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店的名字,这家店背后的秘密让人感慨

周真真,一家近年南昌冒出的网红粉店。

它的创始人是一对不起眼的土生土长的南昌男女,男主人叫周文,女主人叫杨真。

这家店的名字,这家店背后的秘密让人感慨(1)

周文与杨真

1978 年出生的周文是最典型的南昌崽俚子,在家排行老大,虽然家境一般,但是从小就在街面玩,这里吃那里尝,嘴刁得能吃出各种食材的差别,喜欢吃更喜欢琢磨吃。别人吃一碗粉,觉得好吃也就到此为止了,他还会去琢磨为什么这么好吃,这个习惯给他的积累对他后来开出周真真功不可没。

周文从小就知道父亲总是不在家,他一辈子经商一辈子亏,一个人带着一股气在外漂泊,到老还是没有成功。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周文 8 岁就知道在节日里倒腾些东西卖以补贴家用,在他当兵之前,他说自己什么都卖过。而且到现在,周真真所有的发展思路、管理策略都是周文自己琢磨出来的。

周文爱玩游戏,曾经的魔兽世界、如今的王者荣耀,他都很喜欢,水平也不低。第一眼看上杨真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个妹子很漂亮。可那时候在百盛周大福站柜台的杨真并没有和周文对上眼,一度觉得他就是个骗子,没事就到自己上班的柜台前转悠,不说话也不买东西,不知道想干吗。

就这样过了很久,周文才开始和杨真搭讪,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9 年,周文把杨真娶回了家。现在问起杨真到底看上周文身上哪点," 大概就是身上那股执着和霸气吧,有时候还挺心细的。"

这家店的名字,这家店背后的秘密让人感慨(2)

杨真与周文

同样是家里老大,比周文小 6 岁的杨真出身贫寒,14 岁就出外做工养家。这么小出来干活,只能到餐厅或者酒店做服务员。为了生计,还南下广州打工。她笑着说,自己 25 岁跟周文结婚后才知道,在空调房间睡觉是啥滋味," 原来睡觉还可以这么舒服!" 她记忆中小时候睡觉经常要和各种小动物为伍,这也练就她以后在哪儿都能睡着的好定力。

她在新东方酒店当服务员的时候,和弟弟妈妈一起住昌北,为了省一块钱公交费,愣是从昌北的家走过八一大桥去上班;更不要说常年就一双鞋、一件好点的衣服 …… 这些常被同事拿来嘲笑,可对她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这些经历使得她在日后面对开店时的诸般辛苦总能轻松从容,因为跟她小时候吃的苦相比,做饭洗碗洗菜拌粉实在算不得什么。

虽然杨真小时候吃遍了苦,可是在和周文结婚后,她才学会了做饭。原因也简单:留住他的人先要留住他的胃。周文那时候经常在网吧玩游戏,不太着家。为了能让他早点回,杨真就想着做一碗能让他天天心心念念的食物。通过自己琢磨、问老妈,还有不断试验,一碗带着情感和温度的汤粉每天都会放在深夜餐桌上。杨真说,那些年,周文每天不吃这碗粉就睡不着。

杨真与周真真

结婚后,随着生活压力慢慢变大,想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愿望也一天比一天强烈。尽管那时候杨真在周大福的工作比较轻松,收入也还过得去,但是她总觉得服务员不是干一辈子的事情。

2013 年,他们开始借钱创业,到 2016 年上半年,这 3 年多的创业经历是他们不太愿意回忆的日子——充满着血和泪。虽然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这都是唱给别人听的,谁愿意总在风雨中待着?那种被大风大雨拍打的感觉," 真是太糟糕了!"

创业的第一站,他们选择在万达金街开奶茶店,那时候也流行开这个。刚开始生意还行,可是后来奶茶店越来越多,他们也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半年之后只能关门。奶茶店之后,他们还开了服装店,结果被骗,前前后后亏了几十万元。" 这么说吧,亏的钱很大一部分是借朋友的,为了还债还有自己生活,家里能卖钱的几乎全卖掉了!"

2015 年春节,他们哪儿也没去,没有心思也觉得没有脸面去见人,他们只对自己说,死也要闯出一条路来!

2015 年秋天,周文的战友邀他俩去浙江衢州散心,穷困潦倒的两人苦中作乐在战友家门口拍下了一张合影 ( 本期《洪城里》封面照 ) 。就如同把晦气和不愉快都定格了一般,这张照片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如今我们注意到,周真真每家店的 LOGO,就是这张合影拷贝出的剪影。

然后,他们盘下了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旁边的一个店面。刚盘下店面的时候,他们确定了一大方向,那就是做餐饮,那时候周真真拌粉还没出世。他们最开始像很多普通小吃店一样,做快餐、炒菜。开业第一天,杨真清晰记得卖了 80 元钱,还有在旁边学校门口卖凉拌藕片和海带的 30 元,一天收入 110 元。就算不请人,除去成本他们只能继续接受亏本的命。难不成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料吗?还是杨真想得开,她对老公说:" 只要这个店能赚一块钱,我就要把它开下去。"

