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通假字整理(请收藏常见142)
编者按
通假字与古今字是交叉关系。古今是历时划分,通假是共时划分。有了今字,再写古字,也就成了别字。在应用中,特别是对初学者,不必严格区分通假字和古今字。现将常用通假字与古今字列表于此。
(一)有形体联系的(多为古今字):
1.以声旁代替本字的(以少代多)(加旁关系):
(01)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02)县通悬:胡瞻尔庭有县貊兮! ——《伐檀》
(03)女通汝:逝将去女。——《硕鼠》
(04)孰通熟: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蔺列传》
(05)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06)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07)雷通擂:雷鼓大振。——《赤壁之战》
(08)知通智: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09)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10)具通俱: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11)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2)坐通座: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13)齐通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租公》
(14)内通纳:距关,勿内诸侯。——《鸿门宴》
(15)直通值: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16)见通现:才美不外见。——《泰说四(马说)》
(17)戒通诫: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18)章通彰:或隐弗章。——《甘薯疏序》
(19)疑通擬(拟):远方之能疑者。——《论积贮疏》
(20)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1)从通纵: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22)取通娶: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栖会穭》
(23)莫通幕: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24)景通影:正则无景。——《病梅馆记》
(25)员通圆:员径八尺。——《张衡传》
(26)厌通餍: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27)廷通庭:听于延。——《李想雪夜入蔡州》
(28)贾通價(价):有者半贾而卖。——《论贵粟疏》
(29)责通债:以偿责者矣。——《论贵粟疏》
(30)敖通遨:千里游敖。——《论贵粟疏》
(31)奉通俸: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太后》
(32)免通娩: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践栖会稽》
(33)厉通砺:束载、厉兵、秣马矣。——《秦晋殽之战》
(34)衰通缞(cui):子墨衰绖。——《秦晋殽之战》
(35)辟通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秦晋殽之战》
(36)虚通墟: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庄子·秋水》
(37)亭通停:要当以亭刃。——蔡琰《悲愤诗》
(38)去通弆(音jǔ,藏):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
(39)列通裂:姊妹兄弟皆列土。——《长恨歌》
(40)列通烈:贪夫殉财兮,列士殉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1)干通岸: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42)契通锲:遽契其舟。——《刻舟求剑》
(43)舍通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44)匈通胸: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贾谊《治安策》
(45)畜通蓄:故其畜积足恃。——贾谊 《论积贮疏》
(46)火通伙: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47)卷通捲: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8)耆通嗜:少益耆食。——《触龙说赵太后》
(49)与通欤:谁与,哭者? ——《礼记·檀弓》
(50)道通導(导):道而弗牵。——《礼记·学记》
(51)庸通傭(佣):庸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52)刑通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诗经·思齐》
(53)曾通增: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54)冥通溟: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
(55)益通溢:瘫水暴益。——《吕氏春秋·察今》
(56)然通燃: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
2.以形声字代替声旁的(以多代少):
(57)庭通廷:拜送书于庭。——《廉蔺列传》
(58)指通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59)功通工:三日劝农功。——《论贵粟疏》
(60)匪通非: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柏舟》
(61)庸通用: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62)钜通巨: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游黄山记》
(63)红通工:农夫释来,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3.以同声旁的字代替本字的(换旁关系):
(64)被通披:操昊戈兮被犀甲。——《国殇》
(65)逝通誓:逝将去女。——《硕鼠》
(66)说通悦:公输盘不说。——《公输》
(67)距通拒: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68)诎通屈:公输盘诎。——《公输》
(69)绌通黜:屈平既绌。——《屈原列传》
(70)离通罹(遭受):离骚者,犹离(遭受)忧也。——《屈原列传》
(71)适(適)通谪:发闻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72)唱通倡: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73)卷通拳: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孙子吴起列传》
(74)厝通措: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75)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6)娉通聘: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西门豹治邺》
(77)辩通辨: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墨子·非攻》
(78)政通征: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勾践栖会稽》
(79)廪通懔: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80)邸通抵:邸余车兮方林。——《涉江》
(81)僇通戮:僇力本业。——《史记·商君列传》
(82)顿通钝:芒刃不顿。——贾谊《治安策》
(83)藏通臟(脏):摧藏马悲哀。——《孔省东南飞》
(84)畔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85)脩通修:路漫漫其修远兮 ——《离骚》
(86)振通震:公子威振天下。——《史记·信陵君列传》
(87)驩通歡(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廉蔺列传》
(88)错通措: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论天》
(89)锡通赐:半子不断,永锡尔类。——《左传·隐公元年》
(90)纫通韧: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
(91)案通按: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论衡·订鬼》
(92)陵通凌: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二)无形体联系的(多为通假字):(93)以通已: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94)惠通慧:甚矣,妆之不惠!——《愚公移山》
(95)圉通御: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96)熙通嬉: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97)胥通须:太后盛气而胥之。——《触龙说赵太后》
(98)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99)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100)要通邀:要项伯。——《鸿门宴》
(101)乡通向:乡师而哭。——《秦晋殽之战》
(102)陈通阵:既陈而后击之。——《子鱼论战》
(103)霾通埋:霾两轮兮絷四马。——《国殇》
(104)裁通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05)祗通只:祗宜近盼天都。——《游黄山记》
(106)止通只: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107)窥通跬: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中山狼传》
(108)衡通横: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109)阙通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110)炎通焰:烟炎张天。——《赤璧之战》
(111)矢通屎:矢溺闭其中。——《狱中杂记》
(112)卤通虏:卤王离。——《项羽本纪》
(113)卤通橹:流血漂卤。——《秦始皇本纪》
(114)由通犹: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115)直通祗(只):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116)归通馈: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117)剥通扑:八月剥枣。——《诗经·七月》
(118)谓通为:世之为臣者昧于此义,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明夷待访录·原臣》
(119)为通谓: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公输》
(120)阙通掘: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三)声音变化较大的:(121)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122)趣通促: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123)信通伸: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124)罢通疲: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125)盖通盍(何):技盖至此手?——《庖丁解牛》
(126)邪通耶: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风赋》
(127)殴通驱:殴温致湿。——宋玉《风赋》
(128)孙通顺: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礼记·学记》
(129)情通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0)胡通何:胡瞻尔庭有县貆分。——《伐檀》
(131)所通许:从弟子十人所。——《西门豹治邺》
(132)薄通迫:寒暑未薄而疾。——《天论》
(133)粥通鬻(yu,卖):故赏庆、刑罚、势诈之为道者,庸徒粥卖之道也。——《荀子·议兵》
(134)粥通育:粥也者,养也。——《大戴礼记·夏小正》
(135)关通弯:越人关弓而射之。——《孟子·告子下》
(136)唯通雖(虽):唯毋欲我同,将不可得也。——《墨子·尚同》
(137)拂通弼: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138)培通凭: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庄子·逍遥游》
(139)而通能:故夫知效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140)适通嫡:太子死,立适孙。——《史记·梁孝王世家》
(141)适通敌: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轻诸侯,凌齐晋,遂以杀身亡国。——《战国策·秦策三》
(142)填通镇: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汉书·高帝纪》
(本文内容选自岳麓书社出版的陈蒲清先生著《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
编辑 | 章雪芳 审核 | 小楼听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