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状元分布图清朝(清朝时安徽一个县走出三个状元)

清朝入关后,为了安抚知识分子,于1646年恢复了科举考试。1906年,在张之洞等人的呼吁下,全面停止了所有乡试、会试,给科举考试划上了一个句号。

在260年时间里,清朝产生了114名状元。

这114名状元,分别于八旗和15个省。按照状元人数,从多到少排列如下:江苏省 49人、浙江省 20人、安徽省 9人、山东省 6人、直隶省 4人、广西省 4人、八旗 3人、江西省 3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广东省 3人、湖南省 2人、贵州省 2人、河南省 1人、陕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

安徽状元分布图清朝(清朝时安徽一个县走出三个状元)(1)

安徽有着历史悠久的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注重家教家风。

从唐朝以来,安徽考取状元的人数比较多。清朝时期,安徽一共考取了9名状元,在全国内地十八省中,排名第三。

那么,安徽的这9名状元,又分别是谁呢?

他们分别是:1771年恩科状元黄轩、1772年状元金榜、1775年状元吴锡龄、1796年状元赵文楷、1809年状元洪莹、1814年状元龙汝言、1822年状元戴兰芬、1829年状元李振钧、1859年状元孙家鼐。

值得一提的是,黄轩、吴锡龄、戴兰芬这3名状元,都是徽州府休宁县人。休宁县的状元人数,占据了安徽状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是不是看上去就很厉害呢?

安徽状元分布图清朝(清朝时安徽一个县走出三个状元)(2)

事实上,1808年状元吴信中、1880年状元黄思永,其祖籍也是休宁县,他们因为分别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江苏江宁府江宁县,被算在江苏省。否则的话,休宁县的状元人数将高达5名。

放在历史长河里来看,休宁县走出的状元人数更多。据统计,从唐朝到清朝,休宁县这片土地上走出了19名状元,位居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第一状元县”

中国在1283年间一共才产生777名状元,全国有1636个县,平均每个县只能分到约1/2的状元。休宁一个县就分走了19个状元,这让其他县如何想?

安徽状元分布图清朝(清朝时安徽一个县走出三个状元)(3)

休宁县是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下辖县。从地图上看,休宁县地处安徽省最南端,与江西省和浙江省接壤。

休宁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重地,气势磅礴,藏龙卧虎。

这里有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齐云山,有率水和横江两条河流从两侧穿行而过,源源不断地向东流去,融汇入著名的钱塘江。

高高耸立的巽峰塔、丁峰塔、古城塔、富琅塔,更是为这块古老的大地增添几分人文色彩。

安徽状元分布图清朝(清朝时安徽一个县走出三个状元)(4)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休宁县在清朝时期考取的3名状元,仕途都不大如意。

1771年恩科状元黄轩是一名书法家、文学家,有《南征集》、《南归集》、《松园灾楮编》、《狮子林纪胜》等书广为刊行,但在担任四川川东道时,因督办军粮,劳累过度,病死在途中。乾隆皇帝追加为按察使衔,仅为正三品。

1775年状元吴锡龄运气更差,他考中状元后,点了翰林,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但还不到一年,他就因病去世。

乾隆皇帝深感痛惜,特批其子吴若曾由拔贡入选吏部文选司,成为一名七品京官。

安徽状元分布图清朝(清朝时安徽一个县走出三个状元)(5)

1822年状元戴兰芬在担任福建考官时,为朝廷选拔了一批人才,其中林鸿年、何冠英、郭柏荫3人,后来都成了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

可是,戴兰芬自己的仕途却不太顺利,到52岁时才升迁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因病去世。

安徽状元分布图清朝(清朝时安徽一个县走出三个状元)(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