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路过徐州说了什么(乾隆南巡扬州盐商炫富邀宠)
清代惺庵居士有诗云:“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这首诗指的是扬州的大商人们经营盐业和典当业,攫取了巨额财富,他们买房置地又花钱捐官,混迹于官、商之间,沉溺于富贵之中,乐不思蜀连老家都不想回了。
扬州商人其实大多指的是徽州盐商,明清两代,扬州是两淮盐业的大本营,数百年间聚集了大量的徽州商人,他们靠着经营盐业成了当时社会最富裕的群体。关于扬州盐商,流传着很多炫富、奢靡的故事。
康熙和乾隆这对祖孙都喜欢游玩,他们都曾六下江南体察民情。而且每次南巡扬州都是必到之地,一来是为了考察盐政,二来也是想领略一下扬州的灯红酒绿和繁华气象。乾隆皇帝南巡排场甚大,每次出巡都要花费巨资,扬州盐商又乐于孝敬,每每慷慨解囊,将这个盛世天子服侍的舒舒服服。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他在谕旨中强调要在扬州驻跸时日。消息传出,扬州盐商自然是喜上心头,尽管他们富得流油,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见到当今皇上的。如今圣驾能到扬州,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说什么也要好好表现一番,让他老人家高高兴兴地来,开开心心的走。
按例,乾隆南巡是内务府掏银子的,可是历次南巡地方官总是要向扬州盐商伸手,甚至要盐商把自己的园林装修的华丽高贵,以供皇帝临时游览。这次盐商们又聚在一起商量,看如何能让皇上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结果是大家意见一致,准备在扬州北郊择荒地数百亩,仿照杭州西湖风景建筑亭台园榭,以供皇上游览。
眼看工期仅剩三个月,盐商们不计成本不分昼夜地干,工地上热火朝天一派忙碌景象。就在乾隆驾临扬州的前一天,盐商们最后一次来到园林巡视,里面的亭台楼阁、花木山石,点缀得十分满意。可就是这时,一位颇有审美情趣的盐商发话了:“园中景色虽美,惟其中缺一湖,有山无水,真乃美中不足。”
众盐商听后,深以为然,可问题是明天皇上就要到达扬州,就算是手里有钱可时间也不够了。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园林的美中不足,但都感到无法弥补这一缺憾,一个个脸上像霜打的茄子,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
可奇迹还是发生了,就在盐商们无计可施之时,突然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诸位大可不必沮丧,不就是个湖吗,此等小事由我来办,保证让各位满意,皇上满意。”大家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汪太太。众盐商无不被惊得目瞪口呆,如今都什么时候了,离皇上驾到只剩下一夜工夫,哪里还来得及呢?
汪太太笑而不语,知道一时间无法说服众多盐商们,与其做无谓的解释还不如回家早早准备。到家以后,汪太太拿出了二十万两银子,让管家火速召集工匠,马上赶赴工地施工。挖塘的挖塘,运土的运土,担水的担水,忙的热火朝天,当天晚上,工地上如同白昼,光是灯火钱就花了上千两银子。
黎明时分,朝阳喷薄而出,园林中的湖也终于建成了,汪太太亲自命名为“三仙池”。上午,乾隆圣驾到了扬州,在地方官的陪同下,首先就游览了这个新建的园林。当乾隆漫步于园林之中,在扬州欣赏着杭州的“西湖风光”时,龙颜大悦,尤其是他听说汪太太一夜之间赶造出“三仙池”时更为惊叹。他特地召来汪太太,对她大加赞赏,赐其三品诰命,汪太太由此名满扬州城。
有人说,笔者这故事编的也太离谱了吧,有能耐就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实,这个汪太太乃是扬州著名的盐商之一,她的丈夫汪石公是扬州盐商的总商,石公去世后,由汪太太接管家事和生意,是当时著名的一位女中强人。了解清代徽商的或许也知道,徽州汪氏世代经商,是徽商商帮的领头羊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