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翼飞机什么时候发明的(飞机是莱特兄弟造的)
我们都知道,飞机是由美国著名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发明的,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即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国在古代就已经有很多性能彪悍的飞行器了。
在我国新疆西北部的哈巴河县的多乃特山谷,在该山谷的岩石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若干疑似飞机、飞碟、火箭等图案,根据科学家判断,这些飞行器的岩画距今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
至于这些图案究竟是什么东西,科学家也无法得知了,或许是远古时期的飞行器,也有可能是狩猎用的器具,还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船。
远古时期的产物我们无法搞明白,但是古代的很多飞行器是有文献记载的。
第一个使用飞行器的人-舜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的继母和弟弟都嫉恨舜,常在舜的父亲面前说他坏话。
这就导致父亲对舜的误会也越来越深,最终心生杀念。
有一次,父亲让舜维补谷仓屋顶,就在舜上了屋顶后,父亲居然将谷仓点着了。
舜怎么也想不到会这样,火越烧越大,他也不会坐以待毙,情急之下只能用两顶大斗笠当做翅膀,从谷仓上滑翔而下,就这样成功逃生了。
这就是我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飞行器了,其实就是降落伞。
春秋时期的竹蜻蜓
春秋时期,竹蜻蜓诞生了,它是用竹子制作的,外形呈T字形,横的部分就像一根螺旋桨,中间开孔后插入一根竹棍,用双掌搓转,竹蜻蜓就会旋转上天。
这其实是个简单而神奇的飞行玩具。
18世纪,竹蜻蜓被传入欧洲,被称为是中国的飞行陀螺。
英国“航空之父”治·凯利曾对竹蜻蜓十分感兴趣,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仿制改进“竹蜻蜓”,解析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载人风筝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风筝,不过当时没有纸,是木制的。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开始推广,这时候纸糊的风筝出现了,后来制作工艺不断进步,风筝的样子性能也更加精良。
根据唐代《独异志》记载,梁武帝曾利用风筝作军事用途,来传达消息 ; 13世纪的战争中,金人曾放出带着信的风筝,待风筝飘到蒙古兵站俘营上空时,就切断线,这样来送信很方便。
风筝载人出现在公元19年,当时为了攻打匈奴,王莽下令招募奇能异士 ; 一日有人称自己会飞,王莽很吃惊,就让他表演一下,然后那人就在长安举行飞行表演。
《汉书·王莽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古代的火箭
最初的火箭是用火药做的,不过要靠人力用弓将它发射出去,撞击之后会发生爆炸。
后来,又出现了利用火箭的力量来推进的火箭,箭上有一个纸筒,里面装满了火药,尾部有一条引线 ; 引线点燃以后,火药就会燃烧起来并喷射出一股强烈的气流,利用其作用力助火箭飞行。
该火箭的构造类似于现代的“窜天猴”这种鞭炮。
这种火药喷射的火箭,很可能在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 ; 宋史·兵志》记:“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还有史料记载,1126年,金军攻打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军曾以火箭抗击,给金军造成很大的杀伤。
明朝的火箭已经相当发达了
明代出现过一种被称为“神火飞鸦”的火箭,它内部装满了火药,发射以后能飞一百多丈才落地,这时候,装在“神火飞鸦”背上跟起火相连的药线也烧着了,就会引起内部火药爆炸,如果撞击在敌人的军营,就会燃气熊熊大火。
据《武备志》一书的记载,明朝曾发明过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原始 “两级火箭”。
具体是用一根五尺长的大竹筒,做成一条龙,龙身上前后各扎两支大火箭。两支大火箭实际上相当于第一级火箭,用来推动龙身飞行。在龙腹里,装若干支火箭,这是第二级。
使用的时候,先点燃第一级火箭,飞到两三里远,引火线又烧着了装在龙腹里的第二级火箭,它们就从龙口中直飞出去,烧杀敌人。
中国古代文献上记载的飞车
元顺帝时期,有一名姓王的漆工,也制造过一架“飞车”。
据记载,这种“飞车”两旁有翼,内设机轮,转动则升降自如,上面装置一袋,随风所向,启口吸之,使风力自后而前,鼓翼如挂帆,度山越岭,轻若飞燕,一时可行四百里,愈高飞速愈快。
也有文献记载,明朝宪宗时期,松江城人在半空中看到一不明个人造物,当时人称之为“飞车”(也有人称其为“飞船”)。
该“飞车”从东向西飞行,转而折向东去,最后徐徐盘旋,降落在一座楼上。后来,人们发现这架“飞车”是用茭草编织的,但是驾驶者早已不知去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