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以回报为目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要走心)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光明网无锡10月9日电(通讯员陈敏 记者苏雁)在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周三下午是雷打不动的“志愿行”时间,全院9000多名学生以班级、社团和项目为单位,奔走、活跃在养老院、民工子弟学校、火车站等城市的角角落落,城院“红色小马甲”成了锡城一抹最暖心的色彩。
“全员参与、学生主导,这是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最大特色。”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建宁表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学以致用、回报社会的重要方式,但不能停留于3月5日学雷锋、九月初九去敬老院的形式。要引导学生由心出发、培养志愿服务精神,这样的志愿服务才能“走心”不“走形”。
引入专业志愿服务培训
“志愿服务不是锦上添花,而应该是雪中送碳;不是单向付出,而应该是在帮助别人中收获快乐……”这是无锡城院团委在给新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做志愿精神专题培训,接下来还有针对特定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战”业务培训。
无锡城市学院团委副书记陈文婷告诉记者,两年前,学生参与彩虹桥志愿服务项目,任务是与自闭症儿童谈心,可结果不少女生都哭着回了学校。一问才知道,是自闭症儿童抓了女生头发、她们觉得很受伤,“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很强,但为何做、如何做却缺乏指导,学院也是从那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
自此,学院团委协同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老师和辅导员,讨论、制定了“认知学习+技能培训+精神培养”的系统志愿服务培训计划:针对全体学生志愿者做志愿精神、自我保护等专题培训;针对参与具体项目的学生做专业技能培训,比如了解受助群体心理需求、与特定人群的交流沟通技巧等。
“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帮助到了别人,现在参加志愿服务很有成就感!”如今,全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9000名学生全部在“志愿者服务系统”完成注册、登记,每个同学平均每周参加志愿服务1-2次、人均周志愿服务时间达到1.5小时。
每一场志愿服务都精心“排练”
一组33页的PPT课件,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志愿者代表黄丽同学讲得声情并茂、游刃有余……5月12日是母亲节,城院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来到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现场教授特殊儿童用啤酒盖做装饰小花送给妈妈。
“PPT课件、啤酒瓶盖、颜料等等,我们一周前就开始准备了!”黄丽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一的学生,她告诉记者,为了母亲节主题志愿活动,志愿者小分队提前半个月就跟教康中心老师联系、协商方案可行性,“PPT演讲我已排练了一个礼拜,比自己上课做PPT报告还认真”!
“每一场志愿服务都需要‘排练’,这是我们的坚持。”无锡城院志愿服务工作指导老师李红梅告诉记者,一方面,以班级、社团和项目为单位的志愿服务,对应由团支书、社长和项目负责人提前至少两周与被服务单位或个人对接,确定服务主题和内容;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必须参与具体志愿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讨论、确定和“排练”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志愿服务也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李红梅表示,志愿服务要“走心”必须从需求出发,学院引导学生志愿者与服务单位和人群主动沟通、提前策划,让学生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用心。
让学生做志愿服务的发起者
无锡城院计算机控制专业大二学生师为涛,上一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间121个小时,是学院的“志愿服务明星”,今年他还开始发起、策划志愿活动。
上半年,以无锡滨湖教育康复中心为基地,以帮助自闭症、脑瘫等特殊儿童为内容的彩虹桥志愿服务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师为涛一边参与其中,一边从教康中心负责老师处了解到,由于资源有限、还有不少脑瘫儿童只能在家里艰难生活着,老师特别提到了一个想学电脑的脑瘫姑娘王南(化名)。
“我学计算机的,可以上门给她辅导啊!”师为涛便开始在心里筹划起来,他跟中心老师要来了王南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召集来同样热衷志愿服务的赵文娟等几个同学,排课表、做教案,每周两次为王南辅导计算机基础技能,“王南的愿望是通过电脑与这个世界沟通甚至自食其力,我们尽力帮她实现”。
如今,脑瘫儿童王南的定制辅导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逐渐发展成了彩虹桥志愿服务项目的延伸品牌——“送教到家”,下一步将有更多的学生志愿者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去。师为涛告诉记者。
据了解,由城院学生发起、由学生策划的志愿活动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比如针对儿童缺乏体育锻炼而发起的“走向阳光·走向操场”、针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假期生活的“童梦园”等等,“学生能关注社会、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便是我们鼓励学生做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