于是改做早点。主打杨真的粉。

但是市场反应有时候就是那么奇怪,那碗汤粉并没有受到很多人追捧,倒是杨真每天做的小包子和馒头总能卖光,还有客人来询问。汤粉不行就拌粉吧!周文说,那时候几乎吃完了这辈子的拌粉,随便哪个犄角旮旯的拌粉店,他都去吃过,而且吃的时候琢磨里面的配料,回家他就负责味道的描述,杨真负责怎么让这味道呈现。周文觉得好吃的粉味道应该是丰富的。慢慢地,周真真拌粉的基本形态出来了。

时间来到 2016 年年初。有一天,杨真让周文再试试刚用调整后的搭配拌出来的粉:生青椒是咸的,大根的葱段葱香扑鼻,花生米香脆,卤牛肉入味,萝卜干、凉拌藕 …… 周文越吃越欢喜,然后开始心中狂喜,没吃过这样的拌粉,味道丰富却和谐统一。他冲厨房里的她大叫一句:" 老婆,这次我们可能真要成了!"

这家店的名字,这家店背后的秘密让人感慨(3)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照片来自周文朋友圈)

周文与周真真

周文是周真真的真正把舵人,虽然没干过餐饮,也没学过管理,但是他就是天生有种预见性。开店前他和杨真还总是会吵架,开店后他们几乎不吵架了,因为很多次周文的预见都成了现实,这让杨真几乎无条件相信他。

2016 年初,周文预见这碗拌粉一定能成,因为他没有在早餐市场吃过这么有特色的拌粉,但是生意仍然没有好转起来,连盈亏点都还没找到。那时候的他还在单位上班,生意不红也请不起人,店里就靠 3 个人撑起来——周文杨真两口子加丈母娘。每天凌晨两点半就起床,开始发面、煮粉、熬汤,八点半去上班 …… 因为要连轴转,周文和杨真几乎整整一年都睡在店里,冬天把桌子一拼,夏天就直接倒在地上。

比起生活的艰苦,周文更纳闷的是,这么好吃的粉为什么没人追捧,是店面不行,还是自己产品不行?换了店面还做不出来,拿什么还钱?一个个问题像一座座大山一样,每晚压得周文喘不过气。但南昌崽俚子的拗劲,在周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认准了老婆的这碗拌粉就是能成,只要还能吃饱,他就不想放弃,一定要继续做下去。

他同时也在思考,这碗拌粉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还可以加什么进行组合,还缺什么味道,除了拌粉,汤粉还能有什么品种,煨汤要做哪些,猪肝汤怎么还能让猪肝更嫩一些 …… 周文说,那时候做梦都会想到这些事。他对食材有着天生的辨别力,至今都能吃出哪碗粉是杨真拌的,哪碗是店里其他人拌的。

正因为他对食材的重视,到现在他都要求所有分店当天没用完的一些食材必须倒掉。为此,他每天都要深夜去各家分店抽查,没有按照规定办的店,他会开出严厉罚单。有一次,有家分店的门锁坏了,他开了半天都开不了,愣是被巡逻的警察堵在门口盘问了半天。后来他就要求,每家店的店长每天关店时都要拍视频回传总部,包括食材处理情况、店里的设备处理情况。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是餐饮企业的两大杀手,对品牌杀伤力巨大,他说,不会让周真真倒在这两个问题上。

他对食材的要求严苛,可对员工管理却展现另外一面。从底层做起的他深知底层员工的辛苦,所以他也愿意让员工充分享有企业的发展成果。一个 19 岁的男孩,原生家庭不是很好,可周文就信任他,让他做了店长。他的分店都可以让员工来承包,国内他最佩服的企业家是海底捞的老板。

到今天,周文仍然觉得第二天醒来周真真归零都可以,大不了夫妻俩再去街头摆摊。正是这样的危机意识,让他对速度和规模不看重,稳健和可控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挣的钱都要留一部分,作为即使将来发展失败还能东山再起的本钱。他没有把公司总部办公地放在高档写字楼,而是设在他和杨真最初买的那套房子里,一进门的墙上挂着三位伟人的头像,他说这是他最崇拜的三个人。

周文和杨真与周真真

很多成功的经历,事后说总有几分天意,而读的人往往容易忽略天意背后的累积。

2016 年 11 月,他们终于等来了第一缕曙光——开始挣钱了!那个月,他们刨去所有开支,挣了 1000 元。他们没有欣喜若狂,只是觉得真正找到了一个不能放弃的理由。

