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

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远洋航行活动,也是15世纪末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开始之前整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航海活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在航海界亦或是史学界,大家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航海范围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未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从印度洋斯里兰卡的一个城市中打捞的一块明代石碑,上面的内容经过翻译之后,竟能解决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疑问。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1)

印度洋石碑

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的一个名为加勒的城市里,发现了一块来自中国明代的石碑,通过对这块石碑上的碑文解读,这才确定了这就是当年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途经斯里兰卡所留下的石碑。

这块石碑的出土,无疑证实了在郑和下西洋期间,确实曾经来到过斯里兰卡。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2)

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来到锡兰山,也就是如今的斯里兰卡,但是因为当时郑和所率领的船只众多,人数规模巨大,斯里兰卡人对这只陌生的船队显得警惕而不友好。

面对这种情形,郑和只得率船队离去。

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特地为拜访斯里兰卡作出了充分的准备,除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瓷器之外,还有一块刻着三种文字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也就是我们后来发现的这块石碑。

然而,这本该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相交的好事,但是到最后却演变成另外一种冲突。

明代《殊域周咨录》对此事有这样的记载,据称,当时郑和去到斯里兰卡,将准备的金银礼物布施给当地的寺庙,以示明朝大国之风貌。

斯里兰卡王国当时被称作锡兰,坐落于印度洋上。

它在地理形态上表现为一个梨形的岛屿,被马可,波罗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岛屿。

因为斯里兰卡重要的地理位置,它的最大城市科伦坡也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

若要从马六甲海峡驶往印度,无论是沿岸而行,或是横穿孟加拉湾,斯里兰卡都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3)

根据记载,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却并非一个胸襟宽广之人,他借助斯里兰卡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劫掠过往的船只,而在看到郑和的船队之后,贪心不足,想要发动战争占据船上全部的财产,结果被郑和所率领的船员打败,而后将其押送回了南京。

不过,明成祖朱棣认为他是“蛮夷禽兽耳,不足诛”,因此仅仅是将他关押了一段时间,然后另立斯里兰卡国王,随后将其遣送回国。

这段历史在斯里兰卡的历史中又有不同的记载,他们认为当初郑和是看中了锡兰山寺庙中供奉的佛骨舍利子,索要不成,最后才发动了战争。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4)

不过,后者显然缺乏历史和逻辑佐证。

1459年时,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还曾经特地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带了许多财宝来中国进贡,以图增进与明朝的交往。

只不过,这个时候明成祖已经崩逝,郑和也已经离世多年,斯里兰卡王子因为不适应中原的气候只能去往气候温暖的泉州养病,修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准备启程返回斯里兰卡。

恰好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因病过世,其外甥趁王子在外多时,趁机发动政变,不仅将国王的嫡系子孙消灭殆尽,甚至派杀手不远万里来中原刺杀王子。

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是王子也迫不得已留在中原,后来他曾派人回国探查消息,负责探查消息的随从却不幸落入敌手,王子自知回国无望,只能定居中原。

由此来看,明朝与斯里兰卡的的渊源也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5)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郑和下西洋因为其规模巨大以及航海时间长而引起了很多史学家与航海家的热烈讨论,不过,史学家更注重研究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而航海家则更多的是关注郑和下西洋时所航行的范围。

在当今史学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点则是现在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为了弘扬国威,扩展明朝的对外贸易以及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6)

而第二个观点则是更多流传于各种民间故事之中,就是称当初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攻进南京城中时,建文帝朱允炆已经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宫殿,只留下焦尸一具,据称,当时的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经由海路逃亡海外了。

因此,这才有了郑和下西洋明面是为了弘扬国威,促进交往,但暗地里则是为了找到建文帝的踪迹。

尽管,这两种观点支持者都不在少数,但是后者却一直未曾有什么直接的史料能够予以佐证,仅有一些精通明史的专家通过各种间接史料经过逻辑推理从而得出这一结论。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7)

