至封侯的。至于他本人,可以算是既无才能又无武功,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被人厌弃的对象,这样的人值得去描写他怎么得救的吗?更何况司马迁描写陆贾、朱建等人多是“刻廉刚直”等语,那还为何要描写他们营救一个奸佞宠臣呢?这难道不是和自己的本意前后矛盾吗?
秉笔直书的司马迁
05其实我们只要略知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就能理解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作为汉武帝一朝的史官,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了句好话而被汉武帝下狱。当怒气未消的汉武帝治司马迁的罪行之时,朝堂上竟然鸦雀无声,没有人替司马迁说一句通融的话,恐怕也没人敢说。司马迁挺身而出为素昧平生的大将军李陵求情,而讽刺的是,当自己遭遇危难时,却没人愿意站出来为自己求情。这种反差是巨大而痛彻心扉的,此时万马齐喑的朝堂在司马迁的眼中就如同人间地狱,位列两侧的王公大臣也不是人,而是恶鬼妖魔。
司马迁别无选择,为了继承父辈的事业也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只能选择苟活,而代价就是要遭受极其屈辱的宫刑。其实宫刑也是可以免除的,条件就是要拿出一笔巨款替自己“赎身”,但这对于清贫的司马迁来说无疑也是一条死路,他更无法寄希望于在朝堂上缄默的同朝官吏替他出这笔钱,等待司马迁的只能是痛苦和屈辱。此时的司马迁多么羡慕审食其!即使是被世人唾弃的宠臣也有人出手相救,而且是不遗余力地全力营救,而自己为官半生,素来勤俭奉公、与世无争,反倒在危难时落得个孑然一身、遗世独立,岂不悲哉!
太史公司马迁
结语:由此观之,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审食其的描写名为写他人,实则写自己。司马迁将无法言说的情感和无处安放的思绪倾注在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历史人物身上,这既是对世间无道的愤慨又是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后世对于此段《史记》的描写有一段评语很精彩:“朱建之事,原无足传也,史迁乃津津言之,若深赏之,何也?盖迁之被罪几死,无人赴救,故感愤特详之耳。其实非公论也。”
参考资料:《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审食其陆贾列传》《汉书·朱建传》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