2017 年 3 月,周真真一夜之间就红了。具体原因周文自己还不是非常确切,只是后来问顾客们才略知——说是一个电台总监带着几个主持人在附近做完活动,然后到店里吃拌粉,回去之后就成了 " 自来水 " ( 网络词,意思类似于自发推荐义务推广某一款产品或者某项活动而不求回报 ) ,在电台里或者朋友圈里自发推荐。现在周真真成为来南昌旅游必去的打卡点、真正的网红店,每到周末,就有从外地坐高铁来品尝的顾客。有个空姐每次飞南昌都要提前预订十几份,落地后打包带走。询问合作、加盟、风投的电话,周文说最高时一天四五十个。那时候,总店门口的违停罚单一天两百来张,开始时店里每天帮客人交罚款都好几千元,后来罚单太多,实在交不起了。

一个非典型创业故事当然不能缺少戏剧性。从每天 100 份拌粉到 1000 份拌粉,只用了 10 个月时间,但是这条创业之路却已经走过了 5 年。本来按照周文的设想,应该是先做品牌沉淀积累,再在规模上发力进行扩张,但是同行的行动让他有了危机感,逼得他把扩张的脚步提前了。可规模上去了,问题自然就更多了,他需要消化多家分店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管理、人才储备、品控 …… 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回过头来做品牌沉淀,通过品控、视觉、文化来加强周真真这个品牌,让这碗拌粉成为很多人早餐的一种习惯选择。为了把这个品牌的基础夯实,周文要求杨真现在还必须每天在总店里,亲自把控食材和程序。

做餐饮的都知道,没有一道菜是所有人都说好吃的,总有人觉得不合自己口味。周文吃遍了南昌的粉,甚至去外面旅游,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车满大街找粉面店,所以更是深谙这个道理,他只是想让周真真拌粉成为一部分人的习惯——早餐总是要吃的,过些日子总会有人想着来吃一碗,那周真真就真的成功了。下一步,他准备把周真真试水省外,第一站他想选择上海,除了在上海当过兵有感情之外,他觉得能在上海开成功,那么其他地方开店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采访过程中,有个问题我反复向周文提出:" 你们会担心被取代吗,你们的不可复制之处在哪儿?" 周文回答肯定:不可能复制,但是没有详细解释。只是后来动容说起杨真那时候吃过的苦时,他突然声音大了起来,说了一句," 外面是有些店在模仿我们,甚至形式也非常像,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我和杨真,就是我们这俩人,我们的执着、我们的默契以及我们的真情!" 周文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双遍布伤痕的手,看到的人都会动容——他要一直提醒自己,周真真能有今天离不开这个女人的付出。

至于想不想做业界老大,周文的回答很坚定:不太想,因为想的话周真真早就可以铺满大街小巷,甚至早就出省了。与做老大相比,他更想把周真真打造成南昌拌粉的一个标杆,这个标杆的含义是有南昌的文化,有南昌的味道,有南昌人的真心。老大是会变换的,今天你最大,明日他超过你,而标杆是不会过时的。

后记

解放思想从我做起 创业要从小处着眼

当我一口气把这个故事写完之后,不由想起前不久对程维老师采访中他提到的一个观点,他说南昌人虽然不愿出头,但是心里其实是憋着一股气的,正像一代宗师里那句台词 "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这股气在坚韧就在,什么事情都能成。

很多创业者都倒在黎明的前夜,因为等待天亮的最后那段时光往往是最艰苦的,明明看到了一丝光亮,但是黑暗还这么浓,而力气就快要用光了,就这样很多人选择了放弃。周真真之所以能熬过这段时光,就在于坚持,就在于那股就算挣一块钱也要做下去的执拗。

这个创业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其他特性:喜欢跟风不愿创新。不愿创新并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因此选择跟在别人后面。所以周文说,他希望有更多李真真、杨真真能在南昌粉上有作为,产品各有特色,品牌各有属性,如此江西米粉大有可为。为什么眼睛只盯住身边的成功案例,而不是大家一起做大,组团和螺蛳粉、过桥米线、重庆小面一争天下?

南昌正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既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全体市民的事情。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解放思想就是多送温暖,多提供服务,把营商环境做好,把创业的平台做好;对于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每个人来说,解放思想也需要每一个人从我做起,敢想肯干,找准方向坚持下去,再加些运气。但是如果前面那些都做不到,机会也不会无缘无故降临。

两个没做过餐饮、没有背景、没有经商经验、没有资本的土生土长南昌人,在经历过几番失败之后,将方向锁定身边,着眼小处,就认准了这碗拌粉,通过坚持和努力,开成了连锁,然后准备进军北上广,要做南昌拌粉的标杆。

读完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他们这样可以成那自己也可以成啊?其实你就是可以,只要你不去跟风,找到自己的方向坚持下去,不要觉得事情太小太低端不愿干,也不要觉得哪个行业已经晚了,没有机会了。拌粉在南昌几十年历史,拌粉店多得数不清,但是周真真也就是花了两年多功夫,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在我们身边,平凡的行业里还有很多机会,等待有心人用智慧和坚韧去抓住它,去实现自我价值,去让城市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朝气!

文 / 叶海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