不过,在斯里兰卡出土的这块《郑和布施碑》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郑和所率领的船队之所以布施斯里兰卡的寺庙,其目的是为了希望当地佛寺中的神灵能够保佑过往船只,也表达了明朝朝廷对和海外各国希望建立友好邦交的来意。

因为年代久远,《郑和布施碑》上的很多内容都已经风化看不清楚,所遗留下的部分内容也不过是记录了这块石碑篆刻的时间和目的,上面的内容用三种文字写成,寓意也是为了能让西洋各国人民都能了解其含义。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8)

如今,这块石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非常珍贵的文物,它被保存在当地的一家博物馆中,供人观赏。

从这一方面来说,无疑可以证实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和海外各国的交往。

《明史·郑和传》中也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大明威德,以及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等。

而对于寻找建文帝一说,明代时顾起元曾引述他人之语,称建文帝亡命海外,于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9)

自此以后,查继佐的《罪惟录》,傅维鳞的《明书》以及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与《胡濙传》也都提到了这种说法,发展至今,近现代学者如许立群、范文澜也曾加以采用。

不过,这种说法在得到诸多人认可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少的批评之声,原因是这种说法从始至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佐证,相反,郑和下西洋时间跨度长,航海行程远,当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就已经坐稳皇位,又何必再苦苦寻找曾经的手下败将呢?

尽管如此,这种说法却依然屡禁不绝。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10)

弘扬国威,交往各国

如果说寻找建文帝的目的无法得到确凿的认可,那么弘扬国威确实称得上郑和下西洋最确凿的目的之一了。

原因如下,首先明成祖时期,外交态度以“通好怀柔”为主,而非武力征服,这可以从郑和下西洋时对待各国的态度窥视一二,除遇到像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外,每到一国,郑和几乎都会代表朝廷送上礼物,以此表达交好之意。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11)

七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船队一共七下西洋,在此过程中,不仅大大宣扬了明朝作为中原大国的宗主地位,也以其雄厚的实力大大震慑了远洋各国。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无论其初始目的为何,但最终结果是此次事件于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均有重大影响。

例如,在政治方面,郑和船队对外交往时,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如遇特殊情况也会使用武力。

在远洋航海期间,他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了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

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了华夷政治体系,而且这种政治秩序由于是基于传统的“王者无外”、“怀远以德”的观念出发的,故总体上而言是非侵略性的,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12)

除此以外,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自从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以来奉行的禁海政策,大大开拓了明朝的海外贸易,而在海外贸易中,除了由郑和船队引导的朝贡贸易和官方贸易,还有民间贸易等形式。

当然,有优势也有劣势,郑和下西洋对明朝朝廷而言最直接的劣势就是大大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

除了船队每次航行所需要准备的金银礼物,贸易物资,包括沿途布施给西洋各国的礼物,甚至是回礼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据称,郑和下西洋期间以及明成祖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曾经一度引发了朝廷官员的强烈抵制,在这一方面,仅耗费银两即达600万两,而这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官兵的嘉奖。

不仅如此,由于船队携带了大量的铜钱出国收购其他珍玩物品,致使明朝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从而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13)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直接影响了明朝国库的储备以及基本的收支平衡。

因而,有学者曾经对郑和下西洋下过这样的结论,倘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访建文帝,那么只能说,他此行的目的无疑是失败的,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他一直苦苦追寻的只是一个虚幻的目标。

但是如果说他是为了弘扬明朝国威,扩大西洋各国对明朝的纳贡范围,通好怀柔,增长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亦或是开辟新的贸易渠道等,从这方面说,他是成功的。

郑和下西洋事件作为中国历史甚至于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得到了众多中外学者的重视,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或彼此之间有所出入,加之因为主客观原因导致的评价标准、分析路径等有所不同,学界就郑和下西洋争议也是颇多的。

可是不论如何,至少这块被打捞上来的石碑,已经点明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之一。

郑和在印度立的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14)

参考文献:

《斯里兰卡,印度洋因你而美丽》

《郑和下西洋之谜》 易中天

《郑和下西洋真是“赔钱赚吆喝”》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