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网菲律宾博士认证(批量引进菲律宾博士)
邵阳学院校门。 图/邵阳学院官网
筑巢引凤,重金引才,对一所大学而言,本是好事情。但这两天,恰恰是一份校内人事公示名单,把原本寂寂无名的邵阳学院送上了热搜。
这份公示名单显示,邵阳学院今年一次性引进23名博士,全部毕业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就读时间均是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并且,这23人中,除1人为校外引进外,其他22名后面都备注为“毕业返校”。这就意味着他们攻读博士学位前,都是该校的员工。此外,邵阳学院给这23人均落实包括科研启动经费在内合计84.4万的引进待遇。
对于此事,据媒体报道,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关注到了网上的相关舆情,省教育厅正在与邵阳学院衔接处理,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学校。”
到底是师资提升还是学历注水?
在当下国内高校,普通博士生进高校能享受如此待遇,其实并不多见。根据这则公示,兑付上述23名博士的待遇,该校总计需花费近2000万元,学校力度也不可谓不大。
按说,一个高校一年引进23名博士,这数量并不算多,但邵阳学院的这个公示名单引爆舆情,网民一是质疑菲律宾这所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博士的培养质量,二是邵阳学院把自己各个不同学院专业的老师一股脑送到这个学校,用两年多时间就拿到一个“哲学(教育学)博士”。
据报道,这两年多时间,因为疫情等原因,老师们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国内靠网课完成了学业。邵阳学院这番“操作”,到底是师资提升,还是学历注水?
目前,据新京报记者核查,这所亚当森大学,已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纳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名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此前留学服务中心陆续收到多起举报,反映部分国外院校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其中就包括亚当森大学。
该中心相关人员进而提醒,“如果您未申报亚当森大学,建议您慎重考虑。如果您已经在亚当森大学读完,可以提交材料递交给审查部门对学历进行认证。”可见,亚当森大学的办学品质,并没有那么牢靠。
相关公告页面截图。 图/中国留学网
其实,邵阳学院这种做法,在类似院校中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下国内高校生态,可以发现,被“注水”的,不只是教师学历,还有以学术论文为主要形式的科研成果。
国内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水涨船高,很多学校便盯上所谓“国际发表”。由于这类发表需求形成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专门为中国学者提供国际发表服务的各类机构。
由于境内外信息的不对称,让国际发表变得异常鱼龙混杂。一方面,国内优秀学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有一些质量低劣甚至存在严重造假的学术论文,也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国外一些学术期刊上。这些年频频爆出一些国际学术期刊针对中国学者的撤稿事件,只是国际学术发表市场混乱的冰山一角。
许多高校的老师就用这样的所谓成果,拿了不菲的奖励、评了职称,有些甚至戴上了各类人才帽子,名利双收。而一些学校也觉得这样的国际发表在各类评估中加分,在各类排行榜上提升了学校学科排名。
至于真实的学术水准到底怎么样,学校并不关心,一如邵阳学院一次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引进”23名哲学(教育学)博士,是否真正提升了师资水平,可能也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
相关公示页面截图(部分)。 图/邵阳学院官网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焦虑
邵阳学院是2002年经几所专科院校合并后升格为本科,属于所谓“新建本科院校”。在当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这些院校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发展焦虑。但它们显然更热衷于提高师资中的博士学位比例,似乎并不真正在意师资水平。
那么,为什么这些学校的发展焦虑没有催生学校对发展质量的真正关注?
邵阳学院一位二级学院的院长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多次强调这是学校的无奈之举、权宜之计, “但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这位学院院长的话,为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了思路。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尽管一直强调形成多层次的高等教育格局,强调特色化办学。但是,在办学实践中,一些高校把发展目标和模式,都紧盯着一些金字塔尖上的研究型大学。无论是按部就班还是跨越式发展,都是要把专科升为本科,把学院变成大学,要申请硕士点、申请博士点。
在这种发展通道上万一受阻,发展焦虑就可能演变成生存危机。这需要目前的各类评估机制与评估标准真正符合办学实际,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学坚守底线和立场,切实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而不是靠走歪门邪道。
对于邵阳学院的事情,有关方面需要切实介入调查,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涉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所谓的“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不是学历注水的理由,更不是弄虚作假的借口。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需要调整一下管理思路,从根本上减少各种评估活动,对确有必要的评估,不妨细化优化评估指标,鼓励高校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领域的申报、评估、考核都需要回归办学初心,走真正提高培养质量的办学道路。
撰稿/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徐秋颖
校对/陈荻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