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道德经祸兮福所倚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道德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道德经祸兮福所倚(1)

上文品读了“《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老子完整地表述了自己的政治观念。

老子认为,天下一治一乱,一正一反,全取决于统治者是有道还是无道。

为此,一方面,老子要求统治者对权力、欲望进行自我约束,实行无为、无事、无欲的治国原则。

另一方面,老子主张通过实行清净无为的政治,让百姓享有自育自生的权利。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客观事物,而是因为或许自扰。所以,出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反求诸于己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老子希望统治者也能多从自身出发,看到事态的本质。

继续第五十八章“光而不耀”: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闷闷:昏昧,此处为宽厚之意。淳淳:淳朴厚道。

政治清明宽厚,民心自然淳朴;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察察:严苛,残暴。缺缺:狡诈。

政治严苛残暴,民心自然狡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灾祸的旁边,可能就有幸福;幸福的里面,可能就有灾祸。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正:标准。

谁知道这种变化的究竟呢?它没有特定的标准。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妖:邪恶。

方正忽而转为邪,善良忽而转为恶。

人之迷,其日固久。

迷:迷惑不解。

人们对此迷惑不解,已经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廉:锐利。耀:闪光,耀眼

因此,有道者处世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亮而不耀人眼目。

这章的道理重点就是这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前后都是引喻,说出问题,再给出结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早已成为千年名句,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但理解这句话,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不能以单一的事物来判断,更不能当成命理论来理解。

其实老子重点就是告诉人们“物极必反”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情况中反复交变着。

而这种反复交变的转化过程是无止尽的,这种循环往复的事态,难以用言语描述,老子也说常令人迷惑不解。

所以,老子意示人们观察事物,不可停留在表面,应从显相中去透视里层,作全面的了解。

要明白事物是没有绝对的,才能自觉学会寻找事物间的那个平衡点,以平衡把握。

而事物间的相互转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必须认识到,才能抓住这个规律,从而趋利避害,这需要长期的修养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