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

北京旅行笔记: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

北京美食很多,东城区位居北京市中心区,老北京风味美食小吃更多,吃货们不可错过的经典美食,主要有以下十种:

1,馄饨侯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1)

馄饨侯自古名扬京城,特点是皮薄、馅细、汤好、作料全。皮薄,放在报纸上能看到字。馅细,菜和肉有严格比例,肉讲究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馅非常均匀。一碗馄饨,10个皮为一两包一两馅,加在一起为二两,基本上不差分毫。“馄饨侯”的馄饨均为手工现场制作,馄饨汤是用猪的大棒骨,汤口儿讲究味浓不油腻,作料讲究一个“全”字,有紫菜、香菜、冬菜、虾皮、蛋皮儿等,味道极其诱人。

2,爆肚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2)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

3,艾窝窝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3)

艾窝窝是北京流传至今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最突出的特征是“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最初只不过是普通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由于进入皇宫后深得喜爱,自明代始一下子变得身价百倍,名震京城,成为京城有名的清真风味小吃,并被美誉为“御艾窝窝”。对此,在《北京传统文化便览》都有记载。

4,炸酱面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4)

炸酱面是北京最有特色的食物,也称为杂酱面,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吃炸酱面最讲究的是小菜,叫“全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只有两片子叶的小水萝卜缨,并浇上过年剩下的腊八醋。春深,在酱里放上鲜花椒蕊儿,称花椒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和丝。初夏则以新蒜、焯过的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炸酱面看着简单,但做的讲究,吃起来上隐。

5,老北京臭豆腐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5)

臭豆腐是一项流传于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发酵制品,但在各地的制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异。老北京臭豆腐分臭豆腐干和臭豆腐乳两种,都是相当流行的小吃。臭豆腐乳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臭豆腐在长沙、上海、台湾是颇具代表性的小吃,但老北京臭豆腐味道有独特之处,可谓“臭不可闻“,但越吧嗒嘴越香,值得品尝!

6,谭家菜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6)

谭家菜是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清朝又称“榜眼菜”,有独树一帜的色、香、形等特点。它的烹制方法以烧、炖、煨、靠、蒸为主,长于干货发制,精于高汤老火烹饪海八珍,咸甜适口,南北均宜,调料讲究原汁原味,制作讲究火候足、下料狠,菜肴软烂、味道鲜美、质地软嫩,是唯一保存下来,在京城扎根,并由北京饭店独家经营的著名官府菜。

7,糖耳朵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7)

糖耳朵学名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因为它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8,扒糕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8)

扒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爽口开胃,清心消暑。它是用荞麦面制成,一般与凉粉同时出售。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扒糕削成两头薄中间厚的长条薄片盛在碗内,浇上用麻酱、酱油、醋,加上红咸胡萝卜擦的丝,浇芥茉或辣椒或蒜末搅拌即可。

9,螺蛳转儿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9)

螺蛳转儿是北京小吃中面食中的一种,它的变种名为“干迸儿”。旧时的大酒缸店里,喝酒的人常常是要一碗酒,到烧饼店买两个干迸儿带着,既可当酒菜又可当主食充饥,所以北京人留下一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螺蛳转的质量要求丝匀、不乱、底正、呈棕黄色。 用手一压即碎,酥脆咸香,回味无穷。

10,炒疙瘩

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东城区十个必吃美食小吃)(10)

炒疙瘩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入口绵软柔韧,醇香可口。民国初年,北京宣武区虎坊桥有家叫广福馆的面食铺,根据顾客的需要,将面揪成疙瘩煮熟,拌上虾酱然后炒制,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后又将配料进行改进,使炒疙瘩名声大震,以它独特的风格为中国面食增添了新的花样,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